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交响诗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片段中这一博士主角具有什么风格带有什么色彩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American in Paris)是现代派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1] (George Gershwin)于1928年间所写的管弦乐交响诗,内容表达出极为浓厚的法美情怀。后经导演文森特拍成电影同名电影,由吉恩·凯利主演,使之更为广泛流传。
格什温创作此曲之灵感源自他的巴黎假期。当时他对巴黎这个法国首都兴奋不已,并决定将各种印象和想像化成音乐作为表达;他在巴黎谱写此乐曲,在一次前往维也纳行程的途中进行配器工作,首演则在纽约,于1928年12月31日由瓦德·丹路殊(Walter Damrosch)指挥纽约爱乐演出。
此曲开始时以弦乐和双簧管奏出主题,带出一片朝气蓬勃的境况,仿佛一个美国人以轻快的步履穿梭巴黎的大街小巷。曲中有出租车的响声(格什温在首演时更用上了4个巴黎出租车响声作陪衬),而伸缩号的旋律片段暗示那个美国人走过一个舞厅。然后单簧管以走路的步伐吹起第二个主题,独奏小提琴更绘影绘声,描绘出一位年轻女士。可是,美国人却抵不住一丝乡愁,此时响起了弱音小号奏出的蓝调主题,而这个主题亦成为曲中最耳熟能详的旋律。乐曲结尾令人精神一振,带出的感觉正好表出他缅怀巴黎之情怀。

⑵ 音乐中的交响曲有什么特点

交响乐一般指由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富于音响性的作品及演奏形式,它包括了交响曲、交响组曲、交响诗等各种类型的体裁。第一,交响曲。它内容广泛严肃,乐器种类繁多,音响饱满辉煌,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在音乐史上,创作交响曲最多的是海顿,他一生写有交响曲104首,著名的有《告别》、《惊愕》等,被誉为“交响乐之父”。其他著名的有贝多芬的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交响曲;舒伯特、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的交响曲等。第二,交响组曲。它是由若干器乐曲组成的套曲,各乐章对比强烈,善于表现社会风俗画面。如巴赫的钢琴组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比才的《卡门》组曲、李焕之的《春节组曲》等。第三,交响诗。它是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用以描写叙事性、抒情性或戏剧性的内容。这种体裁是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1850年首创的,并写了13首交响诗。其他的有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我国作曲家施咏康的《黄鹤的故事》等。第四,序曲。有歌剧、舞剧等开始演奏的管弦乐序曲或专为音乐会演奏而作的音乐会序曲,如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年序曲》。第五,舞曲。它一般专指为音乐会而写的乐曲或从舞剧中选出的片断,如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等。第六,协奏曲。它是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技术艰深的大型器乐曲。通常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急板,回旋曲式。也有单乐章的协奏曲,较著名的有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我国何占豪、陈钢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等。第七,随想曲。它是一种结构自由、常用民歌旋律作主题的器乐曲,如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我国杨庶正的《土族主题随想曲》等。第八,狂想曲。它是一种技术艰深、带有幻想性质的乐曲,大多采用民歌曲调,富有民族特色,如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冼星海的《祖国狂想曲》等。

交响音乐不是一种特定的体裁名称,而是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这类体裁的共同特征是:

1、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

2、音乐内涵深刻,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或者音乐格调庄重,具有叙事性、描写性、抒情性、风俗性等;

3、有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4、表现手法是顿挫分明的,能将听众带入音乐意境和想象空间。

