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文艺 如何翻译

ART

请点赞,谢谢。

⑵ 关于文艺的英文单词

art 英[ɑ:t] 美[ɑ:rt]
n. 艺术; 艺术作品; (需要技术、工艺的) 行业; 文艺(包括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
vi. thou art 即 you are,对一人讲话时用;
adj. 艺术的; 艺术品的; (为) 艺术家的; 具有艺术性的;
[例句]Catherine the Great was a patron of the arts and sciences.
叶卡捷琳娜大帝赞助过各种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
[其他] 复数:arts

⑶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翻译都有哪些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所处的时间大约在1500-1660年间.她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时期.她唤起了理性的觉醒,将“人”再次摆在了思考的中心.活跃在这个时代前沿的人文主义者用其风格独特的文学作品表达了人的种种复杂特性,处在历史突变的洪流中,他们既歌颂人的伟大,富于创造,强调个体的重要也同时省视人的渺小无力,焦虑时代的忧患,感叹命运的悲怆.他们并不完全否定神明,却更积极地肯定人的自然感性生命和理性的逻辑分析,重视科学的伟大作用.一时间翻译家、小说家、戏剧家、哲学家、诗人如天幕中璀璨的群星,照亮了英国近代文学史的开端.
人创造了历史,历史又制约着人的言行,再伟大的人物也离不开历史的母体.那么,是什么样的时代孕育出了这些伟大的人文主义着呢?
14、15世纪的欧洲经历着一场资本主义的大潮,面对这股潮流,人们渴望重新发现自己的自然感性生命,渴望以自由为基础的主体地位.然而中世纪的政治体制和基督教会无法满足这种要求,处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国家分裂的意大利的思想家、艺术家们首先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了一场假托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的复兴运动.这场运动后来演变为政治、伦理、文化上的巨变,波及法国和西班牙,于15世纪以后抵达了英国.
16世纪的英国正处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阶段.在经历了大瘟疫之后,商品制造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尤为发达,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城市为中心,以市民阶级为支柱的工商金融体系.乡村里,瘟疫之后劳动力的缺乏和地主贵族的圈地运动导致了“羊吃人”的惨剧,失去土地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廉价的劳动力.16世纪自世纪初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成立英国国教会,政教合一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红白玫瑰战争持续了三十年,待到亨利八世亲政,老贵族几乎荡然无存.通过分封,一批完全依靠国王的新贵族出现了,他们形成的乡村中的新绅士和城市里富裕的中产阶级,到了17世纪上半叶的时候,已经占据了平民院并希望建立一个屈服于他们的国会和一个屈服与国会的政府.经过血腥玛丽的统治,待到伊丽莎白时一世登基,英国的中央集权便达到了顶峰,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成为欧洲首富.英国海军1588年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此确立了她在欧洲乃至世界上的强权地位.直到后来天主教和新教的矛盾加剧,克伦威尔革命才使英国卷入了内战的风波.
在国力不断强盛的背景下,英国国民的热情也随之空前庞大,多元化的经济造就了公民自由平等思想意识,并带来了科学和文艺的大发展.尽管人们常常喜欢将文艺复兴放在中世纪的对立面上加以考察,而且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认为它是“黑暗的中世纪”,但是历史是延续发展的,中世纪东、西教会的分裂让大量古希腊、罗马的著作避免了和罗马帝国一起毁灭的厄运.而且基督教哲学也还是继承了西方传统思想中对人的悲剧性命运的思考.“基督教世界不仅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各种思想文化内涵,而且深化了这些内涵中的悲剧精神.”在14世纪时,乔叟就写下了著名的《坎特伯雷故事》,此外诸如《农夫皮尔斯之幻象》、《高文爵士和绿色骑士》等都为英语诗歌及英语这个语言的形成做了准备,但是英国文艺的真正复兴却是在一百多年以后.起初文艺复兴表现为大量翻译古希腊、古罗马的著作和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的著作.一开始采用的多是法文和意大利文,水平参差不一,后来有许多译者用优美的英文再现了原著的精妙,发展了英语的表达力.