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国量化宽松政策

这问题这么难,给的分太少了吧。
我的个人理解,英国的量化宽松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目的是为了调整、恢复经济,这跟美国的经济政策有类似之处。
1.原因,世界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
2.英量化宽松证明了英国经济正处在危机之中,也证明了美国经济正在回暖,美元似乎是已近见底。
3.英国的量化宽松虽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对英镑的不利因素,但是它能够使经济恢复和调整,确是一项长久之计,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在美元回升时期的避险情绪对英镑造成的冲击。
4.个人认为,量化宽松执行的时间不会太长,一些评论是为了炒作美元的回升而发布的。

⑵ 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美国 英国 日本 欧盟已经先后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具体来说,“量化宽松”金融政策的

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是分成几个阶段性的,为了能够更好的给大家介绍,我们就以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为例,具体来看看到底是如何实施的。
1、零利率政策
这是量化宽松政策的起点,往往都是利率的大幅下降。利率工具失效时,央行才会考虑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从2007年8月开始,美联储连续10次降息,隔夜拆借利率由5.25%降至0%到0.25%之间。
2、补充流动性
2007 年金融危机爆发至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期间,美联储以“最后的贷款人”(央行的职能之一)的身份救市,收购一些公司的部分不良资产、推出一系列信贷工具,防止国内外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出现过分严重的流动性短缺。美联储在这一阶段,将补充流动性(其实就是注入货币)的对象,从传统的商业银行扩展到非银行的金融机构。
3、主动释放流动性
2008年到2009年,美联储决定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收购房利美与房地美发行的大量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在这一阶段,美联储开始直接干预市场,直接出资支持陷入困境的公司;直接充当中介,面向市场直接释放流动性。
4、导致市场长期利率下降
2009年,美国的金融机构渐渐稳定,美联储渐渐通过公开的市场操作购买美国长期国债,试图通过这种操作,引导市场降低长期的利率,减轻负债人的利息负担。到这一阶段,美联储渐渐从台前回到幕后,通过量化宽松为社会的经济提供资金。
5、金融危机后量化宽松无止境
全球四大央行自2008年以来已注入6万亿美元流动性,但似乎笃定还有很多年要继续大开印钞机,而曾经极具独立性的央行与政府间的关系可能随之改变.在又一波欧元区金融和银行业压力浪潮以及美国聘雇停滞后,富裕经济体在债务泥沼中越陷越深,每个人都将目光重新投向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等待它们再度力挽狂澜。

⑶ 除美国、英国、欧盟和日本、俄罗斯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有哪些大国仍在继续推动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加拿大、中国

