① 请分别介绍一下秦观、周邦彦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及评价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佑初苏轼荐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
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有《淮海集》。
易安居士说,秦观的词像贫家的美女,“虽极妍丽丰仪,而终乏富贵态”。即所谓缺乏高贵的气质。如果这个评价,也包括秦观那些纤丽清新,情词并美的雅词,似欠公允;如仅指秦观的俚词,则很精当。
秦观被誉为宋朝婉约派词宗.纵观秦观的全部诗作,不难看出,秦观的诗歌风格并不是单一的,“女郎诗”的评价不能代表它的全貌。评价秦观诗歌的风格,应顾及诗人的全部诗作及其创作背景。秦观现存诗歌共400余首,其中真正有“女郎诗”味的,也不过占作品总数的四分之一。吕本中《紫微诗话》云:“少游过岭后诗严重高古,自成一家,与旧作不同。”在《淮海集》中,《泊吴兴西观音院》(卷二)、《答朱广微》(卷二)、《蓬莱阁》(卷八)、《寄少仪弟》(卷九)等诗作,就表现出“严重高古”的一面。如“人生迕意十八九,月得解颜能几度。著书准易空自疲,服药求仙良自误”(《寄朱广微》)。如“所遇信悠然,此生如寄耳。志士耻沟渎,征夫念桑梓。揽衣轩楹间,啸歌何穷已”(《泊吴兴西观音院》)。这些诗歌或用典,或自抒,寄托着深沉的人生感慨,颇有旷达疏放之气,岂能以“女郎诗”一语以蔽之。(寒砧:“渠”也可以是指《春日》这首诗,不一定就是指秦观这个人啊!说《春日》是首女郎诗是没错的)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在这位“伤心人”的诗集里,贯串着一种深广莫名的悲哀和抑郁。这种风格特征与他一生中的不幸遭遇分不开。秦观生长在江苏高邮的一个寒士之家,少年丧父,借书苦读,“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神宗熙宁十年(1077),初见苏轼,作《黄楼赋》,苏轼誉为“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苏轼特荐其诗与王安石,安石以为“清新似鲍谢”。青年时期的秦观已是闻名于世的才子,黄庭坚称赞他“国士无双”。元丰八年(1085)登进士第后,历仕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但不久(绍圣六年,1094),即因与苏轼的关系牵连党籍,列名《元佑党人碑》“余官”第一,一再遭贬,远谪南荒,身心受到双重折磨。1100年,徽宗即位后,始得复职北还;不幸中途逝世于藤州。仕途上的坎坷遭遇,理想抱负的一再受挫,使秦观的诗歌染上了浓重的感伤色彩和凄凉哀怨的情调,透露出对整个人生的绝望与究诘。

秦观学识渊博,“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元丰间盛行于淮楚”(叶梦得《避暑录话》)。其词“专主情致”,辞情并茂,尤以写情细腻、音韵和美著称,堪称宋代词坛婉约派的一流作家。秦观的诗歌也自有他的特色。据说,苏轼曾向门生晁补之、张耒问及自己的词作比之秦观如何,“二人皆对云: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引《王直方诗话》)。《后山诗话》也记载时人的话说:“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上述评价表明了同时代人对于苏秦作品的艺术感觉,也从侧面反映出秦观的诗歌在某些方面有别于宋诗的一般风貌。

秦观的“诗如词”主要表现在,他的诗作与词作一样,无论是早年那些惜春赏景、怀才不遇之作,还是贬谪以后抒写飘泊潦倒、困顿穷愁的篇什,主旋律都是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并且辞情相称,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

秦观早期诗歌每多惜春赏景之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不过,他笔下的春日景象,不是浩瀚澎湃的春潮,百花争妍的春光,万紫千红的春景,却多为败絮残花,弱柳轻风,水光树影,夕阳暮蔼等缺乏力度的小巧纤弱的景色。其佳句如:“雨砌堕晚芳,风轩纳飞絮。”(《春日杂兴十首其四》)“乱絮迷春阔,嫣花困日长。”(《辇下春晴》)“清渭日长游女困,武陵春去落花迟。”(《燕觞亭》)连最著名的《春日》一诗:“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诗的背景虽然是姹紫嫣红的春日亭榭,烘托出的主题却是泪美人与病西施相融的一种感伤无奈的情怀。诗人常用比兴手法,赋予这些春天的自然物象以女性特有的绵绵情思和袅袅风姿,其独特的妩媚风流,给读者带来动人心魄的审美感受。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序》中说:“据唐宋两代的诗词看来,也许可以说,尤其是在封建礼教眼开眼闭的监视之下那种公然走私的爱情,从古体诗里差不多全部撤退到近体诗里,又从近体诗里大部分迁移到词里。”在以理智为基础,以自我抑制为特征占统治地位的宋代诗坛,秦观却在诗歌里公然表现爱情,并且伴随着真诚的感伤与痛苦。如《赠女冠畅师》:“瞳仁剪水腰如束,一幅乌纱裹寒玉。飘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尘俗。雾阁云窗人莫窥,门前车马任东西。礼罢晓坛春日静,落红满地乳鸦啼。”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畅道姑的真诚赞美,同时还流露出含蓄的倾慕之情,与一般的艳情诗有着本质的不同。秦观还有一些与当时歌妓交往的诗歌。对那些有着超凡的聪明才智和青春美貌却又社会地位低下的妇女,诗人是同情与尊重的,他以纯净空灵的笔触,含蓄地讴歌了这短暂的不为世俗所容的感情。

中国古典美学向来把美分为阳刚与阴柔两种。阳刚之美,“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山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姚鼐《复鲁絜非书》)。指的是一种雄伟壮阔,崇高庄严,刚劲豪迈的美。而阴柔之美,“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同上)。指的是一种柔和悠远、幽深温婉、纤秀明丽的美。秦观的诗即属于后一种。它以清丽婉柔为其主体风格,以多情善感为其内在气质,洋溢着恬静清奇的阴柔之美,而其后期诗作又兼有激愤凄厉的情调。客观地来讲,作家的艺术风格本受时代条件和历史环境的影响,元好问对秦观诗歌评论的局限性在于,他忽视了不同时代不同作家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宋代政治经济积贫积弱,始终没有出现过像唐代贞观、开元之治那样气魄宏伟的兴盛局面。韩愈身处中唐,承盛唐遗风,其诗风格奇特雄伟,光怪陆离。而秦观诗柔弱纤丽,情调温婉,也是由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与个人遭际所决定。元好问幼年正当金代盛世,早年有志经世治国,对金的中兴抱有幻想,而长期的怀才不遇,又使他逐渐清醒,并退隐山林。以他的文学主张和审美标准,自然会对秦观诗作出“女郎诗”的评价。

