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风格
㈠ 中国六大古村的特色及风格是
1、丹巴藏寨 (四川)
山寨是嘉绒藏寨中最具特色的。尤以甲居、聂呷、革什扎和巴底乡最突出,几百幢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融于自然环境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理念。
远远看去,充满灵气的山谷中,翡翠般的青草绿树之中,是那沉甸甸的、田 地和隐在深处的寨房,伴着时有时无的潺潺溪流,一幅富有动感的绝妙山寨画卷随之展示在你的眼前。
丹巴的山寨,旧称碉楼寨房。碉楼和寨房,原本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风格建筑,如今,在时光的流逝中,二者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外形上,既有寨房的特征,又有碉楼的形态。碉楼寨房一般为三层,也有四层的,一侧还配有房。但不论房屋和厢房如何建造,顶层外缘都环围着黄、黑、白三种色带,这是嘉绒藏寨的一大特征。
2、红河大羊街乡哈尼村落 (云南)
哀牢山的地势险峻,山高谷深,海拔在3000米与600米间变化,形成了一个
寒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立体气候。
那片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连绵,层峦叠嶂中藏着哈尼人的故事。
哈尼人用顽强的毅力在这崇山峻岭中开凿出了世界闻名的、壮美的梯田。这片土地给了哈尼人物质所需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美丽的艺术圣地。
3、纳斯畔图瓦村 (新疆) 喀纳斯图瓦村居民自称是蒙古族的图瓦人。图瓦人村落是蒙古族图瓦生活的村落。图瓦亦称“土瓦”或“德瓦”、“库库门恰克”。 图瓦村位于喀纳斯湖南岸2-3公里处的喀纳斯河谷地带,周围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是从布尔津县前往喀纳斯湖旅游的必经之路。海拔1390米。
图瓦人历史悠久,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录。隋唐时称“都播”,元称“图巴”、“秃巴思”、“乌梁海种人”等。有些学者认为,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部分老、弱、病、残士兵,逐渐繁衍至今。而喀纳斯村中年长说他们的祖先是500年前从西伯利亚迁移而来,与现在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图瓦人属同一民族。
4、黎平肇兴侗寨 (贵州)
湘三省交界地区为侗族主要分布区域,黎平县位于贵州东南角,与广西桂林市和湖南怀化接壤。距黎平县城30多公里的肇兴除了具有中心地理条件,加之侗族民俗文化、建筑风格在当地得以集中表现,使其成为侗族的民俗文化中心。 在西方的游客心目中,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有两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征异常凸显的旅游资源,那就是云南丽江地区和贵州凯里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情。当发现神奇的肇兴侗族风情可与丽江媲美时,肇兴一定成为广东居民又一首选旅游目的地。
黔东南作为中国苗、侗少数民族文化的最大汇集地区,它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和别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而作为我国侗族大规模集居中心,非肇兴莫属;其次,国内规模最大的侗寨鼓楼建筑群落坐落于该地,侗族建筑布局巧妙,花桥、鼓楼、溪流、吊脚楼相间,只要置身其中,必驻足长留。
黎平县地区以山地为主,肇兴侗寨则处于一狭长谷地,侗族建筑密集,形成罕见的布局风格。当地耕种的梯田多沿山势分布,常为云雾缭绕。到了春天,油菜花开时节,景色诱人。
5、婺源古村落群 (江西)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历史上曾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 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农村”。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婺源是一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抒情诗。
恬美和谐的家园,缘自婺源对“绿”的呵护。始创于婺源的群众性自然保护小区目前已发展有自然生态型、珍稀动物型、资源保护型等6类191个,6000多株名木古树建档挂牌。
泰山归来不看岳,婺源归来不看村。婺源家园的美,美在与环境浑然天成的和谐。“青山向晚盈轩翠,碧水含春傍槛流”。无论是民居、村落都非常、注意人和天、地、山、水的环境关系,或枕山面水,或临溪而居,山山水水都是“家”,形成此间,村村是画,步步是景。粉墙黛瓦的村落被青山和绿水所环绕,加上飘渺朦胧的薄雾、古意盎然的石径和廊桥,全然是水墨丹青的韵味。
村如诗画,城亦诗画。婺源县城是现代都市与山水乡村完美结合的城市。清幽典雅的兰桂花园、玉宇花园等极富现代气息的生活小区点缀山城;清逸俊秀的虹井公园、滨江公园,以星江河为天然景致,依城而落,就水城而成;占地105亩的婺源大型文化生态广场,具有浓郁的地方民俗风情和时代气息,集休闲、集会、旅游于一体,体现文化、生态、生命、环境、绿色的和谐。婺源,一座以人文山水相辉映、文化生态共繁荣的山水文化旅游城市日益凸显。
6、丽江大研镇 (云南)
丽江大研镇与一般古城不同的是没有城墙,据说是因当时的土司姓木,围城则困,因而忌讳造城墙。
古城之美还在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的自然与和协,古城西北方30公里处是海拔5596米,至今尚未被人类征服的玉龙雪山及第四世冰川遗迹。玉泉水分西、中、东三大主流,流入古城区分成若干支渠,使水网与五花石铺就的道路网相互交织,真有“家 家泉水绕诗咏,户户垂扬入画图”之妙。引得许多中外建筑学家赞叹,素有“高原姑苏”、“东方威 尼斯”的美称。它是以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为精髓的纳西民族文化深厚历史积演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不可多得的遗产。一直以来,无数海内游客被古城、 雪山所吸引,纷至沓来,在古朴自然、幽雅宁静的 古城中流连。