⑶ 中国当代交响音乐的创作风格及特点是什么

1 中国交响乐的民族风格
交响乐作品的民族风格,是指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在交响音乐中的体现。在交响音乐中,用本民族独特的民族特色来演奏西洋乐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它可以直接的反映中国民族的思想,风土人情,民族特色,历史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等。与此同时,更让世界其他各族人民更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各民族的情感交流。二十世纪初,由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的作曲技法和作曲理论逐步的渗透到中国,产生了大量的交响乐作品。经过几代音乐家的努力,一批经典的交响乐作品以成为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欧洲传统作品为基础,在创作上加以本民族的民族风格,通过实践,与西方的交响乐作品很好的结合的作品有:黄自的中国第一部管弦乐作品序曲《怀旧》,江文也的管弦乐曲《台湾舞曲》,冼星海的《民族解放交响曲》,贺绿汀的管弦乐曲《森吉德玛》等。以浓厚的民族风格为题材,作品多引用民间生活风俗的作品有:马思聪的《山林之歌》,李焕之的《春节序曲》,施咏康的《黄河的故事》等等。另外,交响音乐《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作品,使交响乐与戏曲音乐很好的结合,交响音乐得到了重大的发展,此时的作品主要是表现环境,烘托气氛等等。随后,交响乐作品在创作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作品在和声,复调,曲式等方面思维空间不断扩大。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响乐在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坎坷,经历了几代像李德伦,吴豪业等几代优秀音乐人的努力下,交响乐的民族风格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于此同时,在世界交响乐创作中也都有着很强的“民族性”。从对欧洲乐坛产生重要影响的挪威作曲家格里格所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塔尔·金特》,其作品展现了作者巨大的想象力和完美的构思。再从俄罗斯强力五人团之一的科萨科夫的《舍赫拉查得》到我国优秀的交响乐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民族解放交响乐》,再从捷克的作曲家德沃夏克反映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新世界交响曲》到格林卡的交响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都无一不展示作曲家运用本民族的语言特色,来表达对理想,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人民一定会通过斗争努力,取得胜利的不懈追求。这些作品都直接的或间接的激励人民的激情和斗志,展现了各个国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内涵。同时也形成了世界交响乐中很强的民族性特点。
2 中国交响乐的多元化发展
纵观交响乐的发展史,世界上无数的交响音乐家的创作对我们中国交响乐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中国的交响乐发展,正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大步迈进。除了这些具有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外,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新潮”作曲家,也开始着重写自己内心的感受。有以历史的角度出发,想通过作品反映和再现历史久远的事件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觉的作品有《遗风》、《古风》、《南乡子》等作品。还有一些无标题的作品《地平线》等,虽然有些作品还比较稚嫩,不够完美,只是对历史的东西一个空旷的描绘,盲目的追求现代派表演的演奏技巧,缺少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声音空洞,缺乏真实、亲切感。但这些作品却打破了原有的交响乐的写作束缚,使我国的交响音乐在思想上有了重大的突破解放。同样,在世界的交响乐中,也存在着多元化的发展。
2.1 在世界交响乐的创作中都具有很强的“深刻性”
从古典乐派到浪漫乐派,从浪漫乐派到新世纪出各种新技术的从A·斯卡拉蒂创作的快—慢—快的意大利协奏曲,到德国曼海姆乐派的司塔米兹父子创作的交响曲套曲结构在快—慢—快的基础上加入的四个乐章,再由维也纳古典时期,莫扎特、贝多芬创作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交响套曲及柴可夫斯基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悲怆第六交响曲》,还有我们中国著名的交响乐家王西麟创作的深刻的戏剧性的悲剧性作品《黑人之歌》、《第三交响曲》等等作品,在他们的创作中,都是用音乐来表现他们思想领域的深刻内涵,用音乐激发人民的情感和斗志,用优美的旋律去震撼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
2.2 在世界交响乐的创作中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创作“个性”
个性存在于共性之中,共性又离不开个性。世界的交响乐作品的发展每个作曲家即有与其它作曲家相同的共性,又有许多自己独特的个性。海顿的作品虽然感情细腻,乐观向上,但却没有贝多芬的作品敢于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粗狂慷慨激昂的冲击力。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他的作品到处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抒情色彩,他所创作的小夜曲用抒情的旋律色彩把对封建统治的不满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有我国优秀的交响乐作曲家李焕之的交响乐作品《英雄海岛》,通过对海的刻画,映射出我们中国人民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顽强性格。这些作曲家的作品,虽然各有不同,但在整个交响乐的发展史上,他们却产生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将交响乐的发展推到了另一个新的高度。
2.3 在世界交响乐的创作中都有着很强的“创造性”
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创造性使他们的作品赋予了新的思想内涵。“交响诗”的首创者李斯特,将标题音乐第一次融入交响乐的织体里,使他的作品形象生动,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既继承了原有古典风格的韵味,又对新的思想成果加以借鉴,把森林里的动物进行夸大的描述,映射出对当时社会的嘲讽。还有在浪漫乐派中,印象乐派最著名的作曲家德彪西,在他的一生创作中,他致力于音乐的创新,追求作品的鲜明性。其作品《大海》对东方音乐文化的研究,正是他追求创造性的集中体现。
几十年来,经过大批音乐家们的努力,许多优秀的交响乐作品问世,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它们所承载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被广为流传,并且使之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的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但是不得不指出这些作品与时代的需求相比,还是有所差距的。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与时代的要求所不相适应的。如何才能推动民族交响乐创作更加的繁荣?做为新一代的音乐继承人,我们将如何继承前辈们的民族创作风格,继往开来使交响乐在我们的沃土上不断开花结果创造出更多本民族的音乐语言呢?前人所说的那句“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句话不无裨益。这就要求我们21世纪新的一代音乐人,在继承20世纪的音乐文化成果的同时,慎重的考虑其利与弊,为今后的发展创作添砖加瓦。于此同时,使人们也不得不反思,在流行音乐中国风刮遍大江南北的今天,为什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交响乐作品这么少,怎么才能将中国特有的元素与交响乐融合,我们新一代的音乐人将如何创新,怎么才能创作出更多让的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将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深厚的民族精神底蕴通过我们这一代使交响乐这个更容易被外国人接受的平台展示给世界。
交响乐的创作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他不仅需要作曲家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在如今,随着中国文化对世界影响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更需要国家领导的重视以及政府的支持,才能调动起广大音乐家的积极性,使其创作出更多更好,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交响乐。在不断发展交响乐民族化的道路的同时,努力地向着世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真正的形成东方音乐的独特神韵。也希望中国的作曲界,用一颗平常的心态去创作更专业的音乐作品,努力在世界刮起中国风,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这也从正面进一步警示我们要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自觉性,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把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的文化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同时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取长补短,促进世界的共同进步,促进社会的协调统一,使世界和谐发展。

⑷ 几个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是

1.古典主义:

此时期的总体特征是主调风格为主导,音乐语言精炼、朴素、亲切,形式结构明晰、匀称,音乐中的矛盾冲突得以加强并深化。

2.洛可可风格:

约在1720~1775年间,洛可可风格的音乐与其他音乐风格同时流行,发展与18世纪前叶的法国,其特色为玲珑纤巧、轻快、刻意、华丽,与巴洛克时期夸张和宏大的风格形成对比。

3.华丽风格:

