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和形体的区别之间都有哪些区别

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女孩子来说,是非常注重自己的身材的,因为在当下这个社会中,身材好的人更容易被接受,人们更喜欢美好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都会注重自己的身材,而很多人毕竟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就是身材和形体,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清楚身材和形体的区别,这里北京橘子树艺术教育学校的辅导老师就来为各位解析一下什么是身材,什么是形体,让各位对这两个概念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不一样的形容是身材和形体的区别之一,比如我们在形容一个人的身材的时候,主要是采用高矮胖瘦这几个词语,而我们在形容一个形体的时候,主要是采用强壮或者是柔美去形容的,不同的形容对于这两个词语来说就是二者本质上的区别,身材和形体这二者的区别从这一点上还是比较明显的。

还有一点也是身材和形体的区别,比如身材仅仅指的是这个人有一个符合现代审美观的身材,比如高挑的长腿,瘦瘦的身材等等,但是形体往往还会包含一个人的气质,而不仅仅是有一个好的身材,一个形体好的人,往往是身体和气质相符合的,一举一动之间都是非常圆润的,能够凸显出一种优美的感觉出来,这是一个好的身材所无法凸现出来的。

锻炼的方式也是身材和形体的区别之一,身材是可以通过一些外在的锻炼去获得的,但是一个好的形体却是无法仅仅通过这些外在的锻炼就能够获得的,是需要更加科学的,以及更加系统性的锻炼的,而且不仅仅是这些锻炼往往还是有一些知识方面的补充的,比如一些形体礼仪。

身材和形体的区别这里已经为各位总结了三点,当然了这二者之间还是有很多的区别的,这里仅仅是为各位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如果各位想要进一步的了解二者的区别,可以去更多的了解一下。

② 列举十种常见的观赏型的棕榈型树型

是种类还是树型?

③ 树型图与树状图的区别

这两个图都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树形图又称树状图。

④ 身材高大气势壮的树是什么树

美国红彬,被称为世界爷,高可超过100米,树干上开个洞可以过卡车,树还生长旺盛。

⑤ 什么是树形

果树树冠结构外形的总称。果树的树形有两种含义:从植物学特征的角度说,是指在自然生长状态下树冠的外形,又称树姿;经人工整形的树形是指由树冠骨架构成的外形。树形的形成取决于生物学特性,如分枝角度、极性、生长势、成枝力、萌芽力、枝条的软硬等。同时应考虑栽培目的,整形方法及砧木等(见果树整形、修剪)。

果树资源调查研究时,对自然状态下树形的记载,主要依树冠所呈的几何图形。凡分枝角度小,极性强,生长势强的树种、品种,多具有较为直立的树形,如长圆形、圆柱形、狭圆锥形、倒圆锥形、纺锤形等;分枝角度大,极性弱,枝条较软的树种、品种,则大多具有开张的树形,如扁圆形、半圆形、宽圆锥形;干性弱、枝条软、分枝角度大,枝条多下垂或横生,则树形紊乱成为披散形;从地面萌生多个树干则树冠常成丛状形。自然状态下的树形,在反映其生物学特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果树生产上所说的树形,则由一定的骨干枝和枝组构成骨架的树冠。丰产树形要具有以下特征:低干、矮冠、主枝少、侧枝小、角度开张,枝组多而配置合理(图1)。

根据果树的生物学特性,环境条件和栽培目的,果树人工自然形分为有中心干形、无中心干形和匍匐形三类。有中心干的树形,主要有疏散分层形、二层开心形、十字形、圆锥形、变形主干形、圆柱形、纺锤形、中干小冠形等。无中心干的树形,主要有杯状形、自然开心形、盘状形、三挺身形、多主枝圆头形、丛状形等。树冠扁平需要支架的有扁纺锤形、棕榈叶形、“V”字形、水平棚架形、篱壁形(见架式)。匍匐形为寒地果树以适应埋土之需的特殊树形(见匍匐栽培)。树形的主要类型分述如下:

图1疏散分层形

又称主干疏层形。是由圆锥形树冠演化而成,是苹果、梨等干性强的果树常用树形。在核桃、板栗、柿、山楂等果树上也有应用。树冠呈半圆形或扁短圆锥形(图2)。有强健的中心干,主枝5~6个,分三层着生于中心干上,第一层分枝3个,第二层主枝1~2个,第三层主枝1个。干高50~60厘米,第一、二层主枝间的层距为80~100厘米,山地为60~80厘米。第一层3主枝平面夹角为120°左右;开张角度60°左右。每主枝两侧配2~3个侧枝错落着生。第二、三层主枝开张角度50°左右,与第一层主枝错开方位,各配2个侧枝。主干疏层形,成形快,结果早,丰产。幼树生长健旺时,第三层以上可留中心枝,进入结果期树冠渐相接时,可疏去,并可逐步落头开心,以防止后期内膛空虚,结果部位外移。如系短枝型苹果品种,由于分枝少,树形矮化,主枝或侧枝实际上相当于大的结果枝组,因此可增加1~2个,以增加枝组数量扩大结果面积。

如主枝不分层次,任其自然选留,树形较高,则成为圆锥形或变则主干形。前者目前多应用于枣、柿、银杏、核桃、香榧和橄榄等树种,后者在苹果和洋梨上部分采用。

自然开心形

简称“开心形”。它是在杯状形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兼有杯状形光照条件好、树体矮小易管理,又避免了杯状形机械整形,修剪量大的特点。标准树形为:干高30~50厘米,干上端错落着生2~4个(多数为3个)主枝,分别向四周斜伸、每主枝的背斜方向分生3~4个侧枝,开张角度为70°~80°,侧枝上着生枝组。主枝角度可以不同,第1主枝角度可加大至60°~70°,第2、3主枝角度减小至40°~60°,使主枝叶幕相互错落,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主枝背上可选留一中小枝组斜向冠内,以防止骨干枝发生日灼。树高一般控制在3米以内。开心形整形容易,成形快,结果早,光照好,果实品质优良。树体矮小,树势易衰弱,应注意后期扶持,适于喜光、干性弱的桃、梅、李等(图3)。

图2

图3二层开心形

是疏散分层形、开心形之间的一种树形,其成形有三种方式:一是在开张角度较大的开心形或盘状形的基础上,选一主枝的背上枝,培养成中心干,并分生第二层主枝;二是在主干疏层形的基础上,疏除二层以上的中心干及第3层主枝;三是从幼树起,即按二层开心形培养。二层开心形,干高50~60厘米,5个主枝,第一层3个,开张角度60°~70°,每主枝2~3个侧枝;第二层2个,开张角度50°~60°,与第一层间距1米左右,并错开方位,各留1~2个侧枝,适于极性强及喜光树种的一些品种。苹果和桃树也可应用(图4)。

图4三挺身形

是山东省青岛市梨树栽培区在梨树多主枝自然圆头形基础上,锯除树冠中间中心干后,改造而来的树形,三挺身形以3个主枝斜向上长构成树冠第一级骨架。树干高40~50厘米,树高4~5米,树冠呈圆筒形。3主枝从树干上以30°角斜向上生长,中空。每主枝向外分生2~3个大枝组,第一枝组呈80°~90°开张角度,近于水平,第二、三枝组角度分别为60°~80°,50°~70°,枝组间距离1.3~1.5米。下层每个大枝组再分生2~3个侧枝组,上二层枝组分生1~2侧生枝组,全树共15~20个侧枝组(图5)。由于三个大主枝并行向上生长,树的上强优势得以缓和,但又能长期维持树势、骨架牢,透光好,适于中国梨品种,在苹果、桃树上也有试用。山东栖霞、莱阳在盘状形上向上留3个斜向生长主枝,构成盘状挺身形,扩大了结果面积,增加了产量。