南宋敖陶孙《臞翁诗集》卷首《诗评》云秦观诗“如时女伤春,终伤婉弱”。钱钟书先生却以为“时女伤春的诗境,未必不好”。客观地讲,元好问的诗评揭示了秦观诗歌的特点,亦指出了它的不足之处,但问题在于不能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尤其是“破却工夫,何至学妇人”之语,明显流露出封建社会性别歧视的偏见,并非不易之论。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议礼避榆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卒,赠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如《瑞龙吟》(章台路)、《西河》(佳丽处)等。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生平祥见《宋史》卷四四四,有《片玉词》。本书选其词《瑞龙吟》(章台路)、《满庭芳》(风老莺雏)、《苏幕遮》(燎沉香)、《六丑》(正单衣试酒)、《兰陵王》(柳阴直)和《西河》(佳丽地)六首。

周邦彦曾在词坛享有极高声誉.其词意境开阔,感情真实.他精通音律,妙解音律,能自度曲,词律细密,在大晟府审古乐,制新调,对词乐的提高和发展有一定贡献。词风浑厚和雅,富艳精工,极铺陈之能事,为北宋婉约词之集大成者,在词史上有深远影响。宋徽宗时成立管理乐府的官<大晟府>,任命周邦彦担任主管,从事审订古调,讨论古音,并创设许多音律,影响后世很大。

据记载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因此由诸生擢为太学正,任教太学。到宋徽宗时,周邦彦升为徽猷阁待制,并提举大晟府。他在徽宗时期是作品最多的时期,大部份都带有他华美,轻狂的特质。长期被后人尊为“词家之冠”。周邦彦的词,由于他本身博览群书的缘故,常融入其他诗词的精华,此外在音律韵脚上也相当和谐,据知是他在音乐上也颇有才华的因素。
到他中年以后,由于长期浮沉州县,郁郁不得志,词风也由缜密典丽变为沉郁顿挫,写出的词作浑厚沉雄,一如杜少陵诗。王国维比之于“词中老杜”,夏敬观号其为“词中之圣”,细检其《兰陵王》《瑞鹤仙》《六丑》《瑞龙吟》《浪淘沙慢》著作,奇崛雄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殆非虚誉。

② 关于秦观的诗词审美取向

乔力:说秦观词的艺术精神及文学史意义日人伊豫长野确《松隐快谈》曾经比较唐诗和宋诗中呈现独特面貌风格的大家名家,在各自创作上所具备的不同特征差异时说:“杜少陵诗甚巧,盖由苦吟得之,观太白‘饭颗山头’之诗,可以见焉。太白天才,所谓以不用意者得之者。陈后山有诗,急归拥被,卧而思之,呻吟如有病者。……古人有句云:‘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无己盖少陵之流,少游盖青莲之流。”其所引征诗见同为“苏门四学士”行列、且居首席的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之一。认为秦观诗只是尽情挥洒胸臆,专任自然,并未去刻意构想、苦心经营,这点颇类似李白诗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其实,秦观也并非不讲究文辞的细密精致,只是不显出过份人为的痕迹,而别以清畅流丽之态示人而已。他的“诗如词”、“诗似小词”(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引《王直方诗话》),若换用李清照《词论》的话,是“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纵观淮海词,则多为纯情任心之制,“如花含苞,故不甚见其力量”、“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是自我生平际遇的真实写照;这些已超轶花间词所建立的艳科娱人、以绮丽香软为尚的传统,旨在表意娱己,认同“言情志”的诗歌道路,作出程度不等的回归了。所以,冯煦《蒿庵论词》云:“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故所为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情乎得《大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昔张天如论相如之赋,云:‘他人之赋,赋才也;长卿,赋心也。’予以少游之词,亦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虽子瞻之明隽、耆卿之幽秀,犹若有瞠乎后者,况其下邪?”又云:“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在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也许,正是在这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秦观词与李白诗歌的主流艺术精神是一致相通的,故也不必过为计较他们二者在具体艺术风貌上凄婉绵邈和飘逸豪放的显著差异。

不言而喻,秦观词的艺术精神是多层次多元化的,现在来谈论其主流部分,但却不意味着可以以之总揽全体;从另一方面说,这种艺术精神的形成到成熟,也经历了他的整个创作生命,存在着一个不断变化而发展的过程,始终呈动态流动形状。如果将上述者置放于词史、乃至文学史的大视野中来观照,或许便能够更清晰全面地认识其意义与价值取向。



作为新兴音乐文学样式的词,以《花间集》为标志,于晚唐五代始构建起真正成熟、带有经典意味的艺术范型,遂确立了绮丽婉约的风格特征和应歌娱人的价值体系,而就闺情想思、伤春怨别为主要的描写与表现内容;以此便直接影响并导引着这种文体以后的漫长演进道路,历两宋、元、明,直至有清三百年犹余风未歇。但是,它入宋始臻达一代文学的极盛境地。约略言之,经过大、小晏,欧,柳等名家作手,此风气已駸駸然遍及全体社会的各阶层,无论公府宫廷、青楼舞榭,抑或市井廛閈,处处是红牙铁板,歌吹盈沸,迥荡着柔曼宛啭之声,直是如日中天之势,早已不仅只局囿在文人寄兴、酒边命笔的范围。而秦观词,在北宋时代的此等文学文化潮流间,自然高踞了前沿或领袖式位置,当时的同仁便称:“当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陈师道《后山诗话》)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他对于花间传统张扬光大的贡献作用在内的。

如[沁园春]之上阕“宿霭迷空,腻云笼日,昼景渐长”云云,以“燕喜”、“蜂忙”、“更风递游丝时过墙”等细密的笔触,摹画春天景色;过片就“风流寸心易感”领起,于下阕放笔铺述相思离情,如“但依依伫立,回尽柔肠”、“柳下相将游治处,便回首青楼成异乡。相忆事,纵蛮笺万叠,难写微茫”,并且暗暗照应歇拍“微雨后,有桃愁杏怨,红泪淋浪”之语,格外显得周致缠绵,又如[木兰花]“秋容老尽芙蓉院”、[如梦令]“门外鸦啼杨柳”,也都是先写景后言情并兼融情景、以景映情,从自然物象过渡到闺中女子的居室环境和动作,再于结拍点题,或直笔或曲笔。但前者是因秋至见芙蓉老尽、草上霜花而始伤喟于岁华零落,红颜终将付委于“西风”;后者则抒发她在暮春时节百花凋残的闲愁,较为婉转蕴藉。特别是[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此篇曾别作欧阳修词,可见这个流派艺术风貌之相类,因为在花间传统的艳歌娱人的制作坐标上,尽管他们所处的位置差别不同,但是,在主流性的审美取向或美学理想上却并无本质歧异。要之,这里旨在描述一种春愁,只从“上小楼”、“宝帘闲挂”的闲散动作里,体达出它的缠绵迷惘,如烟似雾般地朦胧于心头,而“飞花”、“丝雨”的物象譬喻,则将抽象的情绪感觉变得具体可见。虽说怎么也推诿不去、摆脱不了,却又并不是过伤沉重浓挚得化不开,再加上轻寒晓阴、画屏幽景的背景映衬,便使情皆能融化到境中。且造语也浅白如话,不用故典牵引,尽洗净秾艳靡丽积习而转趋清雅柔曼。故被论者认为可以“夺南唐席”(卓人月《古今词统》)或“宛转幽怨,温、韦嫡派”(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二)。确实,秦观在这一类词中不仅仅是承传、张扬了花间之精髓佳境,而且将传统上用来侑饮佐欢的娱乐消费层面上的文学样式,提升到以自我为主体的纯粹诗的境界,同时也充分满足了文化品位较高的士大夫文人阶层的审美趣味与情感需求。