⑷ 什么是量化宽松政策条件允许可适当举例。

量化宽松是一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其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等,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纾缓市场的资金压力。 美联储抛出第二次量化宽松当银根已经松动,或购买的资产将随着通胀而贬值(如国库债券)时,量化宽松会使货币倾向贬值。由于量化宽松有可能增加货币贬值的风险,政府通常在通货紧缩时推出量化宽松的措施。而持续的量化宽松则会增加通胀的风险。 在部分准备制下,银行保持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其余的资金可作贷款之用。从量化宽松的过程中增加的存款,银行可通过借贷,再创造出更多的货币供应,即存款倍数效应(deposit multiplication)。例如,假设存款准备金的要求是10%,量化宽松每创造$10,000,可产生的最终货币供应为$100,000。 量化宽松向本土银行同业市场提供充足流动资金,大大降低借贷成本,最终期望所有借款人都能受惠,以支持整体经济运作。一般来说,量化宽松可支持整体经济,并“有助纾缓或遏抑经济逆转的影响。” 虽然被形容为“开机印钞票”,但量化宽松通常只是调整电脑帐目。一个国家要实行量化宽松,必须对其货币有控制权;所以,举例,欧元区个别国家不能单方面推出量化宽松政策。 央行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放松银根:改变货币价格(即利率)或改变货币数量。多年以来,正统的货币政策一直以前一个政策杠杆为中心。然而,随着通胀率回落、短期名义利率逼近零点,从原则上说,央行可以后一种方式、即数量杠杆来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活动的是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如果经济处于通缩状态,那么即使名义利率为零,实际利率也会保持正值。2000年日本面临的情况就是如此--名义利率已降至零点,但在实际利率为正值的情况下,低迷的货币需求仍不足以令货币政策发挥效力。这就是过去所说的“流动性陷阱”。 央行放松银根的非常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央行可以通过与外界沟通或量化宽松等方式,培养短期利率将长期保持低位的预期。事实上,2001年3月-2006年3月,日本央行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再如,2003年8月,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在公报中称“适应性政策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也是此类放松银根承诺的事例。第二,央行可以扩大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以左右通胀预期。第三,央行可以改变其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如果投资者将不同资产视为非完全替代品,央行买进特定资产的操作就会对资产价格产生明显影响。就此而言,最好的例子就是长期美国国债。从理论上说,美联储可以大规模买进美国国债,以抑制收益率上升;日本央行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期间,就曾进行这种操作。上述三种量化宽松的方式虽然概念不同,但在操作上可以相互替代。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在当前几乎普及全球的非常规政策措施,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通货紧缩预期的恶化,但对降低市场利率及促进信贷市场恢复的作用并不明显,并且或将给后期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一定风险。 第一种情况,如果量化宽松政策能成功生效,增加信贷供应,避免通货紧缩,经济恢复健康增长,那么一般而言股票将跑赢债券。 第二种情况,假如量化宽松政策施行过当,导致货币供应过多,通货膨胀重现,那么黄金、商品及房地产等实质资产可能将表现较佳。 第三种情况,如果量化宽松政策未能产生效果,经济陷入通缩,那么传统式的政府债券以及其他固定收益类工具将较为吸引。 量化宽松极有可能带来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央行向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不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但是,一旦经济出现恢复,货币乘数可能很快上升,已经向经济体系注入的流动性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将直线飙升,流动性过剩在短期内就将构成大问题。 量化宽松政策,不仅降低了银行的借货成本,也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借货成本。现在全球同此凉热,各国政府都在实行超低利率,其本意是希望经济迅速复苏。但结果事与愿违,那些本该进入实体经济的量化宽松货币,在有些国家却流入了股市,比如美国,在经济基本面根本没有利好的情况下,股市却扶摇直上,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一度冲破11000点,10月18日创下11143.69的高点。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减少对外需的依赖性,扩大内需特别是对消费内需和对服务业发展的特别强调,即是应对中国汇率问题采用的中医方法,不能依靠单独的一项措施来发挥特别大的作用。他认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从全球角度来讲则不一定是优化选择,可能会产生其他副作用。他还表示,宏观经济上保持平衡,但不可能完全杜绝利差汇率带来的套利投机。 周小川说,应对中国汇率问题有中西医之分,西医治病有理论和实证的基础,吃药很快就会见效;而中医药效会慢一些。减少对外需的依赖性,扩大内需,特别是对消费内需和服务业发展,表明有点像中药,是好几味药。 他认为,解决贸易项目不平衡的问题,其中汇率是一项重要政策;扩大内需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扩大内需需要解决劳工工资的提升和能源资源价格进一步反映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问题。随着环境成本真实化,制造业真实成本也反映出来;还有就是对于出口退税等政策的把握问题。过去中国在调整国际收支平衡的时候,重视出口退税的调整,后来发现有不少副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和国际上公平的原则有冲突。 周小川称,用中医比喻有三层意思,一是激进还是渐进,二是关于在反馈基础上的动态调整和试错,三是不依靠单独的一项措施来发挥特别大的作用。 对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周小川说,中国人民银行在多种国际场合已与美联储进行了多种沟通。 周小川说,新一轮量化宽松对创造美国就业和保持美国本土低通胀有好处。如果说美国经济复苏较弱,失业率相对高且通胀率水平较低,从这种目标出发,在美国政策利率很低的情况下,采用适量宽松的政策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问题在于美元是一种国际性货币,是储备货币,其不仅有储备目的,全球相当多的大宗商品交易都用美元,投资和金融市场的交易也使用美元。因此,一项政策对于美国本土也许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但从全球角度来讲则不一定是优化选择,可能会产生其他副作用。 他强调,中国目前外汇体制对资本项目有管理,不正常资本项目的流入要么进不来,要么绕道而行。在绕道的过程中有管理措施控制。还有一个措施就是在总量上进行对冲,如果短期的投资性资金进来的话,将其放到池子里而不进入整个实体经济,等其撤退的时候让其从池子里流出,这在宏观上可以减少资本异常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这还会引起另外一个问题,资本进来了又出去了,在这个过程中会找到了机会,比如说利率差别,货币汇率的运动等,这就有可能有投机性的收益。”周小川说,对于这个问题,一方要面看到总量控制的重要性,一方面还要看到这个世界上有套利的机会,总是会有人去做这些事情,这几乎是防不胜防。 周小川强调,宏观经济上保持平衡,尽量防止通过套利等机会来投机,但这不可能完全杜绝。综合来看,美国量化宽松的政策对全球的影响需从多种角度来看。 例子:当以减息来增加货币供应行不通的时候,央行便可能推出量化宽松措施;通常在利率接近零的时候出现。其中,日本银行于2000年代初期实行量化宽松以对付通缩。针对2007年开始的环球金融危机,美国联邦储备的伯南克以量化宽松手段应付。英国也同样以量化宽松作为金融政策以减低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11月美国也采用量化宽松措施以刺激本国经济。 请点赞

