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主义绘画风格
Ⅰ 立体画派的主要特点
立体派画家受到塞尚“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的思想启示,试图在画中创造结构美。他们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虽然其作品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具象性,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他们从塞尚那里发展出一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例如在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一画上,正面的脸上却画着侧面的鼻子,而侧面的脸上倒画着正面的眼睛。一般说来,《亚维农的少女》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而立体主义运动则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1912年之前的所谓分析立体主义。画家们继承塞尚对绘画结构进行理性分析的传统,试图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1912年以后,立体主义运动进入第二阶段,通常称为综合立体主义。此时在画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于装饰性。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上的风格,但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人物: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亚维农的少女》;《格尔尼卡》;
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埃斯塔克的房子》;
莱热(Fernand Leger,1885-1955)《三个女子》;
格里斯(Juan Gris,1887--1927)《吉他与乐谱》;
Ⅱ 立体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风格
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毕加索和布拉克。其中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1907年),被认为是第一幅包含了立体主义因素的作品。
主要风格特点:
不断寻求创新的艺术家,布拉克与毕加索,寻找新的画中主题及空间的表达模式。他们受到了保罗·塞尚、乔治·秀拉、伊伯利亚雕塑、非洲部落艺术(即便布拉克驳斥这种说法),以及野兽派的影响。立体主义画家接受了P.塞尚关于创造视觉立体形象的观念,进而转向一种对心理的立体形象的追求。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叠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度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度空间的绘画特色
立体主义不同于未来主义等其它艺术运动,它没有任何用于表达自己创作纲领的“宣言”,只留下一些零散的言论。立体主义画家并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只是每个人按着自己的思想去探索。毕加索说:“我要按照我的想像来作画,而不是根据我所看到的。”布拉克也说:“画家并不想构成一件奇闻轶事,而是要造成一种绘画的事实。”立体派早期的作品里,只用灰色调画。由于使用中性色,整个的空间没有看来特别前进或后退的。
Ⅲ 立体主义绘画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是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在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立体主义绘画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因为把不同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诉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
立体主义绘画以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情调,代替传统的明暗、光线、空气、气围表现的趣味。
立体主义不同于未来主义等其它艺术运动,它没有任何用于表达自己创作纲领的“宣言”,只留下一些零散的言论。立体主义画家并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只是每个人按着自己的思想去探索。
毕加索说:“我要按照我的想像来作画,而不是根据我所看到的。”布拉克也说:“画家并不想构成一件奇闻轶事,而是要造成一种绘画的事实。”立体派早期的作品里,只用灰色调画。由于使用中性色,整个的空间没有看来特别前进或后退的。
(3)立体主义绘画风格扩展阅读:
立体主义观念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在发展历程中共经历了三个时期:1907-1909年的塞尚时期;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
他们首先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只能按照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然后安排在同一个绘画平面上的方法。随着探索的发展,他们发现这样的“分析”往往使画面越来越失去本来的形态,而陷入一种抽象的形。
因此从1912年到1914年他们进入了“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其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
尽管立体派的画看来并不“立体”,而且难于弄清楚物象的关系,但他们却认为:用传统的写实技法画出来的三度空间的“真实感”是虚假的。
Ⅳ 什么是立体主义画派