不过,上一节所述这类比较单纯的“艳词”,在秦观全部制作中所占的比例并不算太大,也并不能代表他的最高艺术水准。而在那些数量居多,也甚受人称赏的词篇里,则为借用“艳词”作一般载体,却于习常惯见的相思恋情、离愁春怨的题材中,阑入一己的某些真实情怀感受;或者通过花间型的外在形式去寄寓、抒发自我身世落拓不偶的深长喟概与命运连蹇蹉跌的沉重叹息。它们往往善能在旧的刚性传统模式内,融注进种种新的情绪因素,以表达、传现自我为主体的新的内涵,从而使之增添了若许的弹性和更大张力。

当然,如果置放于词史乃至文学史的整体演变推进道路上来看,这也并不是秦观个人的独创发明。早在花间派中的韦庄,南唐词家的李煜,以及入宋以来的大、小晏,张先,欧阳修,柳永等许多人那里,已经有了不少的精彩成功先例;甚至都逐渐汇集成为近乎类型化的另一种表现模式、逐渐独立起来的另一种新传统,直欲压倒前一种单纯为“应歌”而制作的艳词模式,取而代之为词的主流发展趋向。或者说,自词这种新兴音乐文学样式的初始到成熟阶段,二者便是互存共生并互有消长的,相伴走过了交融浑化而渐行渐远的分离历程。

秦观于其中的意义在于后来居上,凭藉他的一些名作佳什使之更加丰富多姿;并且于艺术表现方面多有所拓展深化,将之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拥载着相当的范型价值,从容地步入经典的殿堂。此即词学家们所谓的“秦少游得《花间》、《尊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江顺诒《词学集成》),故是为“词家正音也”(胡薇元《岁寒居词话》)。至于陈廷焯的评论说:“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夫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后人动称秦、柳,柳之视秦,为之奴隶而不足者,何可相提并论哉!”(《白雨斋词话》卷一)固然是过份地抑柳永而扬秦观,须知柳永词的高胜处当亦为秦观词所不能到;不过,秦观词之佳妙处,也足可平视柳永词而无愧。所以,平心作客观言,二人实堪伯仲比肩,皆系词坛之大家领袖而能开风气者。至于陈廷焯的偏颇,或许缘由于个人的审美趣味,实在所难免,原也不必苛求;况且他前一段论析秦观词正变的词史意义,从轨迹嬗变的动态角度把握,大体上也得当可信。以现代的研究来看,这也确是秦观词的艺术精神及之在词史发展演进中的标志性作用之所在。

下面再就秦观这一类型词作作一些具体分析述论。如[水龙吟]“小楼连远横空”,调牌下原有题目作《赠妓娄东玉》。时人曾季貍《艇斋诗话》记其本事云:“少游词‘小楼连苑横空’,为都下一妓姓楼名琬字东玉,词中欲藏‘楼琬’二字。然少游亦自用出处,张籍诗云:‘妾家高楼连苑起。’”另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引曾慥《高斋诗话》亦云:“少游在蔡州,与营妓娄琬字东玉者甚密,赠之词云云。”则系他元丰八年(1085)举进士,后调蔡州教授,于次年(元祜元年,1086)所制,时当三十八岁。这也原是赠歌妓供她侑饮佐欢演唱的典型性“艳词”,故上阕只铺写春日游览与景色,虽笔法细致却并不及情;但下阕转向别后一己之相思苦况,竟迸发出“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的激烈语,实当源自他内心深处的那份真挚情意,决非浮泛应付按拍而歌以敷衍终篇者。结拍又以“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兼绾情景,以景喻情,更觉有不尽之意味。又,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曾以艺术比较的眼光,赞美说:“词内‘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又‘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莫道不销魂,人比黄花瘦’,三‘瘦’字俱妙。”

类似者另如[满庭芳]“山抹微云”,当制作于元丰二年(1079)冬,秦观三十一岁时。是年他曾于春夏间赴会稽省大父承议公及叔父定,并游鉴湖、访兰亭、谒禹庙、憩蓬莱阁,与州守程公辟相得甚欢,多有唱和;岁暮离别时于筵宴上咏赠“有所悦”之歌妓(本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引《艺苑雌黄》)。所以词上阕紧扣“衰草”、“征棹离樽”、“烟霭斜阳”、“寒鸦”等眼前景象,并兼及与她“蓬莱旧事”恋情交往的回顾;下阕则摹写分手的情境,慨叹“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无限眷眷,不能忘怀,尽抒此际自我的真实心理活动。总之,全篇诗情画景交融无间,满目萧飒所见更映托出具象化了自我情感的凄恻哀愁。而“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周济《宋四家词选》),其实也正体现了秦观词一贯的艺术精神。《艺苑雌黄》又云此词“极为东坡所称道,取其首句,呼之为‘山抹微云’君”。时人遂传诵“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宋祁)”、“露华倒影柳屯田”、“晓风残月柳三变(柳永)”、“贺梅子(案: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及“山抹微云秦学士”的盛名,亦词坛佳话。

以上所论及者于秦观词中可谓因旧生新,还是比较多地藉助艳词模式述写个人的主观情愫,或称作比较含蕴隐微的型类;而以下所论者则为就新带旧,较多或更较直接显露地抒发自我的生命感受,仅只是依托、寄迹在艳词的外在形貌而已。如[鹊桥仙]《七夕》: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踏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是篇本咏织女牛郎的美丽神话故事,以抒写自己对爱情生活的理解认识与期望。早在《诗·小雅·大东》中已经将牛、女二星拟人化了,之后再由《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吴均《续齐谐记》等流传补充,逐渐将之凝固成型。历来题咏者虽甚多,但大体上皆以“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之旁”,“夫妇七月七日得一会同”(《文选》卷三十谢惠连《七月七日夜咏牛女》李善注引曹植《九咏》注)的别离之恨为主旨;唯秦观别出心裁,独不憾憾拘执在聚少别多,却倡言情长处不在朝暮,表达出对于爱情的执着和永恒追求、一种不因时空间阻而变易的真挚专深。所以,这种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的内涵便早已远远超越过一般艳词男女怨思的有限容量及世俗的价值取向,“化腐臭为神奇”(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二评语),信然!至于黄了翁《蓼园词选》据之再发挥说:“少游以坐党被谪,思君臣际会之难,因托双星以写意;而慕君之念,婉恻缠绵,令人意远矣。”在原词中却难以体味寻索到踪迹,故似乎过为穿凿附会,强作深解,这可能是因他一味拘执于美人芳草比兴寄托的诗教传统,才失之牵强僵化。