其中较有名的是乔治·查普曼翻译的荷马史诗,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19世纪,成了浪漫派诗人济慈的启蒙读物之一.在日耳曼,宗教改革挤走了文艺复兴,而在法国,文艺复兴又扬弃了宗教改革.可是在英国,这两者却互相交融.宗教改革激进的浪潮不断推动人们思想的深化,为之注入新的内涵.文学艺术的发展又反过来增强了人类思想的表达形式,提供了纸和笔做成的剑与匕首.伊拉谟斯的《愚人颂》、拉伯雷的《巨人传》、蒙田的《随笔集》曾经是文人逃向思想之乡的抵抗.但是到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那些是既是诗人同时又是国家大臣、改革家、哲学家的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暗喻和影射,象莫尔爵士描写了《乌托邦》抒发政治理想,弥尔顿繁多的战斗小册子都是将关怀世人的眼光从象牙塔里转向实际的作为.这使得英国的文学呈现出更多的交杂性,多样性.在溃裂的信仰和国家内战中,这些生逢乱世的英雄们敢于行动,富有野心又幽默机智但亦表现出对生存和死亡的悲观、彷徨.于是莎士比亚借丹麦王子之口开始质问道:“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政权、宗教、文学不断地发生新旧交替的巨大震动,历史将一批能够展现时代精神的人物推向舞台的前沿.一个处于变动的旋涡中心的人,不仅要有犀利的眼光攫住历史交付的使命,更要有能力去承担这一任务带来的重荷.人和人之间的对抗,首先是思想的对立--大到世界观,小到具体的处世手段无不反映出不同的思维,迥异的观点.人类何其胆怯,惯用压迫、残杀、战争来消灭肉体以求摧毁精神,而文艺复兴的巨人们率先举起的正是人文主义和科学这两件无形的武器.天主教的地位尽管已经动摇,但它的宇宙观还是深入人心.在1600年之后社会上又普遍洋溢着认为世界正在渐渐腐烂,末日审判即将来临的论调.这时人文主义者们伴随着逐步上升的资产阶级和地理大发现,鼓吹人类辉煌的未来;针对中世纪圣奥古斯丁起的原罪论强调人类业绩的伟大.人文主义者们并不否定上帝的存在,但他们认为那是人类无法探知的领域,巧妙地将上帝从人类的视野中排除出去.他们重视今世的功业,不把目光投向来世的彼岸,认为上帝之城就在人间.教育家们也重视培养行政者胜于培养单一的学者,推崇文武双全的“文艺复兴式人”.在科学上,他们怀疑现有的一切.磁性原理、血液循环、胚胎学都因此得以发展,培根更是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要求像科学般精确简朴的语言.科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只有当人类的思想走出了神学的园囿之后,他们才真正是上帝手中的泥土——来自于大地,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种族.他们的眼界变得前所未有的开阔,一如汪洋大海上发现新大陆的航海者.他们的意志也变得无比的坚定,因为人又回到了宇宙的中心,万物的灵长.这正是文艺复兴疾风骤雨、如火如荼的热情.
于是针对时弊,英国文学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详细、具体地描写一个理想国家的著作,那就是最后以身殉道的托马斯·莫尔爵士写下的《乌托邦》.“乌托邦”(Utopia)这个词出自希腊文,意思是“不存在的地方”.莫尔作为政坛显要和人文主义者,提出要以人道和理性的精神扫除英国和欧洲大陆上中古思想的沉渣.虽然在他之前,柏拉图写过《理想国》、圣奥古斯丁写过《论上帝之城》,但是莫尔在他的书中提出了教育的作用、人生的目的仍令当时之人耳目一新,他所宣扬的宗教宽容精神直指新旧教派、新教内部争权夺利的混乱局面,这种人性的态度在若干年后被卡斯特利奥继承,通过《宗教宽容宣言》一书来驳斥加尔文的精神暴政.他又以深刻的洞察力讲述了共产制度的平均思想,在研究国家和法律的本质上一针见血地说道:
所以当我在心里考虑今天任何繁荣的国家的时候,天知道我只见到国家是有钱人用它的名义来取得他们自己的资财的一种阴谋.他们想出各种办法,首先为了保持他们不公道地搜刮起来的东西,其次为了用最少可能的钱去雇佣并浪费穷人的工作和劳动.这些办法被有钱人宣布为对整个国家有利,也就是说对穷苦人民也有利,于是又被制订成法律.
尽管他的身上还保留着16世纪人文主义者的局限,就像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一样认为奴隶是合法的,他的思想也受到天主教传统的约束,对于妇女的地位问题因袭旧见,但是瑕不掩瑜,《乌托邦》的主题仍是通过游记、反讽、辩论来呼吁英国社会自上而下的改革.尤其是书里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圈地运动中“羊吃人”的惨剧,使它更有时代意义.因此它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一颗石子投入水中,激荡的涟漪波及后来的思想家--其中既有培根的《新大西岛》、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的正面图景也有奥威尔的《1984年》等的反乌托邦文学.虽然莫尔爵士最后被判斩刑,但是优秀的思想家决不会孤独,思想会呼唤思想,在历史的时空中相映生辉.
十六世纪的人文主义者通过古典名著和宗教改革来对抗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其中宗教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普及《圣经》.中世纪教会垄断着《圣经》的解释权,从平民百姓到贵族骑士大多都是文盲,而且《圣经》不仅仅是一部宗教书籍,它同时也是历史书,文学书和伦理教材,一直到现在都起着教育作用.甚至像美国总统林肯,英国作家班扬相传都是只接受过这一本书的书面教育的人.《圣经》的深远影响,正如十九世纪的赫胥黎所言:
