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祠堂风格
❶ 列举中国 现存祠堂
罗东舒祠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名“敦本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许村镇许村景区,建于明嘉靖年间。
龙川胡氏宗祠坐落在徽州绩溪县瀛州乡大坑口村东,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距县城12公里,龙川是大坑口的古称。
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里人兵部尚书胡宗宪倡导捐资扩建。
龙川胡氏宗祠以其强烈的徽派建筑风韵,屹立在中国古代建筑之林。其丰富的建筑文化内涵,叫人为之惊叹。1988年1月,龙川胡氏宗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名“奎光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镇南屏村。为南屏叶氏支祠。
又名“衍绪堂”,位于绩溪县城曹家井39号,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进行了扩建和修缮。
永嘉郡祠,原名刘氏宗祠,在碧莲镇上村。
八房祠堂,又称悌三祖祠,在枫林八房路。
孝思祠,在花坦乡廊二村,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坐西朝东,占地1200平方米,由影壁、门厅、两厢、戏台、正厅等组成,面宽17.82米,进深37.4米。东面开三组双扇大门,中门由基座开槽作为通道。戏台居中,单间亭阁式,顶棚设八角藻井,五重斗拱。正堂梁柱用材粗犷,柱础多为木质。明、次间12根经柱柱头齐平,俗称“十二平”,为他处建筑所罕见。该祠规模宏大,制作精美,为明代典型建筑。
❷ 现代祠堂怎么修
是实际上,因为面子问题导致了捐钱是有无上限有下限的。在修缮祠堂如果出的钱少,会在暗地里遭到众人的鄙夷。例如外屋刘氏修缮祠堂前第一次捐钱的默认下限是一千,第二次是两千,后面还有一次,大约是八百。例如一户人家里,有三个成年男性,那么每一次就需要捐出3*至少下限的钱。这对于一户人家来说,是一笔不少的钱,虽然是农村富裕之后才决定修缮祠堂的,但并不是所有人家都是非常富裕的。
而且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在农村的计划生育虽然实行了,但超生现象还是很严重,导致了如今成年男丁其实很多,每户人家都有三四个,更甚者十多个。这就使得每户人家需要出的钱非常多。
女性是不需要出钱,但是会号召外嫁女出钱。所谓外嫁女,就是嫁出本地的女人。外嫁女捐钱无论多少都可以,这才是真的没有下限。不过外嫁女捐钱之后名字会被刻在祠堂的碑上,所以捐钱太少非常不好看,还不如不捐。
忘了说,捐钱之后,一户人家只有一个男性的名字会被刻在祠堂的碑上,他一个人就代表了整个家庭,这个家庭的其他人,无论男女,无论成年与否,都不会出现在碑上。
祠堂修缮完成之时,会举行一次声势浩大的纪念仪式。比如外屋刘氏的祠堂完工之后,除了邀请各地的宗人,还把可以邀请的人、团体组织都邀请了一遍,比如惠州汉文化协会。
纪念仪式程序繁琐,其中需要众人参与的是三拜祖先,这个只有男性才有资格参与,其实只是大家拿柱香,在族长的指引下向祠堂拜三下,然后上香就完了。
❸ 祠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什么样的,为何永不消失
祠堂,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祭祀祖先,有的也是举行婚、丧、寿、喜的场所,或者是族人聚众议事的地方。在很多影视剧作品中有很多祠堂镜头的出现,尤其是那些大家族,一有什么大事情需要商量,大家就会聚集在祠堂里。
前年我去南方的一座古城旅游,就有兴见到了一个大家族祭祖。那场面非常的热闹,有专门组织祭祖仪式的人。整个家族的人在祠堂里面站成一排排,他们会根据支持人的吆喝进行相应的祭祀仪式。我当时就感觉整个场面很庄严、很壮观,这就是对祠堂文化的一种近距离的感受,只有亲自感受一下才能体会到它的意义所在。
❹ 我国哪处充满现代风格的建筑,是寺庙却“最不像寺庙”
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自从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后,便有了寺院这种建筑,而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被誉为“天下第一寺”,之后国内大大小小的寺庙数不胜数。不过,在众多寺庙中,有一个最为特殊的寺庙,是由两座古寺复建成一个现代化寺庙,建筑风格超现代化!网友:像个博物馆。
❺ 现代祠堂平楼式合适吗
不合适。还是要有一定祠堂特点,以区域民居。
❻ 祠堂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祠堂建筑设计和施工特点【作者:老夏】。祠堂设计一般也叫宗祠设计,或者叫家庙设计。祠堂的布局特点根据其面积大小一般分为单栋建筑,两进建筑,三进五进乃至七进或者更多进建筑,主要依据其面积来定,相应的常规的祠堂的建筑面积大约是在1000平米左右,属于中等的建筑面积,当然也有小于一千平米的,有上千平米的,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面积大小来决定祠堂的布局,这一步很关键。此外祠堂风格南北方的特点,同时也分各个朝代的特点,在这里我简要说明一下祠堂主要有以下几种建筑风格形式,
第一祠堂徽派风格,简单来说就是前面一栋仿古的门楼后面,配几栋建筑,前堂中堂后堂,再配天井的布局成为徽派建筑,
第二,明清风格,民居风格,有的地方也叫家庙风格及建筑特点,在祠堂内属于比较档次比较高的一种建筑风格,当然造价也会比较高,
第三种,祠堂的建筑风格有,汉唐是汉唐的风格是比较偏小,但有些地方有地域的,或者是民族文化的一些特点,它需要建筑民族特点,
第四,祠堂的风格在广东广西沿海一带的,中式的风格,也是比较普遍。也称为客家寺庙风格,岭南风格。
祠堂设计或者总体设计中最关键的要把握一下几点,根据祠堂的面积大小,祠堂布局,祠堂朝向,祠堂风水,还有祠堂的当地特色综合来设计。【作者:老夏。国家注册建造师,古建筑设计师,园林规划师】以上仅供参考!