另如[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淮海词》虽然于此词调牌下题目作《春怨》,但它的主旨实际上仍系抒发自我之相思别情,只不过聊借传统的题材为载体而已,所以,《蓼园词选》才指出:“寄托耶?怀人耶?词旨缠绵,音调凄婉如此。”词当制成于元丰三年(1080)高邮家居时,秦观三十二岁,已渐渐告别青春韶华而开始步入中年了。回忆起过往岁月里的恋人与一些美好事物,便觉无限眷念,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云云,是因相互的分离和它们的失去、流逝所滋生出的无限伤感,一种无可奈何的叹喟,那内涵意绪情怀异常复杂丰厚。正因为一时也难以理清排遣,便只能转化成或托寓于暮春特见的落红残雨、黄鹂晚啼景象,所带来的季节感情,即“春怨”去委婉显现了。这些虽缘由“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而起,但所牵引、纠结的生命体验与人生感悟的归旨意趣,却也并不仅仅局滞在此端。可以认为,这正是秦观词以艳歌娱人的传统表象出现,实质上是抒怀感旧而指向娱己的艺术精神、创作特征的体现,即《词则·大雅集》卷二云者:“寄慨无端。”

相类似的再如绍圣元年(1094)春,他以坐旧党籍,由汴京往贬谪途中制作的[风流子]“东风吹碧草”,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于此词调牌下题目作《初春》。秦观《留别平者黎》诗末自注云:“绍圣元年,观自国史编修官蒙恩除馆阁校勘,通判杭州,道贬处州。”亦可参见。时年已四十六岁了,生命途程已经走过大半,浮沉在宦海倾轧的风涛中,遭遇蹉跌。纵然又值春光泛绿、年华换新的时候,开篇也只是喟叹“行客老沧洲”,“寸心乱”;触目所见,唯是“斜日半山,暝烟两岸”,云黯水长的冷落迷茫景象。故下阕便转而正面抒情,怀念京国的旧友往事,憾慨于欢乐一去不再,以至极言“哭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凸显逐客迁臣积怨悲怀之沉重难释,诚所谓“情致浓深,声调清越,回环洛诵,真能奕奕动人者矣”(《蓼园词选》)。总的看来,此词也不过是景情互映、因景生情而情融景中,同样于离愁别绪的描摹里流露出自我遭际艰窘多舛的哀怨,实在是已去传统应歌艳词春愁秋思的模式甚远,开始朝向言志抒情的诗化道路复归了。



如上略述,新兴文体的词经《花间》、南唐而建构起它殊异于古老诗歌的自我艺术范型、美学理想与价值取向的独立传统,再至北宋中期乃臻达顶峰;但因其内容题材取径较为单调狭促,制作手法、风格面貌渐趋雷同沿袭而走向僵固模式化的弊端也已显露出来,这就严重影响、制约到它以后的继续发展提升。苏轼不满意于词的既有习套,便力主革新,他引进诗歌艺术精神,为之带来诗化的审美旨趣和文化品格,由之突破了艳科小道的樊篱,“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于尘垢之外”(向子烟《酒边词序》),从而给词开拓出更宽阔的视野境地。其实,在这之前,韦庄、李煜等早已经尝试着朝向诗化的道路靠拢、回归,开始在原为应歌之制的词中直接咏叹抒怀,表现自我的各种真实情感(当然也包括男女恋情相思在内)和人生感受,而不再拘守于“艳科”的外貌了。只不过一般说来,他们所述写的题材内容比较单调,涉及的生活范围也较窄小,远不如苏轼“以诗为词”的开阔恣纵,“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刘熙载《艺概·词曲概》)。

而作为词中大家、传统流派之圣手的秦观,在这点上也与苏轼词认同。他的一少部分词作便能直见胸臆,放笔尽抒从艰难坎坷的人生路途上所体悟到的某些生命意识、所激发回荡起的复杂情绪波涛,由之吐弃“词为艳科”的取向,与前贤在诗化的艺术精神上息息相通。但是,因受性情胸襟等所限,他仅只不过局囿在一己的体受与领会上,艺术风貌方面趋于凄迷怅惘,基本仍然保持着与他大部分词作呈现出来的委婉清丽主流格调的一致,近乎传统而迥异于苏轼词的豪放旷远。

例如秦观四十九岁(绍圣四年,1097)时,被罢监处州酒税后,又削秩流徙郴州所制作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全篇以高扬的主体自觉意识为导引,伤别念离叹慨平生。细按之,则上阕摹写由视、听感觉所触生的心理活动,于客观景象里已浓浓浸染了主观性的情绪色调,“词境最为凄婉”(王国维《人间词话》)。关于歇拍“可堪孤馆”两句,《人间词话》还认为与《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己”、屈原《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尽落晖”等句“气象皆相似”。而下阕则即景作情,情寓景间,至结拍“郴江”两句的一问,不独是痴绝,更是凄怨欲绝,可谓无理而有情,直教人迥肠荡气。释惠洪说苏轼“绝爱其尾两句,自书于扇,曰:‘少游己矣,虽万人何赎!’”(《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引《冷斋夜话》)王士禛《花草蒙拾》因此事认为“千古绝唱。……高山流水之悲,千载而下,令人腹痛!”

于此端,更宜参见秦观贬谪途程中制作的[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于此词调牌下题作:“少游谪处州日作”,并注云:“今郡治有莺花亭,盖因此词而取名。”其时正当绍圣二年(1095)、他四十七岁。与上篇[踏莎行]性质甚相类,因为它们皆呈现出低回怨咽的艺术风貌、凄清冷幽的审美情调,从而使那种无论怎么样也无法消解淡释掉的末路悲怀与生命迟暮的压抑感抒写得更加深切沉重。这一切全都缘发于美好理想彻底破灭的穷途憾恨,丧失了热情活力及对于未来期待的一种本源性失望,是从人的心灵最深处涌流出来,或者说用整个生命铸化成的最纯粹的诗——一首哀婉悠永的“天鹅之歌”,早已就完全远离开应歌娱人的制作道路。曾敏行《独醒杂志》曾记载了有关轶事:“少游谪古藤,意忽忽不乐”,南迁途中经过衡阳,旧友郡守孔毅甫延留待遇有加,一日览此词至“镜里朱颜改”之句,“遽惊曰:‘少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怆如此?’……谓所亲曰:‘秦少游气貌,大不类平时,殆不久于世矣。’未几果卒。”又曾季貍《艇斋诗话》也记当时丞相曾布评此词说,秦观“必不久于世,岂有‘愁如海’而可存乎?”恰正是“词传情”、“忧能伤人”的最好印证。