㈡ 简述中国城市的特点
中国城市的特点
数量多;城市人口规模大;城市分布不合理,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专有等级属分异;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差;城市综合实力弱;城市化进程快;城市面貌单调,千城一面;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等等。。。。
㈢ 怎样创建城市特色 打造城市特色
挖掘历史内涵展现独有特色
城市特色
竹西佳处,淮左名都。扬州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城市,不仅因为它的景致如诗如画,更因为其有着可以随处触摸到的沉甸甸的历史。
壶园、逸圃、华氏园、武当行宫……在“双东”街区(东圈门、关东街一带)徜徉,不经意间,你犹如在穿越一条历史长河。18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0多处重要历史遗迹、108条古巷、39株百年以上树龄的老树……它们仿佛是一颗颗被擦亮的珍珠,在述说着千年历史与文化。
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旧屋断瓦、破敝不堪的棚户区。“双东”街区是扬州通过旧城改造传承历史文脉的得意之作。改造时,这里的每一幢建筑、每一间房屋,甚至拆下的建筑构件如门、梁、柱、瓦及雕刻品等,都被一一编号,分类登记保存,以备重建时恢复原貌。
不与其他城市比规模、比楼高、比洋气,而是比特色、比秀气、比大气、比文气。“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只要把扬州的历史脉络传承好、文化底蕴挖掘好,扬州的特色自然就确立起来了。”从帝尧故里、公元前486年的古邗沟,到汉广陵城、隋宫城、唐子城、宋夹城遗址,再到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近年来,扬州在城市文化保护与复兴方面,不仅不吝气力,而且特色凸显。
“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依此原则,扬州对城内300多处古迹、名人故居、名园、名树名木、特色街巷等,逐一进行了立碑、竖标,详细表述了它们的历史渊源、文化特点和审美价值,扬州人称这叫“名城解读”;建起75座文博馆,搜集展示扬州学派、扬州八怪、扬州琴派、扬州工艺、古运河、鉴真、盐运、漕运等方面的历史与文化,到2020年,这类文博馆数量将达到100座,扬州人称这叫“历史再现”。
对标启示
什么是城市特色?历史和文化就是最大的一个特色。承德市双桥区区长杨宏感触颇深:扬州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在塑造城市特色方面做到了尽乎完美。承德和扬州同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都是国家级园林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两市不仅资源禀赋相近,而且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了差距,找到了不足。作为正在建设的承德国际旅游城的核心区,我们就是要打好皇家牌、佛教牌、生态牌,继续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加快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设,塑造自己的城市特色。“如果缺乏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一个仅有高楼大厦的城市,几无魅力可言。”省住建厅城镇化处处长孙燕北认为,在城市整体风貌特色、建筑形式及标志性建筑设计、城市公共开敞空间营造等方面,我省一些地方还有不小差距。在三年上水平进程中,应切实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与包装,大力彰显城市独有的文化韵味和特色。
利用自然禀赋形成魅力特色
城市特色
古都洛阳,古朴安详。洛河岸边的洛浦公园一路绵延25公里,似镶嵌在城市中心的一
条晶莹飘曳的玉带,给这座九朝古都增添了江南水乡般的神韵。
依洛河而建、面积超大的洛浦公园,仅是“水韵洛阳”之一斑。
洛阳水资源丰富,黄河、伊河、洛河、瀍河、涧河五河穿城。“没有特色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城市。”近年来,深谙此道的洛阳,在城市建设中依据自身的水优势,大做水文章。一幅“水系为韵、文化为魂、牡丹为媒、产城融合、带状发展、生态宜居”的发展图景日益铺展,“水韵洛阳”呼之欲出。
洛阳水美,最美在新区。2003年,洛阳新区景观水系工程开始建设,目前骨干工程已全部完工,核心区水系总长80余公里,水面达2000多亩。在这里,沿水系顺堤观览,游园、广场、路径、花草、树木、亭阁、藤架、石桌、石凳等分列两岸,“水在城中流,城在山水间,人在水边行,楼在水中映”的水系景观蔚为壮观。
据悉,2012年,随着引黄入洛工程的竣工,洛阳的水文章将再添新篇。以水造景,因水成景,市区的瀍河及涧河将出现坝高瀑飞、绿波驻城的美景。届时,“水城”将成为洛阳展示给外界的一张最靓丽的名片。
对标启示
“洛阳城市建设的思路和目标,都建立在对特有自然禀赋的有效利用和科学发展上,通过一以贯之地做好水系文章、生态文章,才有了现在独特的城市魅力。”将洛阳作为对标城市的保定,与洛阳似乎心有灵犀。保定市委常委、副市长赵常福认为,保定西依太行山、东临白洋淀,山水特色明显,这应当成为保定城市建设发展的金字招牌。通过对标洛阳,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打造“山水保定”这张城市名片的信心和决心。目前我们重点推进的总投资37.5亿元的大水系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它的完工,将对保定实现城市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的有机结合,打造具有保定特色的精品城市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不求大、求全,但求好、求特。”在谈到如何塑造城市特色时,张家口市城乡规划局局长高峰说,城市规划应注意用足用活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张家口的独特优势在于周边有山、城中有水、山水绕城,在三年上水平进程中,我们要更加突出“河为脉、山为骨、绿为体、文为魂”的城市特色。
