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国有关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服饰的电影

巴洛克艺术风格服饰(Baroque art)可以参考电影电影《莎翁情史》

巴洛克时期服装风格可分为两个时期—荷兰式服装(1620-1650A.D.)和法国式服装(1650-1730A.D.),荷兰式服装的特色为3L(Lace、Leather、Long Locks)。

荷兰时期特征主要是领子。因为那是荷兰盛行的(直到现在荷兰民族服装也可以看到,那种花边一般都称为荷兰花边,因为荷兰的针织花边是最有名的)大的披在肩上带花边的方形领子。这种领子叫做拉巴领(rabat),外衣特征是繁多装饰性强的排扣,同时裤子延长到(相对于文艺复兴时期来说)膝盖,裤腿紧绷着大腿。下面是长袜。

女人从这个时候开始不用裙撑,只有西班牙还延续老的传统。裙子常常要有三层套着穿,显得臃肿。上衣要么齐脖子的花边大领,要么完全坦露到胸口。袖子也很有特点,一节节的箍起来,一层层的装饰花边。

到了1650年以后,法国风格开始兴起。也就是现在最常说的那种巴洛克风格。主要一点就是缎带的使用,大量的缎带,大量的花边。记得一本书上这样形容巴洛克服饰:花边、缎带、长发和皮革的时代。历史上没有一个时期的男人像这个时候一般妩媚化。

男装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袖子花边了,带马刺的靴子也成了时髦,还有羽毛大帽子和佩剑。这个时候时兴马甲,很短很小,有点像西装背心(不过到了罗克克时期才能和现代的男装相类似),突出的就是内衣。被大量丝带重重捆扎的内衣。一个男人一件内衣需要100多米长的缎带装饰。

这个时候出现长外套,开始没有领子,后来出现大领。从上到下密密麻麻的排扣,装饰极为华丽。外套的口子只扣上边几个,下面全是摆设用。后来下摆还加了衬垫使衣服下摆向外翘起来,比较好看。

这个时候裤子流行灯笼裤,也是到膝盖扣住,下面是紧身长袜。鞋子一般是方头,鞋跟很高,一般是红色,鞋上常常装饰花朵或是缎带,巴洛克晚期的时候出现了鞋扣代替装饰。

巴洛克时期还有一种叫做靴袜的袜子,是穿在靴子和袜子之间的一种袜子,穿靴子的时候把靴子上部翻过来,露出里面的衬子和靴袜的花边。文艺复兴的时候因为用西班牙硬领,所以男人的头发必须是短的,到了巴洛克时期领子披下去,头发于是慢慢变长。后来发展成带假发。

男帽一般是宽边,帽檐微微上翘,有大量羽毛,后来又流行“三角帽”,也就是把帽檐从三面向上翘,成为主流。帽子一般是黑色的,镶着大量的花边。因为带假发,所以一般都是把帽子折一下夹在肋下,后来成为一种礼仪。还有便帽,是在家脱掉假发以后戴的,和我们现在的运动帽子差不多。

巴洛克后期开始时兴领饰,把一块细布打摺围在脖子上,用花边缎带扣住。这就是领带的前身。

巴洛克女装的特点是大量褶皱和花边。无数的花饰。

上衣流行紧身胸衣,外面套无袖的短外衣,在腰部是成“V”字形收紧的。法国时期开始把领口挖深加宽,几乎露出胸部以上全部空间。领口边缘用花边镶嵌,或是系一小段丝绸打上花结。 衬衫肥大,袖子有长有短,都镶着大量花边,有时候袖子打成很多段,每段都镶嵌花边,非常华丽。外出时穿外套,披着暗色的斗篷,或是男人样式的长大衣。

裙子仍然时兴蓬松的,不过不是用支架撑起来而是用多穿裙子的方法。因为在腰间打摺所以显得膨大起来。最外层的裙子从腰开叉向外翻,和里面的衬裙用不同颜色和质料产生漂亮的对照,有时还用花结或是扣子系起来,好像窗帘那样的。有时甚至把外面裙子向后翻,在臀部打结。外裙一般颜色比衬裙深,衬裙有大量刺绣图案。路易十四时期,也就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是最为华丽的大团花饰和果实图案,路易十五时期是过度时期,图案较小。而路易十六时期已经转到了洛克克时期,时兴的花纹都是小碎花。

这个时期女人的帽子和男人差不多,而且也流行带假发。后期最为流行的是芳丹发型。头上用纱制成多重褶皱,高高耸起。头巾也是普遍要戴的。常见的就是电影中女仆那种白色带花边的包头巾

洛可可艺术风格服饰( ROCOCO )可参考电影《Marie Antoinette》(绝代艳后),

我也是自己找到复制给你的,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呵呵。

2. 一个奥地公主嫁给法国王子,洛可可风格盛行,最后爆发法国大革命,那是一部什么电影

《茜茜公主》吧,

3. 洛可可风格的电影有哪些

洛可可风格是一种装饰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对于府邸的回形制和外形上也有相应特答征。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流行于法国贵族之间,是在巴洛克装饰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可可风格主要见于府邸中,对于教堂并无影响。