总之,秦观这一类型的浸透着纯粹诗化艺术精神的词作尽管数量上并不很多,但从文学史演进的整体流程来看,其实质却如上文简述者,与苏轼词多有某种一脉交通处,可谓互作桴鼓之应。而且,它们也作了多样化的艺术探索,显现出不同的风格面貌。如最典型者莫过[好事近]《梦中作》: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天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此词当制于绍圣二年春监处州酒税任时,但因为“其后迁谪,卒于藤州(案今广西藤县)光华亭上”(赵令畤《侯鲭录》卷七),便每常被附会为秦观绝笔,以至郎瑛认为“此词其谶乎?……山谷有诗云:‘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作诗歌送一杯?……’”并称自己尝亲见秦词墨迹,且又引刘菊庄之题诗:“名并苏黄学更优,一词遗墨至今留。无人唤醒藤州梦,淮水淮山总是愁。”都充满着浓郁的悲剧气氛,“不胜其感慨”(《七修类稿》卷三十),但还不足作为文学史评论的依据。到是周济《宋四家词选》所说精当:“概括一生,结语遂作藤州之谶。造语奇警,不似少游寻常手笔。”确实,字里行间,弥漫了理想主义的色彩。篇中借助象征、托喻的手法,去表现他的毕生追求与冀望,只在结拍隐隐流露出生命理想终化成空烟的伤痛迷惘。细细品味之下,才蓦然领受到那份彻骨的悲凉,至于笔势飞舞、境界峭奇的艺术特征,也仅属表层印象了。

所以说,秦观在某些特定环境情势,即“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怀抱百忧中”(楼钥《黄太史书少游海康诗题跋》),如忆旧、迁谪时制作的这第三种类型的词,已使原来侑饮娱兴、按拍协歌的传统价值归属摒退于很次等,甚或无相关连的幕后位置。而另外却命其担荷起诗歌在古典诗教理论里的代言情志功用,遂成为自我主体心态意绪的特定物化形式,以之满足他叹喟命运悲剧、渲泄人生愁烦的现实精神需要。在这里,秦观径直将个体生命存在的种种缺憾纳入词中,再也无须假助以往闺思离怨之类的惯有模式,或故为饰辞托言以求深隐婉约之姿。对于上端,他一般仅只聊借来增大词的容量与弹性,故得能在保留其主流性的本色风情韵调之际,又平添出若许的沉咽清悠意味,特见空濛隽远之致。因而向来与周邦彦一齐被推许作“词家正宗”(先著《词诘》卷三),“大抵北宋之词,周、秦两家,皆极顿挫沈郁之妙。而少游托兴尤深,美成规模较大,此周、秦之异同也”(《白雨斋词话》卷一)。他的这种艺术精神,多曾熏染影响到后来的许多词家,如李清照、姜白石,直到宋季之周密,、王沂孙、张炎等,皆缘于生平身世国运而寄慨于词,更大程度上朝向诗化的道路认同、复归,乃至逐渐衍变为长短不葺的诗,相互间益愈以辞采意格相高,更加倾注到“娱己”的旨趣。虽然他们出于各自的才情藻思,所作风格面貌多有不同,甚或成为相对独立之支派。但从总体而言,却改造、更新,或者说更大程度上发展、扩张了花间、南唐以来的传统艺术流派,使之不断勃发充溢着生命活力,不至于趋向僵枯沉晦的末路——这其间,秦观是必须给予充分估价的。

③ 秦观的文学特点

一、紧扣现复实,不尚空谈

秦少游的策制论共有50篇,其中进策30篇,进论20篇。

二、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熙宁四年,宋神宗点赞王安石的建议,改革科举法。为了应举,秦少游在策论的写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对策论写作的重视甚至超过诗词赋。

三、铺陈排比,气足神完

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和后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大都讲究运用“整句”铺陈排比,让人读起来感到有一股气势扑面而来,很有震撼力。



(3)秦观文学风格扩展阅读:

秦观个人作品代表:

一、词

《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沁园春》《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八六子·倚危亭》《风流子》《梦杨州》《雨中花》《一丛花》、《鼓笛慢》、《促拍满路花》、《长相思》、《满庭芳·山抹微云》。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满园花》、《迎春乐》、《菩萨蛮》、《木兰花》、《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蝶恋花》、《一落索》、《丑奴儿》。

二、文

《和陶渊明归去来辞》、《龙井题名记》、《游龙井记》、《精骑集(序)》。

三、诗

《赠女冠畅师》、《秋日》、《纳凉》、《春日》、《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泗州东城晚望》、《金山晚望》。

网络-秦观

④ 陆游的写诗风格

陆游诗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

陆游在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之后成为又一位善于集前人之大成的诗人。他不但能兼采古代优秀诗人的成就,而且善于向当代诗人学习。举凡诗经之风雅,屈原之浪漫,陶渊明之淳朴,王维之静穆,岑参之恣肆,李白之壮浪,杜甫之沉郁,梅尧臣之古淡,苏轼之飘逸,黄庭坚之学力,曾几之规矩,吕本中之流转,都能在陆诗中找到痕迹。所以人们常用“风致”、“敷腴”、“俊逸”、“浑厚”、“悲壮”、“天成”、“道劲”、“豪迈”、“沉郁”等词来形容他的多种风格。在集大成的同时,陆游也善于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陆游的爱国诗具有高度的抒情性,这主要和在感情的酝酿与艺术的表现上成功地吸取了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浪漫分不开。他善于把这两种风格融为一体,即以杜甫的深沉、雄厚、郁结为体,作为抒发爱国之情的基调;以李白富于激情、富于想象、富于自我色彩,善于夸张、跳跃,善于高度概括等艺术手法为用,作为抒情的表现手段;最终形成自己既沉郁悲壮、又踔厉风发的一家之风。

陆游的经历、抱负与杜甫都有相似之处,这使他学杜能“得其骨”、“得其心”(《宋诗钞》)。如: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但陆游的性格与气质又与李白有相似之处,因而在表现手法上更多有李白浪漫奔放的特点。

如富于想象,特别是善于惜助梦境来抒发北伐复国的激情,变沉郁为高昂。据《瓯北诗话》统计,全集中记梦者有99首之多。如《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诚,觉而有作》,写梦中大捷景象:“杀气昏昏横塞上,东并黄河开玉帐。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无恙。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

又如很少拘限于某一细微之情,而是高度概括地抒发那些带有社会普遍性的情感,语言凝炼,感情跨度大,富于跳跃性。篇幅也较短,如《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四句一层,极为凝炼,感情宕荡起伏。

再如语言宏丽恣肆,在语言修辞方面也类似李白,多豪壮语、感慨语、反问语、夸张语。如《长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螀鸣。兴来买进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总之,陆游将杜甫与李白的长处兼收并蓄,并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下融进了强烈的自我情感,因而“其声情气象自是放翁,正不必摹仿李杜”(李兆元《十二笔舫杂录》)。