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外.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其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联.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哈德史·奥斯本<20世纪艺术中的抽象和技巧>.四川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87页).立体派画家受到塞尚[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的思想启示.试图在画中创造结构美.他们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虽然其作品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具象性.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他们从塞尚那里发展出一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例如在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一画上.正面的脸上却画着侧面的鼻子.而侧面的脸上倒画着正面的眼睛.一般说来.<亚维农的少女>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而立体主义运动则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1912年之前的所谓分析立体主义.画家们继承塞尚对绘画结构进行理性分析的传统.试图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1912年以后.立体主义运动进入第二阶段.通常称为综合立体主义.此时在画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于装饰性.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上的风格.但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人物: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亚维农的少女>,<格尔尼卡>,
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埃斯塔克的房子>,
莱热(Fernand Leger.1885-1955)<三个女子>,
格里斯(Juan Gris.1887--1927)<吉他与乐谱>,
Ⅳ 什么是立体主义的风格
立体派的代表就是毕加索他们咯,看看他们的作品先自己感觉一下
Ⅵ 立体主义的主要特点
不断寻求创新的艺术家,布拉克与毕加索,寻找新的画中主题及空间的表达模式。他们受到了保罗·塞尚、乔治·秀拉、伊伯利亚雕塑、非洲部落艺术(即便布拉克驳斥这种说法),以及野兽派的影响。立体主义画家接受了P.塞尚关于创造视觉立体形象的观念,进而转向一种对心理的立体形象的追求。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叠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度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度空间的绘画特色。
立体主义不同于未来主义等其它艺术运动,它没有任何用于表达自己创作纲领的“宣言”,只留下一些零散的言论。立体主义画家并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只是每个人按着自己的思想去探索。毕加索说:“我要按照我的想像来作画,而不是根据我所看到的。”布拉克也说:“画家并不想构成一件奇闻轶事,而是要造成一种绘画的事实。”立体派早期的作品里,只用灰色调画。由于使用中性色,整个的空间没有看来特别前进或后退的。立体主义观念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在发展历程中共经历了三个时期:1907-1909年的塞尚时期;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他们首先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只能按照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然后安排在同一个绘画平面上的方法。随着探索的发展,他们发现这样的“分析”往往使画面越来越失去本来的形态,而陷入一种抽象的形。因此从1912年到1914年他们进入了“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其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尽管立体派的画看来并不“立体”,而且难于弄清楚物象的关系,但他们却认为:用传统的写实技法画出来的三度空间的“真实感”是虚假的。为他们辩护的理论家豪盖特说:“杯子是圆的透视画成椭圆就是骗局,近大远小也是骗局。”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其实是“强词夺理”。因为视觉上产生的透视变化,是由眼球的特殊构造而决定的,人类正是依据这一特定的器官正确地认识世界。虽然看起来远处的洋楼比手上的书本还要小,但人人都知道远处的洋楼要大得多,甚至可以估量出大多少倍。但是立体派重新创造了一个认识物象的方法,大体说来是把对象的上、下、左、右、前、后等各方面的印象拼合在一个平面上。前期“分析的立体派”的作品,好象粘贴的剪纸,后期“综合的立体派”的作品,好象叠置起来的碎玻璃。早期的立体派理论家格列西斯说:“眼睛能看到多少,物体就有多少现象,脑子里产生多少理解,物质就有多少实质。”这完全是以画家个人的主观为中心,以个人“脑子里的理解”来代替客观世界本身的规律。他又说:“绘画要用自身的语言去控制、指导观众,而不是为了让他们理解。”那么立体派在艺术表现上究竟有没有较清楚的原则呢?他们要用以“控制”和“指导”观众的“语言”,依据的是什么样的“语法”呢?人们去问这个画派的创始者法国画家布拉克。这位立体派的画家回答说:“与其把事情说得更清楚写些,我宁可把它弄得含糊些。”“它远非要人们感到快乐,而是要使他们感到迷惑。”1911年立体派盛行之际,有一群崇拜新花样的艺术青年们去拜访毕加索。一个青年小心地问这位立体大师,按照立体派的原则去画人的脚应该画成圆的还是方的,毕加索以权威的口气回答:“自然界里根本就没有脚!”于是时髦的青年们方如大梦初醒,带着这句名言高兴地飞跑而去。
Ⅶ 什么是"立体主义画派"
“立体主义”(Cubism)
