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极简主义和简约风格的区别和关系

极简主义是一抄种设计风格袭,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
简约主义是什么?一种时尚潮流?一种文化倾向?一种艺术家理想主义的探索?还是一种美学定义或是一种哲学教育?它可以是以上的全部,也可能什么都不是。它是一种被建筑师、画家、音乐家、作家在过去几年中不断提及的现象———总是和“简约”或“简约主义”放在一起应用在时尚及当代艺术的理想主义运动中,成为一种思想方法。

『贰』 极简主义的服装风格为什么会兴起

什么是家居风格?家居风格就是一个家的装修格调,简约、现代、地中海、欧式、美式、中式、田园,总有一种风格是你的“菜”。以往,人们比较喜欢浓墨重彩的装饰风格,因此欧式、美式、田园等装饰风格颇受青睐。但是,近年来,无论是各大媒体的报道还是各大装修案例网站还是都在大推特推“极简主义”家装风格,甚至连一线家装设计师的作品中也充斥着“极简主义”,似乎突然之间“极简主义”家装风格开始大行其道。 “极简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装修风格呢? 一位知名设计师曾这样注解,极简主义装修风格就是“简单到极致,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的优雅,愉悦轻松的视觉体验。”。如果说,一般的家装设计风格是做加法,将各种元素一点点的加入住宅中,那么极简主义风格就是在做减法,将设计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等简化到最少的程度,意在追求一种简洁、放松的生活状态。 极简主义风格是最近才开始流行的吗? 事实上,追溯起源,极简主义是二战之后六十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致。极简主义并不局限于艺术或设计,它是极简主义者奉行的一种哲学思想,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极简主义不仅仅体现在装修上,还体现在服饰、汽车、建筑等方方面面。运用到家装中就是现在所推崇的极简主义家装风格了。 可以说,极简主义家装风格从诞生之日起,就已经风靡。只是随着各种风格的出现,其势头有些微弱。毕竟极简主义并不是一种张扬的风格,因此始终像山间的兰花一样,静静的开放,等待会欣赏它的人。 为什么近年来极简主义又重新唤起了现代人的喜爱呢? 每一种家装风格的盛行,都与当时人们的社会环境和心境有关。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的自我满足的欲望膨胀,豪华的奢华的复杂多变的装饰风格最能迎合当时人的心理,因为非常受欢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这些繁杂的装饰开始厌倦,开始觉得“俗气”。就像时装一样,一开始接触时尚总是往身上堆砌大牌,堆砌装饰物,等到对时尚有了一定理解后就开始追求简约的搭配。在这种大环境和心理下,人们对家装的喜好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 你会发现,很多人在给家里装修时买的“杂七杂八”的东西少了,雕梁画栋的装饰品没了,黑白色、米黄色、银灰色的色彩运用的多了,棱角分明曲线七弯八绕的家具也换成了流线型、圆润型的家具。同时,木质和皮质成为极简家具的基本材质。 家装风格的流行趋势瞬息万变,但无论怎么变,人们对于放松自然的生活状态的追求是不会变的。因此,极简主义风格永远有它的市场。如果你正在规划自己的家,不妨删繁就简,多一点的空间留给自己。家具也好,装饰风格也好都是生活的调味品,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人。

『叁』 极简主义也可以做出高级感,你知道哪些极简设计的小众品牌

除了我们能够耳熟能详的h&m,zara, mango,还有许多小众的品牌。

比如,我记得我第1次听说这个品牌的时候,还是三年前关注了一些美国的时尚博主,通过他们的推荐我知道的这款品牌,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让穿衣服的人可以在外观上面感受到设计的永恒之感,换句话说就是不论什么时候穿都不会过时,你想要的基础的T恤毛衣,鞋子,衬衫都可以在这个牌子里面找到,价格一般都在20~250不等,质量可能不是很高,但是非常舒适,穿起来很亲肤。



当然,其实很多小众的品牌都在等我们去挖掘,淘宝上的很多极简风格,同样也很好,如果你实在不知道怎么挑选,可以细细的看一下那些买家的评论。从中仔细对比,挑选出中意的衣服。

『肆』 什么是简约主义(风格)