4. 什么是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抄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袭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如果你喜欢这种风格,可以看电影《玛丽皇后》,里面就是洛可可风格。凡尔赛宫也是典型代表。

5. 如题,洛可可和巴洛克时期的电影分别有哪些另外,英、美国较奢华的电影都有哪些知道的请留言给我,谢

建议你看法国电影,法国有不少,法国人爱拍,巴洛克时期如《玛戈王后》(专La Reine Margot)和《舞蹈太阳王》属(Le Roi danse),洛可可时期如《绝代妖姬》(Farinelli: il castrato)和《郁金香芳芳》(Fanfan la tulipe,2003)。英美较奢华的影视如《铁面人》(The Man in the Iron Mask)、《查理二世(最后的国王)》(Charles II: The Power & the Passion)、《卡萨诺瓦》(Casanova,2005)和《公爵夫人》(The Duchess)。

6. 有哪些洛可可风格元素的电影或者动漫

蔷薇少女,黑执事,Gosick。。

7. 洛可可艺术的电影

《绝代艳后》 关于玛丽皇后,华丽至极
《加勒比海盗》 注意女主演的服装
《茜茜公主》 有大量新式洛可可服装
《凡尔赛的玫瑰》 动漫 ,关于玛丽皇后
《下妻物语》洛可可的精神贯穿至终,应该算是代表作了吧

8. 什么是洛可可有没有洛可可风格的小说、电影、人物

去看<下妻物语>吧 里面的深田恭子就那感觉
麻烦点赞,谢谢!

9.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时间历史背景以及各自风格的特点最好是用专业术语回答。

洛可可为法语rococo 的音译,此词源于法语 ro- caille(贝壳工艺),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
洛可可艺术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又称「路易十五式」。
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barroco)。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
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风格豪华、激情、强调运动与变化、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浓重的宗教色彩、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

如果说17世纪的巴洛克风服饰是以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与此相对,18世纪的洛可可风服饰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
巴洛克时期男装为主,风格强健;洛可可时期女装为主,风格优雅。

服装上主要装饰:
洛可可: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洛可可特点 C形、S形和涡旋状曲线纹饰蜿蜒反复。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纤细、轻巧、华丽繁复的装饰样式。
巴洛克:不规则缠绕的华丽钻石项链,极具浪漫情怀的心型,闪耀着晶莹透亮的光芒,独特之处在于每一颗心型都呈现出完美的切割形状,处处流露奢华与迷人的气质。巴洛克时期是一个崇尚高度华丽的年代,那时的鞋子大多采用优质的材料,像皮革、锦缎,配以奢侈豪华的装饰,如丝绸带、大扣子、刺绣、珠宝等。

洛可可风电影,之中服装很好
《绝代艳后》 关于玛丽皇后,华丽至极
《加勒比海盗》 注意女主演的服装
《茜茜公主》 有大量新式洛可可服装
《凡尔赛的玫瑰》 动漫 ,关于玛丽皇后

10. 有什么电影或图书是反映洛可可时代的

洛可可(Rococo)作为艺术门类或现实生活态度的特征十分明显,讲究细节、既醒目又柔婉、爱个人生活胜过爱革命和社会……,它可以说是巴洛克雄浑庞杂到巅峰的抗衡产物,似乎也能看成是法国艺术真正从罗马宏伟艺术即意大利男性风范中脱胎的必由之途,其室内装饰的小型化和细节化、雕塑的规模、彩粉绘画手法、绘画题材、音乐的切分、服装及化妆色彩的鲜艳、轻松而快乐的生活追求,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是阴性倾向的;也正因此它会迅速被大革命和新思想裹狭并推翻,因为它的自足自乐、究于琐细和内向拓展,根本无法作用于整体人类的整体进步。 正如《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和提姆·伯顿(Tim Burton)之于哥特(Gothic)电影一样,有没有哪部电影或某个导演可以较为全面地代表洛可可艺术或视觉风格呢?至今还不确定。这种负面答案又可以让人反观出洛可可的特质。2007年的一部美国电影《玛丽·安托万内特》(又名《玛丽王后》,Marie Antoinette)让洛可可风格再度被聚焦并成为众多女性的美梦,它被认为是一部洛可可电影。导演索菲娅·科波拉(Sofia Coppola)的女性身份及其之前的编剧/导演作品如《处女之死》(The Virgin Suicides,1999)和《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2003)等,均展现了一种个人角度的处世态度,即便是对玛丽王后这样的风云人物,仍处变不惊地将其描述为竭力追求理想生活的无辜女子。也的确让慷慨提供凡尔赛宫实地拍摄的法国人吃了一惊。而其前两部作品更清晰地特写了角色个人的生活细节和敏感情绪,并或多或少存在着对外部世界(包括成人世界、被科技包围的世界和迟钝的男性世界)的厌烦。这种种手法的使用似乎传达了洛可可的精神要义,而《玛丽·安托万内特》里的化妆、服装和道具,才真正将索菲娅·科波拉从女性导演群众推举出来,同时跟洛可可艺术主张相联系,让她的导演作品有了更好的美学解释;这样的归类也许不够科学,但艺术(也包括艺术评论)很难做到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