三百年来,英国历史里最好的、最高贵的一切、其生命都和此书(英译《圣经》)交织在一起,这是个伟大的历史事实.
新教的教义提倡让每个人都有解释《圣经》的权利,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理解上帝的意志,这本身就意味着思想的极大解放,是渴望精神平等的呼告.英译《圣经》的高潮出现于十六世纪,出现了五种以上的不同版本,最后的《钦定本》完成于十七世纪初.当时的科学家和哲学家都深受感染,因为人的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和过去割裂开来.人文主义者虽然强调要用人类的现世功绩取代基督徒的最高理想——成为“圣人”,但是他们又同时将基督之爱作为爱的最高形式,他们拥护理性,却不否定《圣经》里有放诸四海皆准的道德基准.书里的平等原则是弥尔顿和清教徒们的武器,是掘地派的人道思想和千年王国的旗帜.《圣经》的翻译和演化的背后,包含着资产阶级逐渐独立的一段社会历史,是思想和实践相互推动,相互补充的生动例证.难怪有人认为《钦定本》甚至影响了英语言的节奏、句法和风格.
16世纪的人文主义者在不仅在散文上,还在诗歌和戏剧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英国早期的文艺复兴诗人擅长写抒情诗,以致于英国被称为“群鸟吟唱之巢”.当时著名的诗人马斯特·魏厄特率先把意大利的十四行诗引入英国,这种诗体成了新时代诗歌和戏剧的先锋.文艺复兴的诗歌所歌颂的对象和中世纪的赞美诗等迥然不同,它们描写人的内心世界,抒发他们的理想、信念、感情,诚挚地赞扬人追求幸福的权利.“我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这群高歌的夜莺中,最著名的两位是才华横溢的菲立普·锡德尼和“诗人的诗人”埃德蒙·斯宾塞.
“只有诗人们带来金的世界”,1580年后英国诗歌进入了它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锡德尼是个典型的文艺复兴式人,他被称为“仁侠的模式,风流的镜子”.他32岁战死之后留下了一百四十多首文字优美,结构精巧的十四行诗和其他诗篇,合称《爱星者和星星》,一部长篇传奇故事《阿卡迪亚》以及在整个伊丽莎白时代无人能出其右的文艺理论《诗辩》.他在语言上的造诣,词汇丰富、新颖、灵活即使语言大师莎士比亚也无法相比.他认为诗歌是一种模仿艺术,反驳了当时有人认为“诗歌是谎言之母”的偏激观点,为后来马洛、莎士比亚的诗歌和戏剧开辟了广阔的舞台.继他之后,有着更大诗才的斯宾塞不仅贡献了牧歌和十四行诗来讴歌人间的爱和美,说明爱的是欢乐的源泉,而真正的美是精神的美,还取材中古传说,写下了不朽的民族史诗《仙后》.诗中容纳了英国历史,力图塑造拥有人类所有美德的亚瑟王子,充满了伊丽莎白时代引以为傲的进取精神.它通过描写人类美德不断和妖魔的斗争直到最终找到了“光荣女王”即伊丽莎白女王的化身,表现了人类对灵魂拯救的执著追求,还融入了对罗马天主教的抨击.赞美人类的冒险精神,对大自然的热爱.他在《仙后》中首创九行诗节,回旋流畅,为英诗的完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也被誉为“诗人的诗人”.
十四行诗是诗歌改革的先锋,它们毫不留情地鞭挞黑暗、腐败,赞颂美和爱,而彻底改变英国诗歌面貌的主力军却是白体诗.白体诗的表达力强而伸缩性大.可以表达叙事、对话、独白,又能伸缩自如,庄谐双举,适应了戏剧发展的要求.它是韵文,但不过分诗化;它接近散文,又比散文更铿锵有力.它可以表达浪漫轻快的爱情亦能记叙庄严豪迈的决心,从这点上来说它又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富于冒险又追求享乐的精神相吻合.
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清教徒关闭戏院,英国经历了一个戏剧繁荣的时期.这一盛况的出现离不开英国本土的道德剧、穿插剧和古典拉丁戏剧的影响.白体诗剧在它们的基础上得以发展,不但在文学的表现形式上,在内容和人物塑造上更加推陈出新.
将白体诗戏剧推向颠峰的是两为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马洛和莎士比亚.
克里斯托弗·马洛仅活了29岁,创作了7部戏剧.在这7部作品基本都是悲剧,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帖木儿大帝》和《浮士德博士的悲剧》.马洛的笔锋向来以宏伟壮丽、充满历史想象力著称,他所刻画的帖木儿和浮士德都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顾世俗道德的约束,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物.当时英国在海上与西班牙人对恃,民族自豪感被极大的激发.伊丽莎白王朝的强盛和人文主义者重新唤起人的尊严和力量,使得马洛笔下的帖木儿变成了一个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他目空一切,有将整个世界踩在脚下的野心,要使自己统治的帝国“由东到西,正如太阳每天所照亮的地域”,正是未来的“日不落帝国”称雄世界的信心的写照.帖木儿是在行动上敢于冲破所有世俗的阻碍的武将,而浮士德则是追求知识不惜将灵魂和肉体都卖给魔鬼的知识分子.他学识渊博,却在第一幕中就清楚地表明现有的哲学、医学、法学和神学都不能满足他,他想要寻求巫术,像上帝一样拥有无限的知识,为此可以拿自己唯一的灵魂来交换,在和魔鬼签约时义无返顾.他贪求学识又喜欢享乐,正符合要开拓世界的资产阶级的愿望.可是面对死后的恐怖他的内心又不是没有挣扎,他在临终前对基督之爱的激狂的呼告也透露出处于新旧交替中的人文主义者对宗教的看法.尽管他和魔鬼的契约最终把他带向毁灭,但是浮士德身上那敢于将人置于和神同等高度的勇气,相信人可以通过学习来自救的自信和自尊的观点彻底否定了人类的渺小,而这正是文艺复兴的精神核心.他对知识的渴望在后世歌德的《浮士德》中得到了全面的肯定.