⑸ 为什么欧洲央行执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要不美国大约晚了6年

参考消息网1月26日报道
外媒称,法兰克福与华盛顿的时差是6小时,但欧元区与美国之间的差距有时却是6年,这是欧洲央行推出非常规货币刺激措施与美联储2008年末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之间的时间差距。欧洲央行上周通过的这一计划的目标是刺激疲软的欧洲经济:提高通货膨胀率,推动经济发展。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1月25日报道,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22日宣布欧元区从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每月600亿欧元的国债和私债购买计划,这是向欧元区金融命脉注入流动性,数额逾万亿欧元,目的是应对持续的通缩压力并促进经济复苏,使通胀率接近2%的目标。
在这6年时间内,美国经济摆脱了大衰退。2008年美国GDP下降2.8%,但是截至去年9月,经济增长2.7%。2014年创造就业岗位295万个,失业率连续5年下降,现在维持在5.6%。英国去年经济增长3.1%,失业率下降至5.8%。
而与此同时欧洲经济却在蹒跚前行,看似已经停滞:2014年第三季度增长0.8%,在西班牙等国家失业率仍然高居不下(23.7%),物价下跌程度令人警惕(下降0.2%)。这让人担忧欧洲经济会“日本化”,日本经济低迷状态已经持续了20年。
报道称,自从危机爆发,欧洲央行、美联储、英国和日本央行都采取了各自的应对措施:降低利率、购买资产、银行存款负利率等等,以确保流动性,避免金融系统瘫痪。欧洲央行保留了一颗子弹:大规模购买主权债券。
这一政策的风险之一是会导致通胀,但是只要能创造就业,美联储认为这个风险就不足为忧。以德意志联邦银行为基础和仿照对象的欧洲央行却成为通胀梦魇的囚徒。根据欧洲央行的法规,必须维持欧元的价值和物价的稳定。但是对通货紧缩的恐惧以及物价持续下跌打击经济,迫使德拉吉采取行动。
其实最深层次的困扰是怎样的政策组合才最有效,是美国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还是欧洲传统的紧缩政策?以及欧洲央行在模仿同行方面为何晚了这么久。西班牙对外银行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胡利安·库韦罗认为造成这个迟缓的原因在于两个货币机构的法规不同、经济结构不同、职权不同,其他央行只需购买一个国家的债券,而欧洲央行决策需要征得19个不同国家同意。
专家指出,美国的刺激政策取得了积极效果:货币从天而降,降低了个人和企业的融资成本。美国的融资渠道市场占80%,银行占20%,而欧洲的比例正好相反,这很可能会使欧洲央行的政策效果受到限制。此外美国还有财政刺激政策辅助,最后美国走上了增长道路,通胀率也没有高涨(0.8%),现在美联储正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而在日本,相似的政策却不能避免让国家陷入经济滞涨。
英国班戈大学经济学教授圣地亚哥·卡尔沃表示,在欧元区,这种流动性注入“将降低债务成本,让欧元贬值”,他同时指出,如果没有财政措施配合和改革,政策效果将是有限的。库韦罗认为,德拉吉的举措将推动欧元区经济发展,让通胀率接近2%,其他分析人士认为,它将推动通胀率上升0.5%-1%。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欧洲央行在2010年或2011年推出这一计划,欧洲就不会经历破坏力如此巨大的二次衰退,利用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间接支持了成员国的政府债务,如果这发生在两年前,就可以避免投资者惊恐撤离、不再购买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等危机国家的国债。欧洲央行应该在危机爆发后就采取行动,但是它对形势严峻程度估计不足。现在德拉吉的流动性注入是对传统教条者的挑战,但在2008年时任美联储大大伯南克曾经说过,量化宽松在理论上行不通,但在实践中行得通。