简约主义源于20世纪初期的西方现代主义。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大师Mies Vander Rohe的名言“Less is more”被认为是代表着简约主义的核心思想。简约主义风格的特色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但对色彩、材料的质感要求很高。因此,简约的空间设计通常非常含蓄,往往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
简约主义的前身实际上实际上是减少主义,那时候减少主义的风格特点是:按照“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进行艺术创作。在当时,这种风格在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但是,简约主义作为一种主流设计风格被搬上世界设计的舞台,实际上是在20世纪80年代。它兴起于瑞典,虽然在之后的10几年,出现了解构主义试图打破这种设计理念,但是,人们渐渐渴望在视觉冲击中寻求宁静和秩序,所以简约风格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精神内容上,都迎合了在这个背景下所产生的新的美学价值观。
发展

作为学习建筑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现代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阿道夫·卢斯、勒·柯布西埃、密斯·凡得罗、莱特)时,感到自己对各种事物有了一个全新的看法,开始了一种完全不同以往的生活。我意识到那些现代主义的建筑师们与同时代的画家、哲学家、音乐家(所谓的世纪变革先驱)相同,都在寻找本质,寻找研究对象、材料、形式及空间的真正价值。每一个现代主义者都在用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寻找同样的东西:精髓及本质。请注意我用的动词是“寻找”(tosearch)而不是发明,是要发现那些客观存在的但却往往被其他运动的影响而掩盖了的东西。
生活的变化是如此巨大,我甚至开始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女人的美丽。在那之前我认为女人的美是由她精心妆扮的外貌决定的,这如同对过去建筑的评价是根据其是否符合五种经典柱式以及其附加的装饰物来进行的。
阿道夫·卢斯(AdolfLoos)在他的“装饰与罪恶”一书中大声疾呼结束装饰。
柯布西埃(LeCorbusier)定义建筑是“饶有趣味地利用光照组合空间”。在他的建筑五原则里,他主要强调了自由,让空间和形式摆脱那些阻碍人们真正欣赏它们的干扰,而表现出它们自己的本来面貌。不过他对装饰元素也作了一些让步,比如“遮挡措施”,只是它有明确的功能借口。
密斯·凡得罗(MiesVanDerRohe)(提出了“少就是多”的名言)在现代主义者的同事们中最为激进,虽不像柯布西埃那样多产,却更具革命性。从防止对任何空间进行重复解释或产生误解的角度来说,他认为:少就是任何多余的东西都不要。
在各种文明或者文化的高峰期,在历史的每一个阶段,人类都试图使自己从多余和繁琐中解脱出来。我们可在建筑、艺术、音乐甚至技术中看到这种现象。从这些繁琐中解脱出来就是一个成熟的过程。另一方面,在消沉期,社会的艺术表达通常会用相反的方式隐藏起来,屈服于进行装饰的诱惑代替了创造。
伟大的意大利画家弗拉·安吉利科(FraAngelico)曾说过:“真正的财富包括怎样用很少的东西来获得快乐。”400年后,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写道:好的建筑师与不好的建筑师的不同在于,不好的建筑师总是屈服于各种诱惑而那些好的则会拒绝。
通过这种思维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东方文化在探索事物的本质、引人深思及鼓励平和方面已经达到了顶峰,比如中国画中的留白本身就是一个构图元素。
另外,日本人把安于贫乏称为“侘”。这是一种道德和美学的法则,就是珍视简朴的美学价值,从而达到精神上的平和与卓越。
通过最简约的表达手段达到最好的表达效果一直是各个不同领域的创造者的目的。彼得·赞特(PeterZumthor)说:“从一个过分混乱的环境到一个十分简单的环境,这样的感受是令人震惊的。”事实上,在图像、形式和声音过度饱和时,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及筛除成为最有说服力的举措。
不过在建筑中,有关于此的争论充满了矛盾和似是而非的论点。从一个简单的整体来看,简单的形式会有建造上的困难,看上去越简单的建筑实际上需要越细致的设计及更多匠人的手艺,实际上简约主义的建筑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建。
理念