陆游的农村诗既善于吸收陶源明的平淡真纯、王维的静谥幽雅、梅尧臣的古朴自然,又能继承学习中晚唐、北宋以来白居易、张籍、王建、欧阳修、以至范成大等人关切现实的精神,形成既幽美纯静,又富有生活气息的一家之风。陆游的闲适诗也能集白居易的和平粹美,苏轼的才情横溢,江西诗派的注重工力、流转圆活的各种特点,构成自己精工绵密的风格。

各体皆工,七言犹工,是陆游诗集大成的另一重要体现。

陆游的律诗善于属对,几乎每首都有一联佳对,既流利,又奇健;既出人意表,又绝无生涩造作之感,以致有“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后村诗话》)之赞,比起那些“杂博者堆队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赵翼《瓯北诗话》)的诗人在记问、力量、才思各方面都高出一筹。如云:“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云归时带雨数点,木落又添山一峰”,“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瓯北诗话》引)等,不一而足。

陆游的绝句、尤其是七绝标志着宋代最高水平。有的继承唐人之风致,如《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有的不沿袭唐人旧调,如《追感往事》: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这类绝句“纯以劲直激昂为主,然忠义之色,使人起敬,未尝非诗之正声矣。”(《养一斋诗话》)

陆游的古诗“工丽更深于近体”,更适合表达陆游深沉而奔放的感情,所以写起来“浑灏流转,更觉沛然有余。”(《瓯北诗话》)

讲究工力,注重锤炼,是陆游诗集大成的又一表现。

陆游诗不以数典为能事,但一旦使用则驱使如意、妥帖通畅。陆游诗的语言能使题材内容和思想感情得到和谐地表现。讴歌北伐多雄豪语,描写自然多平淡语,吟咏闲适多精美语。总之,“名章俊句,层见叠出,今人应接不暇。使事必切,属对必工。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择。”(《瓯北诗话》)

陆游诗也有诗意重复,草率成篇,有句无篇的缺点。

试论陆游词的风格

陆游的词比起他的诗来数量较少,共计143首,另外还有两句断句。其词成就不如其诗, 自谓:"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放翁词自序》)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并性情所铄,陶然所凝......各师成心,各异如面"。作家的创作与他的知识才学、思想性格有着其大的关系。当然风格的形成不仅与作家本身的个性有关,与作家的民族、所处时代和文体本身特点等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要了解陆游词的风格,就要了解他的思想性格。

陆游出生在一个笃好道教的仕宦之家,因此他伸手到、儒思想的影响。他又生逢南渡之时,从小就看到父亲及其朋友们在一起时议论国事、流涕扼腕、食不下咽的情景,这在陆游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他家藏书极富,因而陆游从小就饱览群书,除经书和道书外,他还看兵书和各家的诗集。陆游很爱读书,他说自己:"生无他长,不幸束发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遗文、先秦古书,昼读夜思......譬于农夫之辨菽麦,盖亦专且久矣"(《上执政书》)童年时代不同的思想对他的影响,决定了他日后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儒家入世的思想和道家出世的思想形成了他矛盾的人生观。

???? 陆游的词比起他的诗来数量较少,共计143首,另外还有两句断句。其词成就不如其诗, 自谓:"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放翁词自序》)
????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并性情所铄,陶然所凝......各师成心,各异如面"。作家的创作与他的知识才学、思想性格有着其大的关系。当然风格的形成不仅与作家本身的个性有关,与作家的民族、所处时代和文体本身特点等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要了解陆游词的风格,就要了解他的思想性格。
???? 陆游出生在一个笃好道教的仕宦之家,因此他伸手到、儒思想的影响。他又生逢南渡之时,从小就看到父亲及其朋友们在一起时议论国事、流涕扼腕、食不下咽的情景,这在陆游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他家藏书极富,因而陆游从小就饱览群书,除经书和道书外,他还看兵书和各家的诗集。陆游很爱读书,他说自己:"生无他长,不幸束发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遗文、先秦古书,昼读夜思......譬于农夫之辨菽麦,盖亦专且久矣"(《上执政书》)童年时代不同的思想对他的影响,决定了他日后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儒家入世的思想和道家出世的思想形成了他矛盾的人生观。
???? 陆游的思想也是丰富多变的。他天资聪颖、博学多才,有时自命不凡,却又常常自暴自弃;他喜交友,但是总觉得孤独;他感情强烈,却又一味标榜自己"冷淡";他自视清高、不耻贫贱,却又谦卑地请求官职俸禄......当然他还有不变的东西,即他那强烈的爱国之心。
复杂的性格必然形成思想内容复杂的作品。对于陆游的词风,前人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明代杨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南宋刘克庄:"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而歌之者绝少。"陆游的词兼具"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但纵观他143首词,其主要风格还是豪放而非婉约,他更为接近苏、辛,而不是秦观和其他词人。
苏轼是北宋诗坛的盟主,又是词坛豪放一派的开山之祖,他对于陆游的影响很深。陆词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新传统。在苏轼以前,词坛是一片靡靡之音,这与词的题材限于男女恋情是紧密相关的,自从苏轼突破"词为艳科"的局限后,词的内容就开始丰富,词的境界才开始变得广阔。南宋前期以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诗人在词中增加了"家国之恨"这一社会政治内容,使词获得了与诗完全同等的文学地位。陆游是辛派成员之一,他的词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从题材上来说,既有人生的失意颓唐、羁旅行役的感伤、席间方外的酬唱赠答、玩世不恭的自我解嘲、深挚动人的爱情、清高孤傲的咏梅之作,也有游仙学道、闲适自得、纵酒狎妓的无聊篇什。
???? 爱国主义是陆游作品中最为鲜明的主题,这一主题也同样鲜明地表现在他的词中。但是它不像是中表现得那么直接,而是通过理想破灭的悲哀表现出来。陆游的理想有"驱逐逆胡、恢复中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一面,也有追求"千秋事业、青史功名"——属于个人利益荣誉的一面。但在当时的情境之下,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陆游在诗中多次表明了他杀敌立功的愿望和决心,如:"戈船破浪飞,铁骑射日光。胡来即送死,讵能犯金汤?汴洛我旧都,燕赵我旧疆,请书一尺檄,为国平胡羌。"(《江上对酒歌》)而在陆词中,除了少数表达了他的这种期待外,更多的表现了他的叹息和失望。陆词不像陆诗那样高昂激越,而是低沉抑郁的如:
《诉钟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桃源忆故人?题华山图》
中原当日山川震,关铺回头煨尽。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
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 陆游的"以词为诗"还体现在语言的自由平易,不受音律束缚上。"不协音律"是苏轼开的先例,到了南宋前期的豪放派词人中更是形成了一种风气。陆词在当时为人推崇,但刘克庄说陆词"世歌之者绝少",可见陆游也受到了这一风气的影响。陆游的"不协音律",一方面是由于重在表情达意,不屑于注意音律;另一方面是由于他本身性格的豪放不羁,也受不了音律的束缚。前人说他"天才豪迈"、"不顾绳削",他填词不仅不注意音律,而且在文字上也多不加修饰。如"三年流落巴山道,披尽青纱尘满帽"(《木兰花?立春日作》);"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南乡子》);"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浣溪沙》)......这些都是不加修饰、自然流利的白描词句。刘熙载:"放翁诗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足令人咀味"(《艺概诗概》),陆词也可以说是"浅中有深、平中有奇"。刘克庄:"放翁、稼轩,一扫纤艳,不事斧凿,但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后村大全集卷一百八十诗话续集》)"掉书袋"这一评价,对辛词来说不失公允,因为辛词中典故的运用对于读者来说往往成理解上的困难。但是陆词却没有这一毛病,不需要注释我们就能看懂他的意思。即使用典,陆游也能运用他超凡的文字功力做到雅俗共赏。