另一个名词也来自法语galant(华丽风格),它的含义更要丰富得多。首先是指欢乐,这是一种直率的、任性的欢乐:感官的欢乐,它有别于道德的说教及更深刻的艺术境界,也意味着一种优雅和尘世的趣味。

(4)交响诗风格扩展阅读

文艺复兴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主调形式的新音乐,以贵族社会为背景,在德意志和奥地利各地繁荣昌盛起来。其初期有三个主要乐派:以音乐大师巴赫的次子卡·菲·埃·巴赫为中心的柏林乐派;以约翰·施塔密茨为中心的曼海姆乐派;以瓦根扎尔和蒙恩为中心的早期维也纳乐派。

古典派音乐的特色在于器乐方面,特别体现在奏鸣曲和交响曲形式的音乐上。曼海姆乐派的室内乐和交响乐不仅影响了维也纳乐派,而且对波恩时代的少年贝多芬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曼海姆乐派当时已经具有了相当完整的奏鸣曲形式,他们还在交响乐中加入小步舞曲乐章。这个乐派的交响乐配器中,木管乐器也采用了双管编制。

⑸ 音乐分哪些风格

R&B
R&B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一般译作“节奏怨曲”或“节奏布鲁斯”。 广义上, R&B可视为“黑人的流行音乐”,它源於黑人的 Blues音乐,是现今西行流行乐和摇滚乐的基础, Billboard杂志曾介定 R&B为,所有黑人音乐除了 Jazz和 Blues之外,都可列作 R&B,可见 R&B的范围是多么的广泛。

HOUSE
HOUSE是於八十年代沿自 DISCO发展出来的跳舞音乐。 这是芝加哥的DJ玩出的音乐,他们将德国电子乐团Kraftwerk的一张唱片和电子鼓(Drum Machine)规律的节奏 及黑人蓝调歌声混音在一,House就产生啦~ 一般翻译为"浩室"舞曲,为电子舞曲最基本的型式,4/4拍的节奏, 一拍一个鼓声,配上简单的旋律,常有高亢的女声歌唱. DISCO流行后,一些DJ将它改变,有心将DISCO变得较为不商业化, BASS和鼓变得更深沈,很多时变成了纯音乐作品,即使有歌唱部分也多数是由跳舞女歌手唱的简短句子,往往没有明确歌词。 渐渐的,有人加入了LATIN(拉丁)、 REGGAE(瑞格源在西印度群岛)、 RAP(说唱)或 JAZZ(爵士)等元素, 至八十年代后期, HOUSE冲出地下范围,成为芝加哥、纽约及伦敦流行榜的宠儿。

House可分为:

Acid House 也就是融合了TB-303的Acid声的House乐

Deep House 有着相当浓厚的灵魂唱腔,又叫作Garage,蛮流行化的. 像Real Mecoy, M-People, La Bouche都是Garage团体.

Hard House 简单来说,就是节奏较重,较猛的House.

Progressive House 这类House没啥灵魂唱腔,反而比较注重旋律和乐曲编排.有一 点像"演奏类"的House乐.像SASH!的专辑It''''s My Life便是很好的Progressive House专辑.

Epic House 就是"史诗"House. Epic House有着优美,流畅的旋律和磅礴的气势, 很少会有vocal在里面(几乎是没有!). BT的音乐就是很棒的Epic House,而他也被称作"Epic House天皇". 其实连Rock也有"Epic Rock"

Trible House 想像一下:带有非洲原始风貌或是印地安人的鼓奏的House是啥样? 这就是Trible House~ 这种House除了有一般House稳定的节奏外,在每拍之间,会加入一些带有原始风貌,零碎的鼓点. 蛮有趣的~ 不过,House的范围太广了,大家也不用硬要把一首曲子分类.这些只是告诉大家,House很多种"而已。

Britpop
Britpop虽有个“ Pop"字,但其实是 Rock的一种,源於九十年代英伦,中文可译为“英式摇滚”,这是英伦乐坛对美国 Grunge潮的一个回应,主要是以乐队形式出现。不过, Britpop风格其实十分广泛,如 Oasis是结他摇滚乐队, Blur则 Pop很多,而Pulp则接近 Glam Rook及跳舞风格,他们都被列作 Britpop。
英国 Britpop代表人物: Oasis 、Blur 、Suede 、Pulp 、Radiohead

Trip-Hop
Trip-Hop是英伦/欧洲跳舞音乐的一种,它的名字来源是“ Trip+ Hip-Hop= Trip-Hop”,因为它发源自英国的Bristol,因此最早时称作“Bris带点 Hip-Hop节奏的 Break beat音乐。它虽然隶属跳舞音乐类,但其迷幻迷糊特色已令它跳一般跳舞音乐所有的明确节拍特色相去很远。
外国 Trip-Hop代表人物: Trip-Hop中公认的铁三角Portishead、 Tricky、 Massive Attack 及Mandalay Moloko 、Coldcut

Gangsta Rap
Gangsta Rap是 Rap的一种,以 Rap的内容多与都市罪案有关,充满暴力、色欲感受,这是反映现实的一种音乐路向。 Gangsta Rap於八十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音乐Rap中的强悍尖锐派,在美国大受欢迎,唱片销路甚高。而不少 Gangsta Rap乐手本身真正“参与”现实中各式罪案,部分更因而入狱甚至死亡,可说是真正反映现实兼令人触目惊心的乐种。
Gangsta Rap化表组合: Ice-T、 Ice Cube、 Dr. Dre、 Snoop Doggy Dogg、 2 Pac、 Geto Boys