⑹ 如何看待“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美国、英国、日本纷纷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本周欧洲央行也将公布利率决定,欧洲是否也将由此开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格外引市场关注。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在当前几乎普及全球的非常规政策措施,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通货紧缩预期的恶化,但对降低市场利率及促进信贷市场恢复的作用并不明显,并且或将给后期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一定风险。
所谓量化宽松,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与利率杠杆等传统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被视为一种非常规的工具。
2001年至2006年间,在通货紧缩的长期困扰下,日本中央银行曾将政策利率降至零并定量购买中长期国债的政策就是一种典型方式。这些政策的最终意图是通过扩大中央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表,进一步增加货币供给,降低中长期市场利率,避免通货紧缩预期加剧,以促进信贷市场恢复,防止经济持续恶化。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经济体需求持续下降,为应对危机和经济衰退,主要经济体央行大幅降低基准利率,部分已至零附近,但金融市场风险溢价仍居高不下,信贷市场紧缩严重,通常的以短期利率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在此特殊情况下,以量化宽松为特点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成为主要中央银行对抗通货紧缩、稳定经济的必要手段之一。除欧央行外,目前主要央行已采取“量化宽松”等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
不过,尽管全球多个央行采取了这一特殊货币政策,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在其《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撰文指出,在国际金融市场尚未恢复稳定的情况下,这些非常规政策措施对降低市场利率及促进信贷市场恢复的作用还不甚明显。同时,这一政策还蕴藏着较大的风险,对国际金融市场及全球经济可能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认为,如果全球中央银行在经济复苏时不能及时回收巨额流动性,可能再次埋下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的隐患。近年来通货膨胀带有明显的全球性,某个主要中央银行出现政策失误就可能给全球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
“毫无疑问,主要央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开启,将带来全球通胀的风险。”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张其佐认为,前期美联储开启印钞机,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形成美元走软、商品价格上涨的局面。
此外,还加大了主要货币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认为,尽管前期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保持升值,但美联储3月18日大量购入债券的声明一度引发美元贬值。随着更多经济体采取量化宽松等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主要货币汇率贬值风险可能加大。
最后,对主要经济体债券市场产生影响。专家指出,大规模购买中长期国债和增加购买普通机构债的政策,短期内或能维持债券收益率在较低水平,但从中长期看,随着金融市场趋于稳定、经济逐步恢复,通胀预期强化、利率上升、中央银行回收流动性等因素可能导致债券价格大幅调整。

⑺ 为什么美国必须举债,才可以量化宽松

要了解为什么举债,就必先了解为何量化宽松的源头

08年次贷危机,为了应对这场危机,美联储除了降低联邦基金利率外,还迅速推出了一系列的紧急贷款和量化宽松政策。这些政策的创新性和政策力度在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足以反映这场危机的严重性。由于多数公众不了解这些新型货币政策的细节和逻辑,不少人把美联储的紧急贷款和量化宽松政策简单等同于通过滥发货币来转嫁危机。
介绍量化宽松这种非传统政策工具前,必须先了解下美联储平时如何通过调节利率稳定经济。尽管美联储备受大家关注,很多人对美联储的利率政策究竟如何影响美国和全球经济并不清楚。比如有人认为美联储控制着美国所有存款和贷款利率。但实际上美联储平时只控制一种特殊的短期利率(联邦基金利率)。其他利率,比如银行付给储户的存款利率,汽车贷款,住房贷款利率等,都是由市场自行决定。
当然美联储每次调节联邦基金利率时,其他利率也会随之变化。但这种利率间的传导关系由市场来决定,而不是美联储。比如银行对储户的存款利率以及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利率,都是银行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来自己决定。从这个角度讲,美联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有很大局限性,受诸多限制。因此美联储并非象有些人想象那样,在金融市场中大权在握,无所不能。
美联储要求所有在美国吸收储户存款的金融机构都必须存一部分资金在美联储。这个资金账户被称为储备金账户。根据美联储要求,每个机构的储备金账户余额不能低于它所吸纳短期存款的一定比例。这个比例被称为储备金率(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中国也称为存款准备金率。如果某个金融机构的储备金低于要求,必须想办法筹集资金补足。
相反,如果储备金高于美联储要求,多余的部分被称为超额储备金,可以随时取走。正常情况下,储备金不足的银行可以向有超额储备金的银行短期贷款,补足储备金的要求。市场上这种金融机构间为满足储备金要求而进行的短期贷款利率被称为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

美联储通过调节联邦基金利率这种短期利率,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其他短期利率(比如短期国债利率,商业票据利率等),然后进一步改变长期利率(如住房贷款利率,汽车贷款利率,长期企业债券利率等)。
长期利率变化会影响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利率下降时,企业投资和家庭消费的成本降低,促进投资和消费增长。因此在经济衰退时,美联储通过降低利率来支持经济增长。反之经济过热时,美联储会提高利率降低投资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