???? 陆游终生不得志,他的很多次都是表述这种不得志的悲哀的。如前文所引的《诉衷情》,还如:?

?????????????????????????????????????????????????????????????????????????
?????????????????????????????????????????????谢池春
????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烽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戎。笑儒冠自来多误。
???? 功名断桥,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平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 蝶恋花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恨长杨赋。
???? 从以上这几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感情强烈,出语直率。这与陆游性格外向,快人快语是有很大关系的。但有时太过直露就会缺少韵味,就如刘熙载所说:"陆放翁词,安雅清赡,其尤佳者,在苏、秦间。然乏超然之致,天然之韵,是以人得测其所至。"(《艺概卷四》)陆词总是一语道破,不留余地。这固然是作者强烈情感和直率性格的表现,但从艺术上来说,却不能不算做一个缺点。词是讲究韵味的,这一点上辛弃疾就比他高明得多,辛词含蓄委婉,往往一笔宕开,将千言万语化为形象,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在欣赏陆词与辛词时,我们会感觉到,尽管陆词痛快淋漓,却不及辛词包蕴丰富并给人以回味的余地。《人间词话》也指出"剑南有气而乏韵",就是说陆词虽然有强烈的情感却缺少韵味。
苏轼的词豪放飘逸,这与他"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风不开的。陆游虽然也有一些描写闲适隐逸生活和游仙学道内容的词作,但他却始终不能忘怀世事,他的词基本上都是"入世"的。这与苏轼"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的遗世绝俗的思想是不同的。
???? 陆词与秦观词虽然有些相近之处,但是由于性格的不同,所以同类词的风格也有差异。秦观的词淡雅轻柔,细致工巧,犹如一位美人。元好问称其诗为"女郎诗",他的词同样也充满了"女郎气"。而陆词却没有这样的细腻,尽管写的也是儿女之情,但仍然有男子气。这也是他们词风的根本区别。
???? 总的来说,陆词的风格是多样的,但是以豪放为主。他的豪放,不同于苏轼的飘逸,也不同于辛弃疾的沉郁,而近似于"悲慨"的风格。他的婉约,不同于秦观,丽而不纤,柔而不弱。陆词外相、直率的性格使得他的词感情强烈,直抒胸臆,这也是陆词最大的风格。陆游的理想是能驰骋疆场,但他始终没能如愿,只能做一位文人。这是他的不幸,但也是文学的幸事,否则我们就会失去一位伟大的诗人兼词人了。

⑤ 柳永 苏轼 辛弃疾 秦观属于豪放派风格的有

A.秦观是婉约派;
C.在诗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上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D.《声声慢》是南渡之后,《醉花阴》是南渡之前.
故选:B.

⑥ 秦观词的特点

秦观词作具有含蓄隐丽抄的特征,取象设词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绘自然景物,多为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烟渚等;摹建筑器物,则是驿亭、孤馆、画屏、银烛之类。他以柔婉的笔触,对词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饰,用精美凝练的辞藻,传写出凄迷朦胧的意境。

⑦ 文学风格的特征有哪些

1.独创性

。这是说作家的风格是不能与他人相同的,必须是出于与众不同的或独特的创造。一种文学风格成熟的首要标志,正是它的独创性。每一种成熟的风格都有它的与众不同的特殊内核,这就决定了它的独创性。如果没有独创性,就不可能有风格。《诗经》的质朴醇厚与《离骚》的奇情壮采是各不相同的,“诗仙”李白与“诗史”杜甫和“诗佛”王维也各有千秋。

2.稳定性
。这是说作家的风格在其整个创作中决不是一种仅仅出现“唯一”一次的现象,而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也就是说,一种风格在一个作家的创作中是一种可能出现多次而彼此之间具有相同或一致特点、并在一个时期内保持大体不变的现象。鲁迅的小说创作从《呐喊》到《故事新编》经历了一些变化,但“白描”风格是其中相对稳定的特色。

3.多样性
。这是说风格在类型上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这是由作家的创作个性的差异、表现题材的丰富性和读者的不同需要等因素决定的。风格的多样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不同作家的风格是彼此不同的,如李白与杜甫、韩愈与柳宗元、苏轼与秦观等彼此风格不同;二是指同一作家的风格也是可能前后变化或发展演变的,如庾信(
512-580)在梁朝时是追逐“绮艳”风格的“宫体诗”的代表,而后来流寓北方时的诗作却一变而为刚健雄奇,从而博得杜甫的“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的美誉。

⑧ 文学作品都有几种文字风格

风格1:情感体验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生活道路。生活实践对于作家的意义不仅表现在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素材积累,而且也使他们具有了与别人不同的独特情感体验。而这种建立于生活实践基础的独特情感体验,又对作家的创作个性有着直接影响。
曹雪芹出生于受康熙皇帝所宠幸的贵族家庭。曾祖父曹玺在康熙二年任江南织造,曾祖母孙氏是康熙皇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历任苏州织造、江宁织造、两淮巡盐御史。康熙六次南巡,五次住在织造府。曹雪芹的父亲担任过江宁织造。但是,由于曹雪芹父辈的曹頫解送织物进北京时骚扰驿站,苛索银两,被山东巡府塞楞额参奏,雍正皇帝降旨将曹頫免职,并查封其家产,从此家道衰落。曹雪芹随遭罪之家由繁华的南京迁往北京,过着日渐艰苦困顿的生活。往昔的锦衣玉食已成梦幻,如今成了“举家食粥酒常赊”。这种不平常的生活经历,使曹雪芹对社会,对人生有了丰富而独特的体验,并给他的思想和创作带来重大的影响,使他能够直面惨谈人生,正视鲜血淋漓的现实,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个性。他在《红楼梦》第一回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旨趣,书中所写生活都是自己“这半世亲见亲闻”,“其间悲欢离合,兴衰际遇”,都是自己的切身体验,从而使《红楼梦》具有了高度逼真而又深微精妙,天然无饰而又浑然一体的创作个性。

