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音乐音阶各种风格 急急急

音乐是有12个音组成,有1,升1 ,2 ,降3,3,4,升4,5,降6,6,降7,7 组成,这些音也有他们另外的名称,叫音名,如:1234567 音名则是:C D E F G A B ,算上升降号一共是12个. 为什么出现了调的说法,是因为音乐为了更好的达到一种境界,或者说为了让歌唱者能完美的表现出来,于是就出现了调!有的人嗓子高,那调就可能会根据他的嗓子而定,在音乐中,音名的位置是不变的,C就是C,D就是D,该多高就是多高,为什么在有些乐谱中会出现1=C?或者1=D? 比如说1=D,则是我们起的1音,应该是D的位置,不知道你懂了没有?
另外,在中国古代,是没有这么多音的,音乐也会发展的,以前是5个音,现在则是12个音,据说12音阶是从国外引进,谁知道!
古代里,只有12356 这5个音,如果在一首乐曲演唱旋律中,你没有发现4 和 7,那么这就是一首中国风的歌曲,比如什么千里之外,或者菊花台,都是这种类型的歌曲,音乐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比如日本民歌,你随便哼哼,只要旋律中,没有2 和 5,味道就很象了!一样的道理....

2. 介绍“十二音体系”

http://ke..com/view/164695.htm
《十二音体系音乐》
这种音乐于二十世纪由勋伯格在欧洲兴起。十二音乐的体系很难用几句话来说明,简单地说,就是否定性的音乐,他所使用的是十二个半音,作曲时,把十二个半音组成的一个单位称为“音列”或“音组”,规定在一个“音组”中不得有两个相同的音,也不能缺少任何一个音。十二个半音的地位是平等的。任何一个音都是没有关系而独立存在。为了避免产生调性的感觉,在十二个音没有全部出齐之前,任何音不得重复。这任意出现的十二音的次序,就成了发展音乐的母题。

勋伯格1874年生于维也纳,1951年死于洛杉矶。他几乎是靠自学起家的。他是无调性音乐的鼻祖。他早期的代表作作品:《净夜》(1899年) 和《格雷之歌》(1903年)具有浪漫派和印象派的味道。1908年他作了三首钢琴曲是十二音体系作品的开始。

勋伯格在维也纳时期,培养了几位优秀的学生。其中阿尔班·贝尔格将十二音体系的理论发展为抒情式的。代表作有歌剧《沃切克》和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等。他的另一个学生安东·威柏恩是最激进的十二音体系作曲家,他在音响的使用方法上已经预示了走向电子音乐的方向。

勋伯格由于政治原因,于1933年移居美国。贝尔格于1935年去世后,十二音体系音乐逐渐衰落。勋伯格在美国指挥演奏的自己的作品,几乎都是年轻时所写作的。在他的两部管弦乐变奏曲中,其中作品第31号(1928年)是用有组织的十二音组写成。

瓦格纳的无终旋律,使音乐始终处在悬而不决的状态。音乐的稳定性被否定的结果就是传统的音乐思维基础--调性的崩溃。自古以来,大的战争常常是孕育新思想的母体,音乐和思想也是不可分割的。然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十二音体系在国际上得到推广。主要作曲家有德国的福特纳以及巴黎的莱包维茨等人。在意大利也有不少同路人。实际上今天的十二音体系已打破了十二音序束缚,许多作曲家以更为自由的方法灵活地使用十二音音组,因此又被称为十二音体系。

3. 音乐有几种风格

两种,一些音乐作品是通过人声表达的,这样的作品被称为声乐作品,有一些作品是用乐器演奏出来的,这样的音乐作品被称为器乐作品。世界上一切音乐作品都包括在“声乐”和“器乐”这两大类别里。

声乐作品又可根据其形式、风格的不同分成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等不同体裁。歌曲是一种小型的音乐体裁,包括民歌、艺术歌曲、通俗歌曲、儿童歌曲等。

从形式上可分成独唱、对唱、合唱、齐唱、联唱等。说唱音乐是指曲艺音乐而言,包括单弦、大鼓、清音、评弹、数来宝、琴书、二人转、道情、渔鼓等。

(3)第一首十二音音乐风格扩展阅读: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

例如:曲调,节奏,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音色等,构成音乐家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旋律和节奏。

4. 十二音体系音乐的介绍

这种音乐于二十世纪由勋伯格在欧洲兴起。十二音乐的体系很难用几句话来说明,简单地说,就是否定性的音乐,他所使用的是十二个半音,作曲时,把十二个半音组成的一个单位称为“音列”或“音组”,规定在一个“音组”中不得有两个相同的音,也不能缺少任何一个音。

5. 十二音音乐

十二音体系音乐
这种音乐于二十世纪由勋伯格在欧洲兴起。十二音乐的体系很难用几句话来说明,简单地说,就是否定性的音乐,他所使用的是十二个半音,作曲时,把十二个半音组成的一个单位称为“音列”或“音组”,规定在一个“音组”中不得有两个相同的音,也不能缺少任何一个音。十二个半音的地位是平等的。任何一个音都是没有关系而独立存在。为了避免产生调性的感觉,在十二个音没有全部出齐之前,任何音不得重复。这任意出现的十二音的次序,就成了发展音乐的母题。

勋伯格1874年生于维也纳,1951年死于洛杉矶。他几乎是靠自学起家的。他是无调性音乐的鼻祖。他早期的代表作作品:《净夜》(1899年) 和《格雷之歌》(1903年)具有浪漫派和印象派的味道。1908年他作了三首钢琴曲是十二音体系作品的开始。

勋伯格在维也纳时期,培养了几位优秀的学生。其中阿尔班·贝尔格将十二音体系的理论发展为抒情式的。代表作有歌剧《沃切克》和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等。他的另一个学生安东·威柏恩是最激进的十二音体系作曲家,他在音响的使用方法上已经预示了走向电子音乐的方向。

勋伯格由于政治原因,于1933年移居美国。贝尔格于1935年去世后,十二音体系音乐逐渐衰落。勋伯格在美国指挥演奏的自己的作品,几乎都是年轻时所写作的。在他的两部管弦乐变奏曲中,其中作品第31号(1928年)是用有组织的十二音组写成。

瓦格纳的无终旋律,使音乐始终处在悬而不决的状态。音乐的稳定性被否定的结果就是传统的音乐思维基础--调性的崩溃。自古以来,大的战争常常是孕育新思想的母体,音乐和思想也是不可分割的。然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十二音体系在国际上得到推广。主要作曲家有德国的福特纳以及巴黎的莱包维茨等人。在意大利也有不少同路人。实际上今天的十二音体系已打破了十二音序束缚,许多作曲家以更为自由的方法灵活地使用十二音音组,因此又被称为十二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