Synth Pop
Synth Pop中的“ Synth”,即 Synthesizer,顾名思义, Synth Pop就是“由 Sythesizrs炮制出来的流行乐”,当然除 Synthesizers外还会用上其他电子乐器如电脑及鼓机等等。 Synth Pop於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流行,至八十年代中开始沉寂,当年在香港也曾掀起过一阵热潮。
Synth Pop特点是科技感强,有时会颇冰冷,歌曲多是“三分钟流行曲”(3-minutes Pop),很多时 Synth Pop乐手会作入时打扮
Synth Pop代表组合: Depeche Mode、 Human League、 Duran Duran、 OMD、 Gary Numan

ORCHESTRA
ORCHESTRA就是管弦乐团,它分成四部分: 1.弦乐,包括小提琴、大提琴等, 2.铜管乐 3.木管乐和 4.敲击乐四组。弦乐组每种乐器有多人演奏(竖琴除外),四组演奏者由一人统筹兼领导,他就是乐团的指挥。ORCHESTRA於17世纪出现,到18世纪因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而清楚地建立模式。19世纪加入了些新乐器,乐团人数加大。 ORCHESTRA是西方古典/正统音乐的正宗。西方流行/摇滚乐也经常运用 ORCHESTRA的部分或全部团员协助演出。

CHAMBER POP
CHAMBER POP是指典雅、高贵、精致的一种流行乐,它有一定的古典音乐感觉。 CHAMBER MUSIC一词来自古典音乐,中文叫“室内乐”,是种小组弦乐演奏曲式,气氛高雅。CHAMBER POP於九十年代兴起,是对当时的 LO-FI及 GRUNGE的一种反应,强调优美的旋律、精致的配乐、乾净的录音,每每多用弦乐、管乐制造巴洛克时代的音乐感觉。
外国代表乐队有 THE DIVINE COMEDY, RIALTO, ERIC MATTHEWS及 BALLE & SEBASTIAN等,香港则有黄耀明、部分的彭羚、部分的 MULTIPLEX等等。

民歌( FOLK)
民歌( FOLK)原本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原始/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不过今天我们所说的民歌( FOLK),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 FOLK),所指的是主要以木结他为伴奏乐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

BOSSA NOVA
BOSSA NOVA是种带 JAZZ味道的巴西音乐, 1950年代作曲家 ANTONIO CARLOS JOBIM将巴西音乐节奏与美国西岸 COOL JAZZ混合而成,柔和、舒服、轻松、懒洋洋、浪漫乃特色。每两个 BAR的第1、4、7、11、14拍为重拍。歌手 JOAO GILBERTO的纯厚歌声是 JOBIM音乐的出色拍档, 50年代中期传入美国后大受欢迎,其他着名 BOSSA NOVA乐手有 CHARLIE BYRD,STAN GETZ和 ASTRUD GILBERTO等,最着名的歌曲为“THE GIRLFROM IPANEMA”。 OSSA NOVA於60年代最流行,其馀年代亦不断有捧场者。

CLASSICAL POP
CLASSICAL POP是指带古典响乐味道的流行曲,多用弦乐伴奏的歌曲都可列入此类,例如 THE BEATLES的“ELEANORRIGBY”就是。澳洲乐队 CROWDED HOUSE的一些作品也可列入此类。如果说 CLASSIC POP,则是指经典的流行曲。

ACAPPELLA
ACAPPELLA是指没有乐器伴奏的歌曲,但凡纯以人声唱的歌都是 ACAPPELLA,不过今天我们说 ACAPPELLA通常是指有多重和唱的那种唱法,连乐器伴奏都由人声唱出。 ACAPPELLA的相反是 INSTRUMENTAL,即纯音乐乐曲,任何类型的歌曲都可以以 ACAPPELLA形式唱出。香港人最熟悉的 ACAPPELLA歌曲是“SO MUCH IN LOVE”,香港 ACAPPELLA乐队有姬声雅士等。

WORLD MUSIC
WORLD MUSIC是西方角度观点的词汇,意思指非英、美及西方民歌/流行曲的音乐,通常指发展中地区或落后地区的传统音乐,例如非洲及南亚洲地区的音乐,有些地区如拉丁美洲的音乐,则能普及到自成一种类型。今天大家说的 WORLD MUSIC通常是指与西方音乐混和了风格的、改良了的传统

DREAM-POP
DREAM-POP是种“梦”般的流行曲,它有一种迷离的气氛,多*SYNTHESIZERS(电子合成器)造成,加了ECHO效果的电结他也是重要的成分,歌唱部分往往很 “BREATHY”即呼吸声重,歌词也往往有梦般的诗意色彩。
代表乐队有 COCTEAU WINS、 LISA GERMANO、 ST. ETIENNE、 THIS MORTAL COIL、 MY BLOODY VALENTINE、 MAZZY STAR和 DEAD CAN DANCE等。
中文歌手以王菲为首,代表作有 “迷路”、“DI-DA”等。

NEW AGE
NEW AGE是种宁静、安逸、闲息的音乐,纯音乐作品占的比重较多,有歌唱的占较少。 NEW AGE可以是纯 ACOUSTIC(即以传统自发声乐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电子化的,重点是营造出大自然平静的气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觉,洗涤听者的心灵,令人心平气和。 NEW AGE很多时与音乐治疗有关,不少NEW AGE音乐说可以治病,也有不少与打坐冥想有关,这与 NEW AGE思潮哲学有莫大关系。 NEW AGE音乐通常被目为颇为中产阶级的音乐, WINDHAM HILL是最具代表性的 NEW AGE唱片公司, NEW AGE代表乐手有 ENYA, GEORGE WINSTON, WILLIAM ACKERMAN, YANNI, KITARO等等。