简约主义风格理念的基础仍然强调对空间功能的需求。对于室内空间功能的需求是现代主义的理念基础,以功能为前提,设计形式要追随功能的设计思想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遭到以美国建筑师文丘里(Venturi)为首的后现代主义的质疑。针对现代主义过于强调功能而使的建筑空间单调、呆板的弊端,后现代主义提出了采用装饰、设计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的设计思想,在当时成为设计创新的理论根据。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作品主要关注外在形式的艺术效果,艺术品质逐渐超出了空间的功能性,由于装饰的过度、繁琐与现代快节奏的社会需求相矛盾,使得后现代主义很快就消沉下去。在我国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设计领域也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经过一段所谓“欧陆风”的繁琐装饰时期
简约主义厨房的一大主要特点就是形式简单
简约主义厨房的一大主要特点就是形式简单
之后,设计界重新感受到现代主义的时代魅力。简约主义设计风格由于延续了现代主义追求简洁、强调功能的设计精神,随时代的发展对现代主义简洁方面的理念又有了深化和发展,很快在我国当代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中得到认可与积极实践。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设计的国家大剧院、以香港设计师梁志天为代表的大量室内设计作品对于我国当代的简约主义设计实践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他们作品中的共同点都是以完美的功能使用和简练的空间形态来体现自己对简约主义风格的理解。任何一个空间环境中,人永远是主体,对于空间功能的合理使用,以及人在使用任何设施的方便性是简约主义风格的核心。简约主义风格的室内设计不是要表现设计师的个人设计能力,最主要的是要创作出的空间舒适、实用,空间华而不实,脱离使用功能,再漂亮的设计也不会是现代的。整面墙的所谓简练;对图片的简单模仿;“形式主义”被强化等等,其实质都是对于简约主义设计风格的表面理解,仅仅是在形式上维持和夸大简约主义的某些特征,抓不到简约主义的精髓。因此,在室内项目设计之前,我们很多设计师需要静下心来,先认真研究空间环境的功能需求之后再进行功能布局,把合理解决功能使用依然放在创意的第一位,强调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突出空间内在的魅力,真正领会简约主义设计风格的本质,这样才能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氛围。
特征

简约主义风格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简约主义是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少就是多”(Less is more)设计思想在当代的体现,是当代室内设计实践中重要的风格倾向。现代主义风格产生在对矫揉诏作的巴洛克风格批判基础之上,现代主义自身就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简约主义风格否弃了现代主义曾极力推广的国际样式,追求以人为本、人的舒适、环境品位为设计前提,吸收了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设计流派的理念精华,延续了现代主义的设计精神,符合时代的要求。21世纪的室内设计不再是纯粹的艺术展现,室内设计师需要和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共同工作,以丰富室内特征的多样性、时代性。而简约主义风格的室内设计需要设计师们更加关注生活,关注媒体信息,积极回应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从中获得设计灵感。一方面,新材料的发明以及建造技术的完善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与室内设计风格的变化与发展。体现材料肌理的形式美感,是人对自然形态的向往,也是简约主义风
简约主义就是把设计简化
简约主义就是把设计简化
格对时代特征的直接反映。简约主义风格在装饰材料的使用上更为大胆和富于创新,许多中外设计师在努力尝试新的材料构造方式,通过简洁的表皮组合反映出丰富的视觉感受,结合时尚的影响与多媒体的运用,反映大众对时代的要求,将看似极为普通的材料以新颖的构造形式展现,赋以材料新的生命。瑞士设计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组合是简约主义的代表,他们的作品主要特征体现在对材料的使用上,通过材料的精巧设计使简洁的材料组成的形态表皮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例如其作品“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和“鸟巢”是简约主义风格的室内设计对于时代发展要求的完美诠释。另一方面,为了体现时代特征,简约主义风格的室内设计更要求装饰细部精巧、工艺突出,这是对科技发展的更高要求,精致的工艺是表现简约主义风格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体现时尚与品位的重要特征。简约主义风格的时代特征还表现在满足空间物理功能的基础上更重视人的心理功能;同样需要考虑“健康设计”理念、需要良好的通风设计,强调室内、外环境的交流;强调充分利用原建筑结构进行简化装饰,积极探索符合时代发展的室内设计形式。
形式