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外,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其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联。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哈德史·奥斯本《20世纪艺术中的抽象和技巧》,四川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87页)。立体派画家受到塞尚“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的思想启示,试图在画中创造结构美。他们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虽然其作品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具象性,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他们从塞尚那里发展出一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例如在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一画上,正面的脸上却画着侧面的鼻子,而侧面的脸上倒画着正面的眼睛。一般说来,《亚维农的少女》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而立体主义运动则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1912年之前的所谓分析立体主义。画家们继承塞尚对绘画结构进行理性分析的传统,试图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1912年以后,立体主义运动进入第二阶段,通常称为综合立体主义。此时在画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于装饰性。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上的风格,但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人物: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亚维农的少女》;《格尔尼卡》;
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埃斯塔克的房子》;
莱热(Fernand Leger,1885-1955)《三个女子》;
格里斯(Juan Gris,1887--1927)《吉他与乐谱》;
Ⅷ 立体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风格有哪些
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毕加索和布拉克。
其中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1907年),被认为是第一幅包含了立体主义因素的作品。
主要风格特点:
不断寻求创新的艺术家,布拉克与毕加索,寻找新的画中主题及空间的表达模式。他们受到了保罗·塞尚、乔治·秀拉、伊伯利亚雕塑、非洲部落艺术(即便布拉克驳斥这种说法),以及野兽派的影响。立体主义画家接受了P.塞尚关于创造视觉立体形象的观念,进而转向一种对心理的立体形象的追求。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叠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度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度空间的绘画特色
立体主义不同于未来主义等其它艺术运动,它没有任何用于表达自己创作纲领的“宣言”,只留下一些零散的言论。立体主义画家并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只是每个人按着自己的思想去探索。毕加索说:“我要按照我的想像来作画,而不是根据我所看到的。”布拉克也说:“画家并不想构成一件奇闻轶事,而是要造成一种绘画的事实。”立体派早期的作品里,只用灰色调画。由于使用中性色,整个的空间没有看来特别前进或后退的。
Ⅸ 立体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1907年至1914年出现于法国画坛的现代艺术流派,是一次形式和技巧的革命。立体主义一反过去以传统的透视法、远近缩小法、体积表现法、明暗对照法以及许多由来已久的模拟自然的理论,以多视点、多角度表现了一个崭新的现实境界。其代表画家有:毕加索,勃拉克,德劳内、莱热等。其中帕布洛·毕加索(1881年—1973年)是立体派绘画的旗手,他创作于1906年—1907年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幅立体主义作品,这幅作品标志着立体主义的诞生,同时也被认为是传统美术和现代美术的分水岭。
毕加索是20世纪西方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是欧洲现代美术开创性的一代大师。他出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幼年在美术学校学习,从16岁开始举办个人画展,1904年以后。他定居巴黎。1901年—1904年之间,是他在许多作品中,以蓝色为主调的时期。描绘的多是那些沉默、贫困、屈从的苦难人物。1905年,他进入所谓的“玫瑰红时期”,描写的主要是马戏、杂技和丑角演员等。1907年,毕加索在绘画艺术上走向一次大的革命。以立体主义美学观点,创作了他那幅著名的《亚威农少女》。
1909年—1912年,为毕加索的早期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他将不同状态及不同视点所观察到的对象,以几何学的分析方法,把自然界的形体打破、分解,然后进行主观组合、凝聚,在单一的平面上,得到一个总体经验效果。1912年底,毕加索不再从解析一定的对象着手,而是利用多种不同素材的组合区创造一种主体意念。这时被称为他的“综合”立体主义时期,画面不再是透视物象的窗户,而是进行组合现象的场所,利用布、壁纸、复制品或照片等其他材料任意拼贴构成画面。
《亚威农少女》毕加索西班牙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开始,绘画艺术向着主观抽象,复杂的方面发展,与原来的物象形态越来越远了,现代美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所以,毕加索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他的艺术从此开始不断跳跃、变化,随时都有新的因素滋生出来。1915年—1921年,他曾一度回到古典主义,在一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娴熟的写实技巧,造型严谨、准确,善于运用对比色和中间色。他还根据超现实主义的理论作画。他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始终坚持一个“变”字,”变”就是他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