Electrophonic Music
何谓Electrophonic Music(电子音乐)?随着时代的演进,音乐家有了更多制作音乐的方法。所谓电子音乐,就是以电子合成器,音乐软体,电脑等所产生的电子声响来制作音乐。电子音乐范围广泛,生活周遭常常能听到,在电影配乐,广告配乐,甚至某些国语流行歌中都有用到,不过以电子舞曲为最。很多人认为电子乐是一种冷冰冰,没有感情的音乐

⑹ 李斯特作品风格与肖邦的有什么不同

肖邦 李斯特:两位被历史误读的大师

————肖邦李斯特二者异同点比较

打开任何一本西方音乐史,肖邦和李斯特肯定是在浪漫主义那一章出现,但是,从浪漫主义的更细致的划分上,二人显然不属于同一小节。在于润洋主编的《西方音乐通史》中,肖邦属于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时期,而李斯特则是在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这一部分;保罗·亨利·朗则在他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一书中,将肖邦归纳为纯粹的浪漫主义时期,而李斯特则是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时期。也有的西方音乐学者这样讲到,单纯的从时间上对音乐进行划分断代,稍显生硬,真正的音乐史应该是声音的历史。

肖邦和李斯特的音乐听起来有很多共性,比如更注重表现人的情感,突破了结构的某些局限,但是也有很多不同,比如肖邦的音乐更具有歌唱性,而李斯特则是把钢琴变成了万能乐器,将交响乐的创作思维放在钢琴上,音响效果空前宏大,技巧性很强等等。事实上,肖邦出生于1810年,而李斯特是1811年,李斯特和其他的早期浪漫主义者出生于大约同一时期,但是他比他们活得都长,比如门德尔松、舒曼、柏辽兹。肖邦和李斯特关系很微妙,肖邦认为李斯特的音乐很低俗,他同样不喜欢舒曼、舒伯特、门德尔松等人的音乐,但是他却同他们是朋友,有的时候彼此帮助。

肖邦,始终是和波兰、爱国、乔治·桑、爱情、弱不禁风这几个词分不开,肖邦成名以后,几乎没有人批评他的音乐,肖邦就像是放在真空瓶子里只能远远观赏的稀有的花,我们很难真实的触碰到他,当然这也与留下来的肖邦的一手资料很少有关;而李斯特就更像是受众人喜爱的杂耍演员,他有很多头衔:钢琴家、作曲家、指挥、评论家、文学家、神甫、教师······英俊的外表、丰富的音乐活动、过人的经历、被人津津乐道的私生活,李斯特更立体的将自己呈现给世人,所以争议很多,他像是一个花农,在花园里种满鲜花,其实,很多花远比我们我们想象的更有价值。他们两个都在不同程度上被世人误读。

首先,在创作体裁方面,肖邦充分的利用了现有体裁,进行再创作,而李斯特则是在标题音乐的基础上,很好的发展了交响诗。

肖邦与西方音乐历史中的绝大多数作曲家不同,肖邦将一生的创作活动几乎全部倾注在钢琴音乐领域。尽管创作领域局限在很小的方面,但是他却改变了音乐的面貌。他对于祖国波兰的深深的爱国之情,并不是想简单的创作背景介绍那样,例行公事一样的附在了诸如《革命》等等曲子的后面,他的革命性是融入在音乐之中的,还有一句流传甚广,甚至有点滥俗的“他的音乐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让人们对于肖邦的理解夺走了一点弯路。马祖卡、波罗奈兹这些波兰的民间舞曲是肖邦创作中最有民间特色的题材,从形式到内涵,肖邦将他们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示了它吸收和处理民间音乐素材的深厚功力。赋予了前奏曲、练习曲、夜曲等等体裁新的艺术表现力。

而李斯特涉足的领域则要多很多。李斯特作品数量很大,早期以钢琴作品为主,后期管弦乐作品的成就更突出。交响诗是李斯特对西方音乐的重要贡献,既向交响曲那样体现更宽阔深厚的思想内涵,又精炼简洁。在他的音乐生涯中,三个人对它影响很大,柏辽兹,他的管弦乐队的印象色彩,将李斯特变成了钢琴管弦乐队化的第一人;帕格尼尼,对于乐器的无限探索,技巧的追逐,让《帕格尼尼练琴曲》之间令人叹为观止;肖邦,肖邦的演奏让李斯特明白了钢琴的诗意歌唱性以及装饰音的重要性。

在作曲技巧和声方面,二人均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肖邦从不掩饰自己在工作上的野心,他曾经讲过:“我有一个也许过于大胆但是很崇高的心愿和意图,那就是为我自己创造一个新世界”作为一个钢琴家,他开创了一个新纪元,钢琴成为一种完全的乐器,他的音乐有不和谐音,包括刺耳的二度音和九度音,要通过熟练的使用踏板才能使他们出彩,半音阶的大胆的和声对19世纪音乐思维产生了根本的影响,影响了瓦格纳甚至更晚一些的作曲家。他独创性的重要方面是把半音的不和谐和转调的公认手法推向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

李斯特晚年在和声上的大胆尝试给世纪末的作曲家以重要启示,在半音化和声以及模糊调性的道路上的探索,引起了更多后人的注意。李斯特给音乐带来了曲式和和声方面的一些新观念,贝拉·巴托克认为,李斯特有一些缺陷,但是这都不重要,“我们必须带着新思维找出这些作品的精髓”