简约建筑在形式上进行组合,它在视觉上的轻巧往往是在与厚墙及大块的木材等各元素的对比下形成的。
简约主义设计不断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并保持自然材料的原始形态,从感觉上尽可能接近材料的本质,构筑也就回归到构筑的本来意义上。
简约主义建筑是令人信服和引人注目的,其通过它的谨慎判断和简单性达到了它的最大的效果。有一种对立的现象是庞大的地方却不需要很多的保养。没有装帧、线脚,以及元素缺失被解释为它对未来的某种承诺,构造的精确使建筑在开始的阶段很贵,但只有这样才能在时光的流逝中使它自己有抗拒磨损及老化的防卫能力。
取消了装帧、门楣和隔墙,没有装饰物或其他杂物,空间成为主导者。那些缺失的装饰,被削减的细节,使得结构揭示了建筑作为一种纯粹的价值而存在的意义。简约主义的建筑因为它对室内周到的关心而与传统建筑方式相联系,都是由建筑师设计整个项目的每个阶段和细节。
除了把简约主义作为一个时尚潮流来解释,关于建筑的普遍想象,以及建筑师设法接近概念的想法,引导我们进行了关于简约主义建筑的讨论。
当下对我来说,美丽的女人是朴素而自然的,能够抵御时尚及化妆的诱惑。一个女人的美丽与人工装饰无关,而是由她的精神和内心世界决定的。

『伍』 极简主义和简约主义是一样吗

当然不是,极简主义是一种设计风格,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
简约主义是什么?一种时尚潮流?一种文化倾向?一种艺术家理想主义的探索?还是一种美学定义或是一种哲学教育?它可以是以上的全部,也可能什么都不是。它是一种被建筑师、画家、音乐家、作家在过去几年中不断提及的现象———总是和“简约”或“简约主义”放在一起应用在时尚及当代艺术的理想主义运动中,成为一种思想方法。

『陆』 乔布斯的极简主义诞生了苹果,装修中的极简主义效果如何

极简主义来自于人类内心精神和心理上的渴望,尤其是在当前,物质富裕的繁荣社会,体检是一种理念上,对于简朴自然的回归。但是又不同于简单的回归。它是跳脱了一种繁复的进程,让我们获得自身的检讨与客观对待外界事物的一种高层的精神行为,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净化或者进化。

所以现代简约主义和极简主义并行成为了时尚生活的风向标,也成为一种非常实用的生活哲学,包括体现在装修上。

节俭主义在装修上的表现就是用轮廓鲜明的线条感勾勒出空间感,非常的时尚。

如果你看到了极简主义风格的装修,你也会喜欢。

『柒』 日本流行极简主义 这究竟是怎样一种生活方式

这篇名为《极简主义者的信仰》的文章诠释得很好。

位于德国东柏林的赫尔曼双子塔大厦里面,有一间普通的卧室。阳光从宽敞明亮的落地窗照射进来,房间里所有的摆设只有一张白色床铺和一盏黄色的落地灯。除此之外,再无他物。这就是德国女建筑师伊娃•玛利亚•斯特德尔在东柏林的家。她在里面生活和工作,却不像其他设计师那样拥有琳琅满目的成堆物品。先不要惊讶,伊娃既不是某些东方宗教的信徒,也不是节俭的苦行僧。她只是一个极简主义风格的设计师,并将这种极简主义的审美观变成了她的生活信仰。

没有多余的摆设,将生活用品精简到最少。伊娃说,“这种极度削减的方式,使人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房间里那些为数不多的物件上。这种环境令人心绪平静,也使你的感官更敏锐。”这便是极简主义者的基本信仰。同样信奉极简主义的还有我们伟大的乔布斯先生。据说,乔布斯生前拥有的物品非常少,除了一年四季穿的黑色上衣,就只有一套昂贵的音响设备。乔布斯同样也是个禅宗信徒,物品的削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心灵的干净。没有杂物,没有杂念,于是便有了至美的境界。苹果简约时尚的产品风格和企业文化,和乔布斯的理念是分不开的。可以这么说,正因为乔布斯的简约,才能有苹果的风靡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垃圾泛滥的年代。每当你眨一下眼睛的时候,全世界就有数千部手机、数千台电脑、以及成千上万的衣物用品被运往垃圾站。这些物品并不是因为丧失了使用功能被丢弃,而是因为企业发布了更新的版本来替代它。这些新的版本,不过是企业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而编造的一些故事,并用各种现代传播方式哄着消费者为它买单。而这些所谓更新更好的东西,用不了多久,也会变成垃圾车上的昨日黄花。那么,消费者获得的是什么呢?生活品质的真正提升?还是时尚体面的炫耀资本?是内心愉悦的温和享受?还是无穷无尽的购买欲望?是品位?是质地?是需要?是自我个性的表达?还是泡沫?是快餐?是追风?是人云亦云的不甘落后?