威廉·莎士比亚比马洛幸运,这个出身低微才子将本已百花齐放的英国戏剧推上世界文学的高度.他总共创作了至少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其他若干短诗和37部剧本.他是悲剧、喜剧、悲喜剧的集大成者,或歌颂真、善、美,并将其统一到爱里;或通过惊心动魄的历史剧赞扬伟大的君王、道德的楷模;或运用一幅幅世俗风情的画卷,催人泪下的悲剧探讨友谊和虚伪、爱情和阴谋、权利和道德、生存和死亡这些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主题.在他不胜枚举的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哈姆雷特》,它描写的不单单是个宫廷阴谋,爱情悲剧,更是当时英国知识分子对于时代的忧患的体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不仅是个文韬武略无所不会,同情世人的文艺复兴式的人,还同时是个被背叛的知识分子型的英雄.纵观当时的写作背景,伊丽莎白王朝已经是强弩之末,王权继承的摇摆不定,圈地的危害和统治阶级内部专利权的争夺都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患上了一种“世纪病”,给莎士比亚的目光蒙上了忧郁、昏暗的色彩.人文主义者们像哈姆雷特一样面对监狱般黑暗的现实,他们有理想,有热情却在现实中处处陷入险境.知识分子们天生敏感、深思,但是他们又满心疑惑、忧虑,位于动荡的社会中,他们焦灼不安,失去方向,感到“时代脱了节”.即使是在今天,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尼采的学说,存在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浪潮,人类依旧没有摆脱这个问题,自由是什么?道德的标准是什么?生存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都使得《哈姆雷特》不仅是当时时代思潮的反映,还具有现代意义.在剧终,哈姆雷特虽然死去,但是恶人被消灭了,正义得到了伸张,人们在惋惜之余也看到了风浪之后一丝初露的阳光.就像鲁迅先生在《药》的结尾处为夏瑜的坟上轻轻放上一只红色的花环一样,人们在震撼之后,都不禁感到一点清醒和宽慰而不是陷入消极的绝望中看不到出路.时刻都不放弃希望,这也是莎士比亚时代的知识分子的一种积极入世的信念.
当马洛、莎士比亚和同时期的琼生将白体诗戏剧张扬到及至的时候,另一位缪斯的传人悄然出现在诗坛上,那就开创了“玄学诗”的约翰·多恩.和邓约翰相似,多恩年轻时生活放荡,后来却成了神职人员,皈依了英国国教.这些不平凡的经历使他早年的爱情诗和后来的宗教诗中都具有热烈奔放、构思独特、思想开放的特点,充满了独树一帜的“怪诞”的比喻,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他又生逢新科学勃勃兴起的时代,这种“新哲学”不满足于现有的一切,用怀疑的目光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多恩敏感地感受到这股力量决不是一时的狂热,它预示着一种新气象的到来,它将在未来成为推进世界的伟力.什么是预言?预言不是人主观臆测的结果,更不是所谓的神喻,它是人接触到社会变动的尖锋时感到的刺痛.被这刺痛惊醒的骄子,或应势利导地带领人们爬出黑暗的地穴,或被还在沉睡的人们覆上灰尘,成为历史的标本.但是,他决不可能保持沉默,多恩凝视变幻莫测的时世而写道:
新哲学怀疑一切,
火的元素已被扑灭,
太阳消失了,地球也不见了,
非人的智慧所能寻到.
人们直爽地承认世界已经衰亡,
而在星球和天体上
找到了多种新物,他们看
这里已被压碎成原子一般
一切破裂,全无联系,
失去了一切源流,一切关系:
君臣、父子,都已不存……
——《世界的剖析——一周年》
他用寥寥几句话就突兀地展现了新科学摧枯拉朽的力量,冲破了封建的“君臣、父子”的阶层关系,而“一切破裂,全无联系”又是他内心对于传统观念被破坏后的未来的一丝迷茫和隐忧.多恩把天文学引入到诗句中,他不是在拿这些新奇的东西炫耀他的标新立异,而是标志着英国文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他开启了另一扇窗扉,为英国诗歌带来了崭新黎明的晨光.
多恩逝于1631年,1629年查理一世解散了国会,1642年内战爆发,戏院关闭, 1649年克伦威尔胜利,处死了查理一世 .随后而来的是克伦威尔的独裁和王朝的复辟.绚烂多彩的文艺复兴正在渐渐消退,理性主义的启蒙前期要为这段热烈的狂飙做一个清醒公正的总结.但是在这之前,还有一位巨人要在文艺复兴的黄昏里展示他伟大天才,这位热切地关注着自由和斗争,融合了文艺复兴的古典学问和宗教改革的崇高思想的政治家和诗人就是约翰·弥尔顿.他少年时期饱读诗书,1640年后直至双目失明,查理二世复辟的这几十年中,他一直以论战性的小册子为清教主义的革命政权辩护.在这些文风雄伟的小册子里,他站在清教徒的立场上要求国教和天主教决裂,提倡教会内教士等级制,简化宗教仪式,呼吁离婚自由,希望兴建能够培养高尚人格,启迪科学的新式学院.在1644年1月,他出版了他最有名的一本小册子——《论出版自由》.在书中,他认为一个自由的国度就应该让言论自由,人人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必让保守的教士来审查书籍.真理是不怕争论的,采用禁书、焚书的野蛮行径只可能扼杀人们的思想,使真理停滞不前.