风格2:创作倾向
一个作家所受的思想影响,也会通过创作倾向表现在创作个性上。郭沫若曾接受过泛神论的影响。他在《〈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中说:“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自我也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现”。这种泛神论思想对郭沫若的创作个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认为,文学创作实质上就是一种自我表现。他的诗歌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我是一条天狗啊!我把日来吞了,我把月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天狗》)。“我效法造化的精神,我自由创造,自由地表现我自己。我创造尊严的山岳、宏伟的海洋,我创造日月星辰,我驰骋风云雷雨”(《湘累》)。强调自我,感情炽热,气势磅礴,夸张奇特,是郭沫若诗歌的显著特征之一,也是在泛神论思想影响下形成的鲜明创作个性。

风格3:个性心理
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精神面貌,它是在气质基础上形成的、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经常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但气质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个性的客观自然基础。对一个人而言,“反应的快慢,情绪和强弱,注意时间集中的长短和转移的难易,以及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内心世界等等”,都是由气质所决定的。在气质基础上所形成的个性心理,对作家感受、体验生活,对作家的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最终形成艺术个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感情这种心理因素,对创作个性的影响就不可低估。感情有强弱隐显之别,强者显者奔放冲动,弱者隐者沉静蕴藉。奔放冲动者长于想象,长于抒情;沉静蕴藉者长于观察,长于描写。长于想象和抒情者,看问题观察事物,往往从大处着眼,甚至根据感情需要,把对象加以夸张变形:白发可以三千丈,雪花可以大如席,黄河之水可以天上来,风可将海吹立起来。长于观察和描写者,想问题看事物特别细心:雪花如柳絮,雨丝细如麻,风吹湖水泛涟漪。即使同是抒情,前者奔放如火山爆发,后者细腻若溪水流转。如对国破家亡,岳飞是“怒发冲冠”,李清照则“欲语泪先流”。

风格4:艺术修养
一个作家所受到的艺术熏陶、所接受的文学影响,是他艺术修养的基质,这种艺术修养基质,同样会反映到他的创作个性之中。杜甫《戏为六绝句》中写道:“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所接受的文学影响不只一家,以很多诗人为自己的老师。但在这很多诗人中,又以现实主义诗人为主体。具体地说,他接受的主要是《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他亲近《诗经》中的风雅之作,推崇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赞赏建安文学的现实主义风范“诗看子建亲”,称颂初唐陈子昂“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这一文学传统影响了杜甫的创作见解:诗歌创作要从对生活的“遇”出发,从对社会、人生的“感”出发,从而形成了他直面现实生活,关心民间疾苦的内容特色和创作个性。

风格5:时代影响
任何作家的作品既是个人的创作,又是时代的产物。文学风格也是受时代因素影响的。其具体表现是:在同一或大致相同的历史时代里,处于相同或相近的社会地位,置身于类似的矛盾斗争,面临相同的社会问题,受到相近的时代精神影响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在内容与形式,思想和艺术等方面,必然表现出某些共同的基本特色。我国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盛唐气象”之说,就是指的受时代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时代风格。下面,我们以建安时代几位著名诗人的部分极富代表性的诗句为例,具体地剖析了一下何为“建安风骨”,看看它们表现了哪些时代特征。例如:
《蒿里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曹植《送应氏》: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生亲,气结不能言。
王粲《七哀诗》: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蔡琰《悲愤诗》: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君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柱。
从建安时代这些著名诗人代表作看,所谓建安风骨即是:在内容上,几乎都是政治抒情诗。他们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展示了凄惨萧瑟的生活画面,抒发了诗人们悲壮愤激的情绪,寄托了他们忧时叹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有着比较一致题材和主题。概而言之,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构成了这些诗人的共同基调。在艺术上,建安时代的诗人们抒发情怀,描写事物,不追求纤细的技巧;驱驾语言,摹写形象,尽力昭现生活状貌。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评论,建安风骨就是“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惟取昭晰之能”。“建安风骨”的形成,主要得益于那个动乱的时代,主要体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时代精神。

风格6:阶级影响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世界上有各个不同的民族,它们生活在各自特定的地域,有彼此不同的经济生活、社会风尚、语言习惯、文化传统,形成了特定的心理素质。各不同民族的作家,他们的创作素材、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社会心理都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他们作品的风格,也会受到该民族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文化心理这个共同体的影响,使之具有民族性。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从作家的“写作的风格认出一个意大利人,一个法国人,一个英国人”,并从他们的作品辨别出意大利文学的“柔和和甜密”,法国文学的“明彻、严密和优雅”,西班牙文学的华丽辞藻、庄严风格。爱情,是各个民族所共有的永恒感情,爱情作品,是各民族文学中最能体现民族特色的文学品种。这种民族特色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表达爱情的不同方式。同是贵族少女,同是争取婚姻自由的崔莺莺(《西厢记》女主角)和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女主角),对爱情的表达方式极为不同。朱丽叶表达爱情单纯坦率,像晶莹的露珠,像清澈的泉水:
如果你的爱是可靠的,
你的心思是结婚,明天就给我一个信,
我会叫一个人去找你,你告诉我,
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婚礼可以举行。
我就把一切都交给了你,
随着你,我的主人,要到哪里,就到哪里。
这种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英国的民族特色。英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早,思想比较开放自由,英国人有朝气,喜外露;他们的文学也爱明喻,富有幽默感,对爱情的表白也坦率、直露。
崔莺莺对爱情的表达方式与朱丽叶大不一样,她婉转曲折,缠绵悱恻,时气时恼,忽喜忽悲。当老夫人赖婚,张生相思成疾时,莺莺派红娘去问候张生病情,急不可待地看红娘传来的书简,但看过之后,粉面含春的容颜马上布下一层严霜。她约张生月下幽会,当张生如约赶来时,她又沉下脸来: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至此;若夫人闻知,有何理说!
莺莺对爱情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点。因为,中国长期受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使人的个性受到压抑,人们不敢说心里话。即使有感情要表达,也只能通过隐晦、曲折、含蓄的方式加以表现。
除时代因素和民族因素外,阶级因素对文学风格的影响也较明显,有时候还表现得十分突出。因为,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趣味,它会影响到不同阶级风格的形成。历史上文人创作和民间文学风格的巨大差异,其原因也在于此。
风格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多方面的因素并非是平均发挥作用的,可能某种因素的作用力强一些,某些因素的作用力弱一些,但决不可能仅有一种因素在发挥作用。杜甫诗作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既与他接受传统文化影响有关,也与他所处的社会历史有关。李白的奔放飘逸,一方面关涉他所接受的文化传统,社会经历,另一方面还关系到他的个性气质。

⑨ 李清照,秦观是什么派的诗人

李清照与秦观都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如梦令》词风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秦观的《鹊桥仙》亦是婉约派词作的一大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