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工笔画有哪些风格

中国工笔画是相对于写意画来说的,《中国美术大辞典》言工笔:亦称细专笔,与写属意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的密体的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清代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有“用笔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之说,工笔的要求乃属于后者。工笔画,举凡水墨、浅绛、青绿,金碧、界画,均可包含在内。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工笔画有了极大的复兴,新观念、新材料开始不断涌现,这也使工笔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绘画形式的改变使得颜料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伴随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大批的西画颜料开始被当代工笔画家所采用。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新颜料也被开发出来。在颜料日趋丰富的时候对颜料与工笔画的关系进行仔细的梳理,能够使我们更好的认识工笔画的绘画语言,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研究传统工笔画的优秀成果,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好的发扬工笔画的传统,并使之与时俱进。

2. “工笔”是什么绘画形式的技法

国画

3. 工笔是什么手法

工笔画来亦称“细笔画”。属中源国画技法类别,与“写意画”对称。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
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用中锋笔较多。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4. 在漫画中什么叫工笔风格

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

5. 中国工笔画的特点是什么

工笔画特点: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用中锋笔较多。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工笔画技法:
白描:以线为表现手段的画法,依靠线本身的刚柔,粗细、巧拙,方圆,疏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同时线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审美效果。白描就整个中国画来讲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作为工笔白描,一般线形变化不大,细而均匀,为敷色留有余地。
皴擦:绘画里常遇到土、石、树桩等物类,用笔中常以皴增强质地和厚重感,亦是线的补充,较讲究用笔。 一般要求自然而顺势,不故作姿态。擦,更加隐笔。一般只是丰富皴的技法,有时亦起修改皴的败笔的作用。
染法:有许多种,一般有平涂、分染、罩染等,平涂多在做色底及画面局部平涂颜色时用,不宜见笔痕,分染是分出物体结构的染法,有高染与低染两种,染在物中间凸起部位并造成一点立体意味的是高染,罩染是在已分染过色墨的部分罩上某种颜色,这样能产生厚重而沉着的色彩变化,烘托一般是在物之外烘染出一部分色墨,以便加强主物的塑造,实际上有染扩大的意味,月云雪边多用。
点:在绘画中点的用途极广,视所打处可为花草野卉、可为苔点、也可不计何物仅为画面的装饰用。点是小点,是扩大了的点,斯法在画作中常用。用点时一般求用笔的一致统一。
撞水撞粉:些画法灵活多变,有色粉相撞法,亦有色粉水撞法,也有互用者。一般是以含水量大的笔画出对象的形结构再以色墨粉相撞生趣,因水化不溶而发生变化,活泼生动。
褪色法:以层层积色方式,一层层上色时退出一部分,设色越多层次越多,画花鸟及草类杂物中常用。
分染:除单独使用,还常用于为罩染打底色,为平涂开醒。方法是用两支笔,一支蘸色,一支蘸清水,先用色笔从最深部位开始染起,接着用水笔轻刷使颜色逐步向外晕开,使其越越淡,不留痕迹。
罩染:罩染时,不能急于求成,要薄薄地罩,一遍不足,可以再罩,笔上含色要饱,用笔直要轻,不可来回涂抹,以免把底色搅起。
统染:笔上含色要饱,用笔要轻,防止把分染的效果破坏掉。
碰染:有两种不同颜色,从叶子或是花瓣的两端同时染色,然后在叶或花瓣中间碰到一起,使其自然衔接,形成统一整体的方法。
接染:用一种颜色趁湿接着染另一种颜色,使颜色相互渗接在一起的方法。这种方法合适在同一体面中包括几种不同颜色的情况,其特点是既省力,效果也活,有一种流动感。
平涂:涂时颜色要薄、水分要适度,要一笔接一笔顺涂,不要来回涂抹。平涂的方法,除单独使用外,还用于打底色,衬托、罩染等方面。
烘染:为了突出某些主题或表现一些特定的环境,气氛而在物象周围进行大面积的渲染的方法。
皴染、擦染:就是见笔的一种染法。多用来染石头、树干。
反衬:在渲染过程中用颜色从纸或绢的背后衬上颜色,使正面的颜色更加深厚明艳。
水注色法:多用于石头和树干。先用墨染出石头或树干的轮廓(墨色要有浓淡变化),可以把水分用得足足的,要水墨汪汪,趁墨迹未干时,注入清水或重墨,把平板的颜色冲开,产生丰富的变化。
点蕊:点花蕊在画花中是很重要的。点蕊时用尖笔蘸上饱满的颜色,在尖上一滴滴点下去,点成一个圆珠,干后,要圆、凸、大小均匀,中间陷下一个小坑为最好。

6. 工笔”是哪种绘画形式的技法

“工笔”属中国画技法类别的一种。工笔画,亦称“细笔画”,工笔画与“写意画”对称。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等。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如陈之佛所作秋艳图。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在工笔画中,不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且富有诗意。