❼ 农村祠堂设计
农村祠堂设计施工【作者,老夏】,首先要确定好祠堂规模面积,投资预算,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原则上选择专业的设计师来设计图纸,再找专业有资质的古建筑公司,才能有效的把图纸转化为实物。【作者,老夏。国家注册建造师,古建筑设计师,园林设计师】
❽ 姚氏大宗祠的建筑风格
姚氏大宗祠座北朝南,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祠堂为土木结构,三进二正官厅格,正中分祖厅、拜亭、官厅,两旁有厢房、走廊、内外天井、外阳埕,堂号为“保元堂”。祠堂屋顶装饰着潮汕嵌瓷,人物花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祠内有历代圣旨牌十块,有各国金漆贺匾四块,官厅屏风、祖龛案几、名人柱联四十对,雕梁画栋、金漆木雕、泥塑、青石麒麟浮雕、镂空的青石雕花篮4个和青石雕雌雄狮一对,工艺精细,美轮美奂,金碧辉煌,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❾ 家族祠堂在中国南方偏多,为何在中国北方却很少有
家族祠堂在中国南方偏多,而在中国北方却很少有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我国古代北方大多数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没有安定的环境。而南方相对比较平稳,二是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南方发展更加的迅速。三是文革的破坏因素,北方比较临近政治中心。
最后就是在文革期间,当时的祠堂也被列为重点对象,祠堂是作为打四旧其中之一的,所以被大批的破坏。而且北方更临近政治中心,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比较的大,所以北方有一部分店的祠堂也在这段期间被破坏了。而南方的祠堂受到的波及程度较小所以被破坏的数量也会一定程度上少于北方的祠堂,所以南方的祠堂数量至今要多于北方的祠堂数量。
❿ 祠堂文化的功能及现实意义(家谱国际)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我国乡土建筑中的礼制性建筑,是乡土文化的根,是家族的象征和中心。祠堂文化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它涵盖有祠堂、祠产、祠约、祠堂建筑规制、祠堂陈列格式、祭祀礼仪,以及宗谱家乘、行派世系、传记事略等广泛领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当前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祠堂变身为农村文化室、老人之家、农家书屋等,祠堂以其独特的存在演绎着现代文明。因此,在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中探讨祠堂文化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尤为重要。
一、祠堂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教化功能:是指以祠堂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对族众教育、感化的活动。
(三)维系功能:指祠堂文化起着统一族众的行为与思想的作用,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族众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二)规范功能:指祠堂文化对族众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起的约束作用。其作用在于根据特定条件,将某种方式予以肯定和强化,使之成为一种群体或标准模式,从而使社会生活有规则地进行。
(四)调节功能:通过祠堂文化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
二、祠堂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内容,现代社会中的宗族祠堂基本都已经剔除宗族传统内容中的糟粕,如何发掘其有利于当代社会的文化内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成为重要的任务。
(一)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祠堂这个特殊“载体”,充分利用祠堂资源,挖掘祠堂文化积淀和传统道德积淀,把祠堂变成为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阵地;在农村,群众对姓氏宗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较为强烈,许多祠堂都设立了诸如理事会、监事会、老人会等民间管理机构,其成员作为祠堂活动的“掌舵人”,为灌输新鲜血液、拓宽文化内涵、调解邻里纠纷、宣传思想道德和科普知识身体力行、不辞奔波,对社会安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祠堂文化作为地方传统文化,是最具个性特征的文化,有着突出的地域性,它所承载的是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积淀。不少村两委也不失时机地引导祠堂活动,发挥祠堂文化“以德育人”功能,培育时代道德风尚,为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祠堂阵地作了有益的探索。摒弃祠堂内的菩萨、神位等东西,在祠堂举办成年宣誓仪式、尊老爱幼、移风易俗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如设立计划生育婚育新风先进文化"七室一栏",即计生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书画室、活动陈列室、功德榜室、计生戏曲宣传排练室、计生宣传栏。不少祠堂引入功德榜、能人榜、成才榜、好样榜、寿星榜等"五榜",评选表彰各类典型,一年一评,未上榜的见贤思齐;有条件的祠堂可设置阅览室、电视室、棋牌室等活动场所,平时对居民开放,节假日可举办象棋赛和书画展等文娱活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特别是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保留古老的乡村祠堂风貌,发展旅游和休闲观光业。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日趋富裕,对年代久远、保存较好、具有一定建筑文化价值、体现地方特色的农村祠堂,加以保护和整修,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方,以祠堂为中心进行的旅游景点开发以及展览馆、博物馆的改造。通过大量的报道、图片或文字展示等,让民众加深了对祠堂历史、文化、建筑审美价值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村民对祠堂的保护意识。其合理的利用与开发不仅有利于文物的长久保护,并拉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摘自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