物质的泛滥涉及的不仅是环保问题,还有我们的心灵问题。广告奴役与催化着我们的购买欲,购入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为此,我们拼命工作。用100个小时的加班换来一只驴牌包包,然后再用更多的时间去换取钻石项链、豪华小车,也许只是为了广告里的一句宣传词。曾经的曾经,当钻石还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的时候,人们生活得也很好。后来,经过某家钻石公司的洗脑,说钻石是爱情的代言,于是我们的生活目标中多了一项:钻石。后来的后来,当越来越多的行业给人们洗脑,我们的生活目标开始变得无比庞大,包括服装、手机、香水、数码、小车、美容按摩、星级酒店、到此一游。唯独少了:理想。在物质的层面上我们知道自己要这个要那个,什么都要。而一旦回归到本质的层面,却一片茫然。我们对于自己的生命观念和时间观念一无所知,我们对周遭的感知力日益减弱,有时候甚至还不如一只小猫。这一切全赖于物质的异化。我们用生命和时间换取着并无意义的工业化复制品,而这些复制品全变成了负担,因为我们要用更多的时间来收拾、使用、打理这些复制品。当我们抱怨被生活的琐事埋没的时候,也许正是被自己的物品埋没了。这便是物对人的异化。

因此对极简主义者而言,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更能分辨出自己不需要什么。他宁可花100000元去买一幅心仪艺术家的画作,却不会花4000元去买一台自己并不需要的平板电脑。因为物品必须是为自己的生活理想服务,而不是为了物品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理想。台湾作家舒国治,至今租房,家里甚至没有冷气和电视机。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在是颇为寒酸,但却是舒国治幸福生活的基础。他白天在高档酒店里和朋友喝着昂贵的葡萄酒,晚上在干净的房间里美美地入睡。没有多余的东西打扰。走路、吃饭、喝茶,实在是惬意。把自己从外物中解放出来,于是培养了丰硕的内心。他的这种生活理念,却成了台湾文艺青年争相效仿的时尚。

除了在物质领域,我们需要将自己从无穷无尽的物品中解放出来;在生活中,我们还需要精简自己的生活,从无穷无尽的欲望中解放出来。现代人没有太多的兴趣爱好(如果上网看电视购物聚会吃饭都能算兴趣爱好的话我就无语了),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我们的时间除了用在加班赚钱和逛街花钱之外,全都耗在了开心微博肥皂剧上面。关了电脑,闭上眼睛,顿觉人生虚无。只有在偏远的乡村,还能见到各种民间艺术带给生活的乐趣,那是一种可以细细品味的乐趣,那是一种可以与生命共长、与时间共舞的乐趣。而在都市,书法诗歌舞蹈美术,全都变成了少数人的专利,或是曾经拥有的过往。不仅是艺术,我们的理想,曾经的追求,全都败给了现代性。现代性催生了欲望,挤压了宁静自在的内心。我们染上了各种隐,上网成瘾、游戏成瘾、购物成瘾、看电视成瘾。如果有人,没有以上种种的瘾,他该多么自在啊,能够专注于做自认为重要的事情,比如种花养鱼、比如研究摄影、比如专心创业,他的每一分钟都活得其所,不会感到人生蹉跎。

然而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没有如此境界,因而生活杂乱无章。一会儿跳跳舞,一会儿学学小提琴,一会儿去教堂听弥撒,一会儿又跟人家烧香拜佛去了。欲望无穷无尽,什么都想做,最后什么都没有时间做。回想起来,觉得自己若有所失。因此,不妨放下所有的事情,让生活回归空白,在没有任何事情干扰的情况下,我们的内心会显现出来,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以及这一生要如何度过。如此,才能遵从我们的内心,随心所欲地生活。

综上所示,极简主义不是禁欲主义,它并不禁止我们的欲望,而是把我们从各种压迫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好地生活。极简主义也不是苦行僧主义,它并不否定物的作用,而是要更好地利用物,为生活本身服务。它关注生活本身,抵制物的异化。

我不是一个极简主义者。我本人也正因为生活的繁杂无章而时时充满着困扰。虽然一直想要扔掉房间里并不必要的东西,我的房间仍然是日益拥挤;虽然禅宗师傅教导我们要万缘放下,我仍然是诸念四起。但我相信极简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和禅宗一样,是一种引向至美境界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