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6)工笔风格扩展阅读:

“工笔画”特点

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是:

1、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用中锋笔较多。

2、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7. 古代书画按风格来讲,“工笔”绘画注重

工笔,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工笔又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类。工笔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不涂颜色。白描本来大抵是用来打草稿的,宋代画家李公麟把它发展成独立的画种,他的白描如行云流水,变化无穷丰富,有很强的表现力。他画的《五马图》,人和马都用单线勾出,比例准确,肌肉骨骼的结构清楚,甚至马的毛色所具有的光泽也细致地表现出来,动态极为生动,是古代第一流的白描作品。工笔重彩,就是指工整细密和敷设重色的中国画。在中国绘画的早期,工笔重彩占有主要的地位。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帛画、都是道地的工笔重彩,特别是轪妃墓的T形“非衣”,构图巧妙,线描精细,设色绚丽,显示了当时工笔重彩达到了高度的成就。古代绘画普遍使用丹砂和青绿之类的重彩颜料,因此称绘画为“丹青”,由此可见工笔重彩在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了。

写意画是与工笔画相对而言的一种画法。它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据传唐代的时候,玄宗命令画家李思训和吴道子,一起在大同殿描绘嘉陵江的山水。李思训是擅长工笔重彩的,他用了几个月的工夫完成这幅壁画。吴道子则在一天之内就画成三万余里的嘉陵山水,这可以想象,他不可能用工笔重彩的技法来画,一定是比较粗放、简练的。这说明那时的绘画已经有了工笔、写意的区别了。到了宋代,苏轼提出“士人画”,主张画画“不求形似”,而应写情寄意,以表达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他留下的绘画作品只有一幅《枯木图》,画一株枯树、一块顽石,石后露出一、二枝竹子,树下几根细草。这幅画抒发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思想感情,但大书法家却给以极高的评价,说枝干“虬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元代以后,笔法简练、造型生动、酣畅淋漓、讲究意趣的写意画大盛。
这样,写意画就同遵守传统、恪守法则的工笔画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派,长期地在画坛上争相辉映,代代地相传下来。