注重细节品位打造城市精品
城市特色
春睹杜鹃绽放,夏观紫薇芬芳,秋吟桂子飘香,冬赏梅花傲雪。临沂,一个崛起在蒙山沂水间的鲁东南小城,在园林绿化这一城市建设的常规动作上,可谓匠心独运。
在临沂,绿树成荫,花木繁盛。“无处不精心、无处不精细”的建设理念,将这座滨水特色园林城市打造得风姿绰约。在这里,即便是游园小品,也可能是业内某位大家的独具匠心之作。公园、广场、小区,或是街边绿化,讲究的是树、石、草、水等生态元素的精细排列,大的气势恢弘,小的别致轻巧,风格多样,韵味十足。
临沂,虽然是小城,却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殊荣,并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验收。
对标启示
“打造精品,是城市建设上水平、提品位、树品牌的重要内涵。”衡水市副市长戴国华感叹,在临沂学习考察,一路走来,精品工程众多,标志性建筑连串成行,许多建筑都经得住欣赏、耐得住推敲,众多的精品工程和标志性建筑把整个城市连成了一个精致的整体。临沂的经验启示我们,要把城市建筑当作艺术品去创造,坚持宁缺毋滥、精益求精,对每项工程、每处景观都要进行最优化、最精致的设计,既要统一风格,又要和而不同,将每一处建筑都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
戴国华说,着眼于构筑城市新地标,衡水在三年上水平进程中,将倾力建设滨湖新区,今年将主要实施衡水湖生态城、荷花精品园、吴公河综合整治、中央商务区、中心码头、湿地公园等一批精品工程,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特色,塑造城市魅力。
㈣ 男生如何避免穿出城乡结合部的风格
多看看身边的人怎么穿的,实在不行就去找一本和服装搭配有关的书籍看看,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不要与众不同。
㈤ 你们觉得一个初中高中穿了6年 几乎是城乡结合部风格衣服的女生 到了大学她说她会改变 变的很时尚 和
完全可能 上大学遇到好多个这样例子。
但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孩子穿衣风格基本不会变
㈥ 我国特色城镇有哪些类型中国几种主要的特色民居是哪些请分别举例说明.谢谢.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缺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既无开头又无结尾的圆楼土楼。在现存的土楼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京四合院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中国黄河中上游一带,是世界闻名的黄土高原。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因为没有房子,就利用那里又深又厚、立体性能极好的黄土层,建造了一种独特的住宅——窑洞。窑洞又分为土窑、石窑、砖窑等几种。土窑是靠着山坡挖成的黄土窑洞,这种窑洞冬暖夏凉,保温隔音效果最好。石窑和砖窑是先用石块或砖砌成拱形洞,然后在上面盖上厚厚的黄土,又坚固又美观。由于建造窑洞不需要钢材、水泥,所以造价比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窑洞的建造不断改进,黄土高原上冬暖夏凉的窑洞越来越舒适美观了。
安徽古民居 安徽省的南部,保留着许多古代的民居。这些古民宅大都用砖木作建筑材料,周围建有高大的围墙。围墙内的房屋,一般是三开间或五开间的两层小楼。比较大的住宅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庭院;院中有水池,堂前屋后种植着花草盆景,各处的梁柱和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座座小楼,深深庭院,就像一个个艺术的世界。建筑学家们都称赞那里是“古民居建筑艺术的宝库”。
蒙古等游牧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 ,几块连接,围成圆形 ,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 。蒙古汗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00人。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区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拉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仅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很容易拆装,有利于放牧时搬迁流动。
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因此傣族竹楼都在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湖沼四周.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定有傣族村寨。大的寨子集居二三百家人,小的村落只有十多家人。房子都是单幢,四周有空地,各人家自成院落。腾龙沿边的住宅,多土墙平房,每一家屋内亦间隔为三间,分卧室客堂,这显见是受汉人影响,已非傣族固有的形式;思普沿边则完全是竹楼木架,上以住人,下栖牲畜,式样皆近似一大帐篷,这与《淮南子》所记“南越巢居”的情形完全符合,也正是史书所记古代僚人“依树积木以居”的“干阑”住宅,这算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
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土家族,全国现有人口5704223人,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湖北恩施。此外,四川省的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也有分布。