弥尔顿为民辩护并献出了宝贵的视力,议会和查理二世媾和之后,他又奋起驳斥王朝复辟.在被囚禁、监视的困境中,他却写出了三部杰出的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其中更以《失乐园》为其一生中之最辉煌的诗篇.诗人经历了内战和王权复辟,在这些巨大转变的间隙里怀着沉重的心情感叹人类失去了乐园.他在诗中塑造的魔王撒旦的形象也一反古人的观点,在诗篇的开端里他是个叛逆不驯、英武壮烈又有哲学头脑的领袖,俨然有革命早期克伦威尔等人的影子.但到了后面,撒旦的形象却渐渐转为猥琐,与其说是革命的领袖,倒不如说是王党的魁首.而人类的始祖在失去了乐园之后非但没有沉湎于悲痛和绝望,反倒有了智慧,学会了思考.“全世界躺在他们面前”,亚当和夏娃携手活了下去,人因为失败而成熟.这不能不说是诗中最瑰丽的章节之一.过去是封闭的,将来是未知,他们很快拭掉眼泪,用善良、温顺、日常的行动去颠覆貌似强大的敌人,由悲剧而产生了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不再是过去抢天呼地的悲怆,而是一种沉静的思考.弥尔顿带着人文主义最后的热情和清澈的理性面对世俗的强权和不公.伊甸园和人民共和国重叠在他的脑海中成为一首不朽的诗篇.
随着资产阶级的上升,人们要求征服自然,但是发现新的自然规律不但要有一股热情,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因此17世纪的英国文坛迎来了一位理性的司晨者——弗兰西斯·培根.培根的本人的人格不甚高尚,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不过处在一个地位象征力量,"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里,为了实际可以不顾一般所谓的道德的处世方法却是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特征.也是基于寻求事实,重视实效,培根开始撰写《伟大的复兴》,指出科学必须重振,科学方法要进行重建.他虽然不是个科学家,却看到了科学的重大作用,尤其是科学方法的重要性.马克思也由此说他是“整个现代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学术的推进》一书中认为所有的知识分为两种:神所启示的知识和人类自己发现的知识,这就巧妙地缓冲了宗教和科学的矛盾.历史往往会将具体人物性格上瑕疵忽略在一边,只记载他所开创的伟业,培根留给后人的就是那种“我们现在所掌握的知识连教我们希求什么都不够!”的震耳发聩的呼声.作为一个脚踏实地的实效家,他的文章一反十六世纪华丽、形象的语言特征,风格平实,用词精当,像科学般朴素准确,恰合了理性君临万物的时代的到来.西塞罗冗长的圆周句和塞内加活跃的短句不再成为争论的焦点,人们开始寻找一种可以结合两者的长处,力求平易的文风.
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科学和理性的地位正式得到了承认.
回顾文艺复兴时期就会发现,在这段时期确实是英国近代历史的关键.科学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开始崭露头角,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凡是能思考的人无不在思索生存、信仰、精神的创伤等和人类的命运密不可分的问题.文学本身也有了重大突破,其间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品种--戏剧.并且戏剧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一个由胜而衰的全过程,才华横溢的诗人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是英国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而且这文学的复兴又和整个资产阶级的上升密切相关.在伊丽莎白时代,人文主义者们雄心勃勃、勇于进取、带着几分狂野和不驯的意气.而进入十七世纪后半叶,人文主义遇到了挫折,遭到了宗教的猛烈抵抗和王朝复辟的阴影,清教徒的斗争失去了活力,暴露出它虽革新却不彻底的弱点.于是知识分子开始不安,显得悲观、彷徨、怀疑,更深入地探讨人生的悲剧意义.最后弥尔顿用辉煌壮丽的诗篇将英国文学推向了新的起点.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总结的那样:
这是英国历史上最有学问的时期,文学一方面十分接近学问和哲学.另一方面却又接近人生和行动,这情况是别的时期所无.英国语言和语言用法到此初次达到一种有纪律的成熟性,却没有失去青春期的新鲜和色彩.在散文和诗歌两方面,用词都结合得自由灵活,既平易,又华丽,既有书本气,又有口语味.
十七世纪之后,科学的地位确立了,方法论的基础成型了.人们去大自然中不断寻求知识,去人的内心摸索人类的信仰、精神、生存等的奥秘,从此再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人们发现真理,由此英国文学也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⑷ 关于文艺的英语单词