印象派、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等等以后的作曲家们的创作都不是凭空出世的,追根溯源,依然不能够忽视这些大师们做出的重要探索。

其次,钢琴教学方面。两个人无一例外的都是钢琴家,但是,李斯特对于现代钢琴教学的发展贡献非同小可。

肖邦更注重生活品位,他的钢琴课可以一节课30法郎,但是跟他学琴的往往是某某夫人,某某小姐等等这些上层社会的人士们,他们学琴娱乐的成分更大一页。肖邦鲜有正规的学生,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而李斯特作为一个钢琴教师影响广泛而深远。他培养了整整两代追随者,继彪罗和陶西格之后,又诞生了诸如亚历山大·西洛季、埃米尔·冯·绍尔等等钢琴艺术发展史上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产生的影响至今都绵延不绝。

整体上,李斯特给人感觉更张扬,更外在,而肖邦多少有点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李斯特社会活动十分丰富,有着多重身份,擅长跨界,放在今天,他更贴切的称呼也许是一个音乐活动家;而肖邦则更多的伴随着法国的沙龙文化。实际上,与其笼统地描绘当时的历史,还不如客观的了解这两个人的历史,他们是两面镜子,反映的东西不尽相同,不同的人照了以后会有不同的想法。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什么简单的词语能够将他们概括,他们对当时的音乐生活,对音乐史的发展起到了一个音乐大师应有的作用。
转载