皖南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宏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余幢。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动静相宜,处处是景,步步入画。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西递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代表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的“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在此得到完好的保留。
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
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酉水船歌唱云:"石板街,五里路,封火窨子转角楼"。贾绍兴注转角楼云:"转角楼,土家语称 lie3pB1 ,是土家民居中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一般土家人住一栋房,其长有连三间、连五间、连七间、连九间,其进深有三柱四骑、五柱四骑、五柱八骑等。一栋连三间(四排三间)的木房,居中的那间叫堂屋,作为祭祖、迎客、婚丧等重大活动之用;左右两间叫住房,前房为火铺,为聚餐向火议事之用,后房为卧室。如果房基够宽,家境又比较富裕,则在房子的右边配偏房,安放灶房、柴房和牛栏、猪圈;左边配厢房、楼子。楼子下安排碓磨和粮仓,上作'书房'或闺女的'绣房'。房基临坎,楼子则吊脚,无坎则柱与正屋齐,只在二楼走廊上吊些假柱头。不管吊脚不吊脚,在楼子外侧一定要翘檐转角,故称'转角楼'"。
㈦ 城乡建筑与自然环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建筑,必须要结合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是什么呢?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中国的西北广大地区,受大陆性气团的影响,气候极端干旱,形成恶劣的内陆性气候。东南广大地区、受海洋性气团的影响,气候暖温潮湿,雨量充沛,容易形成洪灾。在上述两个地区之间,有一个广宽的梯度过渡带,它包括黄土高原、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自然灾害频繁。
城乡建筑受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和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环境是起基础性作用的,特别是量大面宽的村镇建筑更是如此。在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属恶劣的建筑气候区,有特殊的风沙、冻土和盐渍土地基,应主要提倡能保持良好生活条件、减少能耗和能充分利用地方建筑材料的生土建筑和掩土建筑。在过渡区,属大规模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和地震发育区,有特殊的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红粘土地基,应加强建筑场地的选择,须建在稳定地段,采取因地势而多变化的建筑方式,在黄土高原可充分利用传统的窑洞建筑。在东部的平原和沿海地区,属沉积和洪灾区,有各种的沉积土和饱和的软土地基,人口稠密,应提倡节约土地,防止下沉,抗御洪灾的多层的甚至高层的建筑方式。在土质软弱时,可采取多种地基处理技术,以满足上部结构的需要,从而达到建造多层甚至高层建筑的目的。
以上对中国自然环境与城乡建筑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意见,是符合作为人工环境的城乡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观点和随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产生的多样化的建筑风格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只要我们充分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使城乡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就会出现价廉物美的多样化的建筑群体。以满足多层次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各种建筑类型的需求,其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原载:《中国第四纪南北对比与全球变化,第六届全国第四纪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222~223页)
㈧ 西方建筑风格有哪些
西方建筑风格如下:
1、文艺
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带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2、洛可可
洛可可风格出现于18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后期,流行于法、德、奥地利等国。洛可可主要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它是在反对法国古典主义艺术的逻辑性、易明性、理性的前提下出现的柔媚、细腻和纤巧的建筑风格。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切围绕柔媚顺和来构图,特别喜爱使用曲线和圆形,尽可能避免方角。在装饰题材上,常常喜用各种草叶及蚌壳、蔷薇和棕榈。以质感温软的木材取代过去常常使用的大理石。
3、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4、古典
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
采用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等影响不大。
5、巴洛克
巴洛克,是产生于文艺复兴高潮过后的一种文化艺术风格。它的外文为Bar-oque,意为畸形的珍珠,其艺术特点就是怪诞、扭曲、不规整。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基调是富丽堂皇而又新奇欢畅,具有强烈的世俗享乐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