1、work,著作,作品

例句:His works are included in this anthology of stories.

这本小说集收录了他的作品。

2、masterpiece,杰作,名著

例句:His book, I must add, is a masterpiece.

我必须补充一点:他的书是一部杰作。

3、art gallery,美术馆,艺术展览馆

例句:His pictures are on display at the art gallery.

他的绘画现陈列在美术馆中。

4、exhibition,展览

例句:They prepared a big exhibition of Dunhuang Art.

他们筹备了一个大型敦煌艺术展览。

5、collection,收藏品

例句:The painting comes from his private collection.

这幅画来自他的私人收藏。

⑸ 文艺范 怎么翻译

the garden of art

⑹ 文艺的的英语翻译 文艺的用英语怎么说

翻译如下:
文艺的
literary
例句:This is a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 loved by the masses.
这是一部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⑺ 文艺风骚男怎么翻译

使用“风骚”的今义(贬义):a literary flirty guy使用“风骚”的古义(褒义):a man of literary excellence(我只精于英语,其他三种语言就不献丑了。)

⑻ 文艺怎么翻译

你好,翻译是:
literature and art
下面是例句
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
Our literature and art belong to the people
我们总是收听或收看文艺节目。
We always plug in on the literature and art programme.
希望对您有用,祝你开心
望点赞谢谢

⑼ 高逼格文艺青年 正宗的英文翻译是什么

supremacy bigger arts y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