⑺ 简述古典交响曲的体裁及音乐特点

交响曲是器乐体裁之一,今天我们所指的交响曲一般是交响乐队演奏的大型管弦乐套曲,包括交响组曲、交响序曲、交响诗、交响音画、狂想曲、随想曲、幻想曲等多种体裁与形式。经过一代代作曲家及不同流派三百多年来的潜心研究,交响曲已经成为篇幅宏大、曲式结构复杂的音乐体裁之一。本文就将对其形成过程、最终确立以及在18、19世纪的发展作一具体阐述。
一、在萌芽时期的演变发展
1、意大利序曲
交响曲的确立与巴洛克时期的三重奏鸣曲、大协奏曲及意大利歌剧序曲是密不可分的,尤以意大利序曲的影响最为深远。
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弟创作的第一部意大利古典歌剧《奥菲欧》中首次出现了由管弦乐队独立演奏的序曲。古典主义早期意大利最重要的交响曲作曲家是乔万尼·萨马尔蒂尼。自30年代开始,他使歌剧序曲脱离歌剧,成为二乐章或三乐章结构。第一乐章采用三步曲式或扩大的二部曲式,乐队规模较小,有的作品含有奏鸣曲式的基本因素。乐句由短小的动机构成,结构、织体和主题风格都接近巴洛克协奏曲和三重奏鸣曲。
2、柏林乐派
供职于柏林宫廷的一批作曲家,因信奉“情感主义”强调情感表现而形成一个乐派。在交响曲方面成就最高的是约翰·格劳恩和埃马纽尔·巴赫。格劳恩作有近100首交响曲,埃马纽尔·巴赫的交响曲创作始于柏林,最优秀之作则产生于1 786年离开弗雷德里希二世宫廷到达汉堡之后。他们的贡献是运用意大利交响曲确立的三乐章结构,采用奏鸣曲式的乐章引入对比主题,使呈示部的两个主题真正的分开来;扩大展开部,用动力性的手法来发展主题;大胆探索新的和声,增加织体中的对位因素和动机的连贯处理,使交响曲有严肃的内容、戏剧性的风格、感情的内聚力和内部的统一性。
3、曼海姆乐派
捷克的J·斯塔米兹是曼海姆乐派的创始人,其整个乐派对古典交响曲形成的主要贡献在形式结构和演奏风格两方面。他们确立了古典交响套曲包含快板一一行板——小步舞曲——终曲的四乐章结构格式,乐章内有两个对比主题;重视以小提琴为中心的旋律,多为旋律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调织体;废除巴洛克乐队通奏低音的简谱记谱方式,写作包含全部管弦乐声部的总谱;重视管乐器,增加音乐的色彩感;仔细安排音响的渐强和渐弱,常出现乐队突然爆发的强奏和休止。
曼海姆乐派的交响曲没有柏林乐派的音乐那样深刻和动情,而是接近法国的华丽风格,以及意大利的清新和富于活力。
4、维也纳交响乐派
除以上三个乐派之外,维也纳也陆续出现了一批从事交响乐创作的作曲家。奥格尔·蒙恩是最早写作交响曲的作曲家,其中的小步舞曲有较强的民间风格。尤里斯托弗·瓦根塞尔的交响曲多为三乐章,具有生动活泼的意大利风格。稍晚的卡尔。迪特斯多夫是位多产的作家,由于熟练掌握了喜歌剧语汇,他的交响曲旋律因素丰富,有的旋律直接取自他的歌唱剧,有12部根据奥维尔的《变形记》而作,每个乐章都有文字标题,他所创用的交响曲第一乐章有缓慢序奏的格局作曲家的大力倡导之下,古典交响曲走向了更高的阶段,更为成熟。
二、前期浪漫主义的发展
1、德奥乐派
(1)1 9世纪上半叶的德奥音乐家
舒伯特是浪漫主义交响乐的创始人,在他的早期作品里,并未脱离古典交响乐的模式,只是在后期较成熟的作品里,才明显显示了浪漫主义交响乐的特点。如在写于1822年的《未完成交响曲》中,舒伯特以“歌曲式”的旋律为主题,加强了“歌唱幸福响乐的风格”,而且特别注重刻画内心世界的感情变化,这部作品被看作是世界上第一部浪漫主义的交响乐作品,舒伯特也因此被称为是“浪漫主义交响乐的创始人’’,并以他为代表,形成了前期浪漫主义交响乐的创作流
派,他的创作对交响音乐的历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门德尔松是前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另一代表人物,他对交响音乐的特殊贡献是确立了音乐会“标题交响序曲”这种体裁形式。其中最著名的两部交响乐是《芬格兰交响乐》和《意大利交响乐》,特别是在《芬格兰交响乐》中,出现了四个乐章不问断连续演奏的方式,这也是浪漫主义作曲家对交响乐结构形式的革新创造,并被其他作曲家如舒曼所用。《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门德尔松交响音乐中最为流行的作品,自它问世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演奏最多的名协奏曲之一,并且奠定和开创了浪漫主义协奏曲的历史新阶段,这首协奏曲以它的抒情歌唱性与结构形式的完美统一而著称,三个乐章之问也采用了不间断连续演奏的方式,这种结构已成为浪漫主义交响音乐多乐章连续贯穿发展的原则之一。
舒曼继承并发展了舒伯特、门德尔松等人在交响音乐创作方面的成就,他把交响乐的戏剧性与乐队表现手法应用到其他音乐创作中去,并丰富了在奏鸣曲式里运用变奏的因素,以及发展了这种曲式的结构。他一生共写了四部交响乐和一部戏剧配乐式的“乐队序曲”,在他的交响乐作品中比较缺少戏剧性与矛盾冲突,而是以抒情性为主,通过对大自然、对民间热烈生活场面的描写,以歌曲、舞曲式的音乐语言表现出欢快明朗的情绪,如《春天交响乐》。
(2)19世纪下半叶的德奥音乐家
柏辽兹确立了浪漫主义的“标题交响乐”,并且创造出与以往交响乐极为不同的各种结构类型,在运用庞大的乐队体制方面也是首倡者,很多奇妙的管弦乐手法与怪异的音响色彩均出自他的笔下。另外,他还采用了具有角色性的“主导主题”贯穿手法来表现作品的思想与形象,这些独创因素都体现在他的《幻想交响乐》中。
李斯特创立了一种交响音乐的新体裁、新形式——单乐章结构的标题“交响诗”,他在吸收以前交响乐套曲各乐章因素的基础上,把他们综合为一个统一体,这一体裁被许多交响音乐作曲家所采用。他的交响音乐创作也扩展了管弦乐队与和声手法的色彩表现力,并有很多新颖的发现与创造,在旋律上,具有强烈的匈牙利民间音乐风格,这些都集中体现在他创作的十三部交响诗及两部交响乐作品中。
2、民族乐派
19世纪下半叶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与弱小国家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高潮时期,音乐艺术中的民族乐派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其中在这一时期对交响音乐艺术做出较大贡献的有:法兰西民族乐派的倡建者弗兰克,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斯美塔娜,挪威民族乐派的创始人格里格以及俄国民族乐派的“强力集团"。
弗兰克的交响音乐作品有时表现出激动与热情,也显示了他纯熟的创作技感,必须创造一种新的类型,因此他从第35和第38交响曲开始尝试,逐步确立采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以及把两者结合起来的奏鸣——回旋曲式的末乐章,这时,尽管古典交响曲套曲已定型或程式化,但海顿对曲式作了多样而独创的处理,他的每一部交响曲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三、发展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交响乐学派的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共写了近50部交响乐,在他成熟的交响曲中所具有的感情深度、内在的戏剧性、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力,都大大超过了同时代人,走到了18世纪音乐的最前列。他在交响音乐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比海顿更为显著,他是一位大胆革新的音乐家,他超越了海顿,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交响音乐有其独有的特色,如在交响乐的音乐主题中表现出了抒情的歌唱性,在后期创作的一些作品中
也表现出了悲剧性与戏剧性的斗争因素。
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也是维也纳古典交响乐学派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像一位跨世纪的巨人,不仅总结了古典音乐的成就,还为浪漫主义留下了“纯音乐”和“标题音乐”的传统,整个19世纪的交响音乐就是在他开凿的航道中前行的。他的交响音乐是构成他全部音乐创作的重要部分,他不但吸收了18世纪和此前的歌剧艺术成果,并巧妙的把它运用到交响音乐仓IJ作中去,促使他的乐队作品充实了声乐性,更重要的是使交响音乐具有了强烈矛盾对比与展开
的戏剧性。他的交响音乐的主题旋律主要根植于民间音乐与法国革命音乐的土壤上,还吸收了当时的“流行音乐’’。在他的交响乐作品中,几乎对所有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段,如旋律手法、节奏和声、复调、体裁与曲式都尽量采取了革新创造,在四个乐章的交响套曲形式中,海顿、莫扎特是把第三乐章处理为风俗性的乐章,多用小步舞曲写成,并未使其具有对交响乐主题思想的深化作用,而贝多芬则把它提高到重要位置,把原来只是舞蹈性的“娱乐休息”乐章变为有戏剧矛盾发展的乐章,而且还创造第三与第四乐章之间不停顿的连续演奏方式。此外,他还发展了奏鸣曲式各个部分的结构,尤其是加强了“连接部”与“结束部”的作用,并加强了交响乐各乐章对奏鸣曲式的运用。
古典交响曲经莫扎特、贝多芬,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在德奥乐派和民族乐派巧,如巧妙的在音乐主题中运用半音的进行、主题动机的贯穿手法,旋律打破了对称结构及反复模进的格式,蜿蜒伸展、显得悠长、富于表现力,和声色彩丰富、对调性关系作了周密安排,结构的整体坚实严密、各个细部自由奔,、特别是创造性的发展了“循环曲式”,使全曲既有巧妙的变化又有高度的统一。
斯美塔娜的主要成就是明确了发展民族音乐的方向,创造出19世纪捷克音乐最初的一批优秀之作,特别是为捷克民族歌剧和交响诗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他的大型标题幸福响套曲《我的祖国》,在乐曲里运用了优美的斯拉夫民间曲调和各种舞曲,在写作技法上也显示了继承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交响音乐与本民族、个人风格相结合的娴熟技巧,其中的6首交响诗是19世纪民族乐派作曲家取材和创作手法的典型。
格里格不是一位大型体裁音乐作品的作曲家,但在一些篇幅不大的交响音乐作品中,却闪现出了具有北国风光的旋律风格、独特细腻的和声手法、新颖别致的节奏变化等艺术特色。其中最著名的管弦乐组曲《陪尔·金特》便用极其简洁的词汇描绘出一幅幅生动而色彩淡雅的图画,达到清新抒情、充满活力的效果。
俄国“强力集团”的成员有: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丁、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穆索尔斯基,其中在交响音乐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主要是后三位作曲家。
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是世界最著名的交响音乐作曲家之一,并享有“交响配器法大师"的盛誉。他特别擅长用交响音乐的表达工具——乐队,来描绘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并把这方面的经验总结在他的杰作《管弦乐法原理》一书中。其中举世闻名的交响组曲《谢赫拉查达》中就采用了主题贯穿的手法,加上出色的配器效果,使本来优秀的交响音乐更增色不少。
鲍罗丁是俄罗斯民族风格最强的作曲家之一。他很少直接引用民歌,却使自己的音乐具有俄罗斯史诗般的境界和特有的气质,这一特征反映在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这种其他民族乐派作曲家很少采用的传统体裁中,如他的《e小调第二交响曲‘勇士’》,在采用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同时,融入了十分独创的手法和语汇,使这部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色彩感而跻身于19世纪最优秀的交响曲行列。
穆索尔斯基最著名的交响音乐作品有:幻想曲《荒山之夜》和交响音画《图画展览会》,后者在钢琴音乐中运用性格描绘、生活风俗画面、童话和史诗等体裁,并引入了不少新颖的语汇,如农民歌曲、民间合唱、接近语言的朗诵调和钟声。总之,他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都是他那一代俄罗斯音乐中最为独创的,不仅对本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西方音乐也有一定的影响。
结 语
由此可见,古典交响曲的形成、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无数作曲家的悉心研究以及他们在交响音乐方面所具有的独创性、在其作品中所运用的创作技巧,不仅使自己的作品别具特色,更使得交响曲在他们的努力之下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成为今天结构庞大、阵容恢宏的乐坛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⑻ 泰戈尔的创作有什么风格

