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陀罗的风格
『壹』 佛教艺术雕塑史上的犍陀罗风格是怎样形成的
丝绸之路是古老的东西方贸易之路,是横贯亚、非、欧三洲的一条重要的陆路通道。几百年来,丝绸之路对沿线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东亚、东南亚与东非、西亚和南欧贯通起来。在这条古道上留下足迹最多的是商人和驼队,但最早和最坚毅的是西行学法和东游弘法的佛教徒。西行学法的最著名的就是高僧法显、高僧玄奘等人,而东游弘法的强大推手却是一位国王,他就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这些西行东游的佛教徒的弘法求法来回往返过程中,也让世界各地的雕塑工艺汇聚、融合在古印度的佛教中心——犍陀罗。从而形成了一种举世闻名的佛教雕塑工艺风格——犍陀罗风格!
『贰』 古印度的犍陀罗艺术有哪些特点
犍陀罗艺术的创造者们在吸收外来文化营养的同时,既延续了印度风格手势和坐姿的固定专模式,又吸收生活属中舞蹈、戏剧在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的手语,创造了佛像手势和坐姿的标准格式。这种格式在以后形成了亚洲各国佛像形象的标准模式。
『叁』 犍陀罗佛像具有哪些特点
源自印度西北部的健陀罗的犍陀罗佛像基本上是仿照希腊、罗马神像的样式创造的希腊式佛像。佛像的造型高贵冷峻,衣褶厚重,强调沉静内省的精神因素。
『肆』 犍陀罗艺术的历史
3世纪后﹐犍陀罗艺术逐渐向贵霜统治下的阿富汗东部发展,公元5世纪时﹐犍陀罗本部因贵霜帝国的瓦解而衰微﹐但阿富汗的佛教艺术却一直繁荣到公元7世纪,此即後期犍陀罗艺术或“印度-阿富汗流派”﹐亦称巴米扬艺术。主要代表有巴米扬佛教遗迹﹑哈达佛寺遗址﹑丰杜基斯坦佛寺遗址等。这个艺术流派除继承犍陀罗艺术固有风格外﹐还较多地吸收了印度本土的传统,佛像脸形趋圆﹐衣衫变薄﹐以灰泥表现衣褶﹐并将印度的石窟建筑和巨型造像结合起来创立石窟佛像综合体,对中国新疆﹑敦煌﹑云冈的佛教艺术有重大影响。另外犍陀罗式佛塔也经中亚传入中国﹐和中国固有的楼阁形式结合﹐形成常见的多层宝塔。
『伍』 犍陀罗浮雕的风格有哪些特点代表作有哪些
犍陀罗浮雕的风格最初是古风式的,人物造型粗拙,头大身小,构图简单、平面化。代表作有白沙瓦博物馆藏的片岩浮雕《释迦牟尼初仿婆罗门》《奉献束草》等。
『陆』 犍陀罗浮雕的风格发展变化是怎样的
犍陀罗浮雕的风格最初是古风式的,人物造型粗拙,头大身小,构图简单、平面化。代表作有白沙瓦博物馆藏的片岩浮雕《释迦牟尼初仿婆罗门》《奉献束草》等。
稍晚的浮雕在表现技法上逐渐成熟起来,人物造型的比例变得协调,刻画也较为精细,其姿态高雅而静穆,构图追求单纯平衡,背景被处理成一片空白。这时的代表作品有白沙瓦博物馆藏的片岩浮雕《祗园布施》与拉合尔博物馆藏的片岩浮雕《佛教僧人》等。
更晚的浮雕(约2世纪)吸收了罗马雕刻的影响,注重对人物的性格特征、面部表情和身体动态的刻画,甚至出现了追求动感表现的早期巴洛克风格的迹象。
『柒』 犍陀罗地区出土的佛像雕刻具有怎样的风格特征
犍陀罗地区出土的佛像雕刻在两个时期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前期是在1~3世纪的贵霜时代,回雕刻采用为答当地出产的纹理细腻的片岩,希腊雕塑的影响非常显著;后期为约从4世纪~5世纪末的笈多时代,这时的佛像雕塑以石灰拉毛粉饰或粘土的泥塑为主,有时烧制成赤陶,印度风格浓郁。
『捌』 犍陀罗菩萨像具有哪些的特点
犍陀罗菩萨像很多是悉达多太子的形象,有些是左手持水瓶的弥勒菩萨,这些王子身份的菩萨,面部造型受到希腊艺术的影响,穿着贵霜时代印度王族的华丽服饰。上半身为裸体,手臂上带有项链,璎珞等装饰。下半身穿着印度式围裙兜蒂。
『玖』 什么是犍陀罗艺术
犍陀罗艺术是由来自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地区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前回356~前323)东答征中亚、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地区时所带来的古典希腊文化与东方(中亚和印度次大陆)文化融合的结果。
以希腊、罗马式装饰手法表现中亚和印度次大陆地区的题材,后来越过帕米尔高原流传到我国新疆西南部地区,为我国的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美术带来了希腊罗马风韵。
(9)犍陀罗的风格扩展阅读:
公元 1世纪上半叶,丘就却在大夏故地建贵霜帝国。至迦腻色伽在位期间,其国都亦迁至犍陀罗地区的富楼沙城(今白沙瓦)。他重视文化艺术事业,提倡佛教。犍陀罗遂成为西北印度的佛教中心,佛教艺术得到更大的发展。
大约从 1世纪开始,艺术家打破过去艺术作品不能直接表现佛陀的禁例,仿希腊神像创作大量具有希腊、罗马艺术特色的佛像作品,后世的考古学家即以它的出土地点命名为犍陀罗艺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犍陀罗艺术
『拾』 古印度的犍陀罗文化有什么特点
公元前159年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攻击了犍陀罗地区。犍陀罗位于今巴基斯坦北部印度河与喀布尔河交会处附近的白沙瓦谷地,这里曾是古印度共和国时代的十六列国之一,犍陀罗在历史上曾是联结中亚、西亚、地中海各国的交通枢纽,也是古丝绸之路集散地,因此,犍陀罗文化带有来自波斯、希腊、罗马的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