8. 张见工笔人物画风格是这样形成的吗

一:初识张见其画 张见在画坛已经崭露头角多年,他的工笔人物画的出现让画坛面貌为之一新,人们在惊叹的同时,不免会在头脑中形成一连串的问号,他是怎样想到这样的图式的?他的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于什么?他是怎样从传统中走出来的?他继承了什么?又好像借鉴了什么?一切是那么的新奇而却又都似曾相识,像久别重逢的感觉在冲击着我们的视觉,震撼与感动着我们的心灵。人们常说画如其人,其实一切的疑问我们都能够从画家的画作之中找到答案,因为他是画家心灵的一扇窗,我们打开窗子沿着美丽的人与景去找寻我们想要知道的。 中国画坛向来有跟风之习气,某一画家作品的出现与成功,都会为后来者所效仿,我们不能说这种学习效仿是错误的,因为艺术的传承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在当代这个信息国际化的时代中人们因追求名利的内心把学习变成了一种投机的手段,别人创作出新的绘画风格与艺术语言,一些人就不加思绪的跟风而行,完全丧失了自己的艺术创作的精神追求,丢失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动,只是为了那些大展能入上选,获上奖而作,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好不热闹,最终是伤害了观众的眼睛,倒了大家的胃口,让人们闻风色变。画坛渴望有创意有情感的艺术作品,能够打动观众心灵的作品,而不是皆为所谓的真实而真实,一味的在技巧与炫技的浪涛中汹涌澎湃着随波逐流。张见的工笔人物画正是在这样一个浮躁的艺术泡沫的时代中出现的一股涓涓清泉,让我们的眼前为之一亮,心灵为之感动与震撼,人们被埋藏了很久的情感的琴弦再一次被拨动,初识张见的作品,是一种萦绕心悸的婉约之气,沉静且柔和,像是在向你娓娓道来,轻声细语,舒缓清幽,你的内心会被这片刻的宁静所吸引,你会问这是哪里来的好景色如此的宁静优美?这是少女高雅秀丽的面庞出现在你的面前,一头细丝般的秀发卷曲着,面容淡然,或沉思,或回眸,悠然而自得,少女与花草相映衬,白云朵朵的天空,连绵的山峦,起伏的草地在少女的忧思中渐渐的远去,在咫尺之间,画家让观众的视觉在天地人之间游走并找到了一个最优美的视觉角度,。也许正如西洋绘画所说的所谓的黄金分割吧,不过中国人的情感思维中不不去斤斤计较那尺子量出来的黄金点,而是找到了心灵的一个黄金点,这样的画面难道不是完美的吗?画面的人与景仿佛正在向我们讲述一段怎样优美的故事似得,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个中滋味只有每个观者的内心才能体味到吧。我想这也许是多数观者初看张见作品时的一些感受吧。 少女 张见人物作品 张见工笔人物画 二:图式的前世今生 绘画皆以视觉之形象震撼人们之心灵,传递情感之慰藉,皆在形象图式的演绎之中。张见的绘画图式,初看有别于传统与当下的很多工笔人物画的表现,独树一帜。这也正是其与众不同的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之一,因为它首先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画面中人物致于前景中,多以侧面肖像形式呈现,如窗前临风而立或端坐,由近及远,极目远望,朵朵白云飘过的蔚蓝的天空起伏蜿蜒的群山草地渐渐远去在中景与远景之中。仿佛一瞬间已经使咫尺天涯,前世今生的感动,人物的现代装束侧身肖像近远景的处理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神似且图似,少女的精神状态也暗合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那种高雅的精神气质。画家转变了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视觉方式,融入了西洋绘画的视觉方式,这在百余年的西学东渐中并不稀奇,但如何以东方人的审美与思维方式融入西式的图像表达,并为我所用则却是很有难度,索性当代人物之表现因为服饰的类似减少了不少生硬照搬的痕迹,这也是当今西方文化时代的产物,简单的说,现代的服饰让这种图式的借鉴成为可能而且很自然很现代,中国画细腻的线条表现与人物的姿态、背景中的自然景物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形成一种高雅宁静自然的生命状态,犹如穿越时空对于过往的追忆与还念,这种怀旧的状态暗合了当代人的心境,如同时尚异样带有一种轮回性,当西方现代艺术大肆呈现的今天,画家跳过当代回到古典中去寻找一种视觉的新鲜感与情感的怀旧,怀旧的情感轮回到了当代,形成了一种过去式的时尚性,它以经典图式的转接完成了一种当代中国人的情感诠释,因为那些图式是你我曾经熟知和深爱的,就如同一个逝去的爱人,在轮回中又出现在了我们的身边。少女的神情动态中仍具有一种东方人的美与精神,人物的表现处在立体与平面之间的状态。东方艺术中浮世绘的形象表现与之相像。这种在西方看来现代的趋于平面的艺术中,同样让画面具有了一种现代的艺术表现力,在画面的构图上,画家植入了现代构成中的平面直线因素,把画面分割成若干块状图形,与人物弯曲细密的头发,植物形成鲜明的曲直、疏密的对比,加强视觉的冲击力与平面的图式感。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品 三:线形色蕴 张见的工笔人物画的线条细密柔和,清淡。具有一种书卷之气,画家把人物的头发与棕榈表现融合在一起形成画面的统一感,线条纤细,线形短促曲折,轻柔符合了画面的舒缓气息。这种状态在绢本的画面上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绢的轻薄与线的轻柔委婉更能够体现画家所要表达的宁静的精神状态。这种线的表达配以淡雅的色彩块面的处理,浑然天成, 画面用淡雅的色彩表现宁静的氛围,让人们在作品前得到一种心灵的休息与安静。图像、造型、色彩、构图的西式表达被中国传统的线描贯穿在一起,表现在中国式的画布绢素之上,传达了一个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情感。画家把传统的线条表现转换到了现代的精神情感表达之中。张见生在江南,秉性中带有一种江南人的细腻,轻柔,沉静的气质,这为画家的绘画注入的基本的精神元素,加之画家受到南派工笔画清新细腻婉约风格的影响,必然作品中带有此种气息。 四:张见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 曾几何时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满眼都是相同的造型,类似的题材,我们会反问自身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中为什么我们的创造力却变得如此的缺乏那?是环境,是自身,是他人,也许都是,也许又都不是,很多从事工笔人物画创作的人在一起就会滔滔不绝的讲述那位画家的技法如何如何,怎样的处理,而谈到自己的创作实却不知从何说起,总是为了能够想出一个图式与形象而煞费苦心,费尽心力,很是痛苦,难道这是绘画的乐趣吗?创作的贫乏的根源究竟来自哪里,原因几何? 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已经处在当代多元的时代文化大潮之中,不可能仍在自己狭窄田地里耕种,也不可能局限在中国画的范围内进行创作,世界的文化都在相互的学习,而且现代的中国而非古代的中国,虽然精神犹在,但形式却随着时代在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国画家们以时代作为我们创作的原点坐标,运用传统的艺术形式传递当代的人文情感,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借鉴多方面的艺术元素,而不是简单的仅仅局限在中国画的狭小范围之内,走出艺术的界限,学习东西方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不断的丰富我们的艺术修养与阔展我们的视野,学会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转换,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传统艺术的新形式,张见正是在具有了多元的艺术修养之中不断的以大视野的审美观念进行艺术的创作,培养了一个艺术家的专业素质与创造力。画家在继承与创新中实现了知识的转换与再次运用。这是一个艺术家应该具有的艺术素养。好的艺术作品会培养一个好的艺术家,一个好的艺术家会启迪一代人的精神情感认识,会创造绘画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