泰戈尔的创作基于印度传统音乐“拉格”和孟加拉民间音乐,借鉴版西方音乐 (特别是19世纪英国权的歌曲)的创作手法,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被誉为“拉宾德拉纳特音乐”。他强调歌词与旋律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对泰戈尔来说,“没有旋律的歌词,就像没有翅膀的蝴蝶一样,这一看法抓住了印度社会的一种精髓” (引自《印度文化史》,巴沙姆主编,闵光沛等译,1999年商务印书馆)。尽管保守的音乐家对他的作品指斥不是用纯正的“拉格”谱写的,但却在孟加拉,尤其是在知识阶层中得到广泛的流传。可以说,印度现代音乐肇始于泰戈尔的歌曲,是毫不夸张的。所作音乐作品涉及多种音乐体裁,歌剧、歌舞剧、管弦乐曲、戏剧音乐、交响诗和2500余首歌曲。泰戈尔逝世后,他所创办的国际大学于1942年编辑出版了60余卷《泰戈尔歌曲集》。

⑼ 浪漫主义时期交响乐特点

八、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
民族性、民主性。反对外族侵略和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统治和民族分裂,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思想内容。为了表现这些内容,为了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反映爱国主义和民族统一思想,在音乐风格上特别注意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
人民性。浪漫主义音乐家受到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中,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的启示,在他们的作品中力求真实地表现普通人的精神面貌、社会道德、审美观和理想,同时为使作品被人所理解,发展了乐器作品的标题性,创作了大量的标量音乐。
抒情性。它与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不同,浪漫主义崇尚感性,注重揭示人类精神和内心世界,而这些又是通过作曲家个人的感受表现的。因而抒情性的个人心理刻划,自传性,则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并促进了抒情体裁的发展。
幻想性。这是作曲家为了在他们的作品中解决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理想矛盾,所采取的一种手法。浪漫主义作曲家之所以喜欢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选也题材和形象,正是由于从这里可以为他们的想象,提供任意驰骋的天地。
新精神。浪漫主义作曲家不但在政治上、思想上和道德观念上反对因袭守旧,而且在艺术上,在音乐体裁,形式以及创作手法诸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发展和丰富了人类的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