图5自然圆头形

又称自然半圆形(图6)。定干后,在干上端任其自然生长的基础上,选留四向开张的几个大枝作骨架,疏除过密的枝条而成。主枝的方向、角度均无一定格局,没有明显的层次,树冠外形为半圆形。侧枝、枝组插空分布,造形自然、容易,结果早。但喜光果树,树冠内部容易早空,结果部位往往集中在树冠外围。中国在引进推广西方整形技术前,大部分果树,如花红、梨、柿、山楂、板栗、核桃、枣、杏及柑橘、龙眼、荔枝等多用此形,目前许多落叶果树的老龄树、半栽培树,以及常绿果树中的荔枝、龙眼、柑橘等耐阴果树仍然沿用。

图6中干小冠形

树冠外型近似主干疏层形,但干矮冠小,第一层也留3个主枝,不配备侧枝,主枝近水平,其上插空选留2~3个大枝,直接分生枝组,一般冠径2~3米,下大、上小;树高2.5~3米,由于树冠小,骨干枝少,树冠内膛光照条件良好,适于密植(图7)。

图7丛状形

丛状形是多个主干从地面斜上生长的树形,无明显主枝,在主干上直接着生辅养枝、枝组。丛状形可由一株分枝而来,或栽时3~4株栽于一穴。在北方桃、中国樱桃、石榴、树莓、醋栗等果树上应用较多,适于灌木和矮生果树,对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图8)。

图8圆柱形

源于英国,是一种改良的主干形,不需要支柱,也没有主枝,在中心干上直接着生枝组。干高40~60厘米,树高2.5~3米,树冠圆筒形,冠径一般在2米以内。枝组由中心干向四周伸展,枝组间距30厘米左右,全树约30~35个枝组。每枝组配不同年龄枝条,使新梢、果枝、结果枝三者轮换更新(图9)。圆柱形整形简单,树冠受光条件好,当株间相连时,也可发展成为树篱状。

图9纺锤形

源于德国,由主干形发展而来,在德国、荷兰等北欧国家应用较多,介于主干疏层形和圆柱形之间,也是一种中干小冠形。其特点是有中心干而较矮,第一层主枝及以上主枝不严格分层,并由主枝直接分生枝组结果。主枝的角度较大,伸展幅度较小,且下大上小。纺锤形一般干高30~35厘米,树高2.5~3米,冠径3米以内,修剪量小,符合果树的自然生长习性,结果早,适于梨、李、矮化、半矮化砧或短枝型苹果。对固地性差的砧木或枝条软的树种、品种,需要立支柱(见果树整形)。

篱壁形

源于法国,是依托墙壁的一种整枝形式。无主心干,也无明显主枝和层次。树冠扁但有一定厚度(见果树整形)。干高30~40厘米,干上所发枝条,顺行向拉成90°左右平,再由此按需要选留一些直立成斜状主枝,树高2.8~3米,树篱壁厚1.5~2米。这种树形也可以不立支架,整形也可无一定模式,比几何形篱壁形容易,结果早,管理方便,成本低,但多年后,树墙内枝叶容易郁闭。适于长枝少、短枝多、枝叶密度小的树种、品种,如日本梨的一些品种,或短枝型苹果。进入结果以后要注意疏间枝条。

棕榈叶形 源于法国,是一种人工性强的特殊整形方式。其基本结构是一个垂直的中心干,或几个中心干,从中心干上向左向右选留主枝,这些枝都在一个平面上。这种树形与果树自然向四面八方生长的习性不同,所以都用铁丝架引缚(图10)。根据中心干和主枝结构,又分水平棕榈叶形,倾斜棕榈叶形和V字棕榈叶形等多种树形。树冠薄,光照条件良好,可提供优质果品,但树冠体积小,产量低,欧洲南部以及气温低,生长期较短的加拿大、苏联应用于苹果、梨、桃、甜樱桃、李等果树。干高30~40厘米,树高1.8~2.4米,3~4道铁丝,铁丝间距30~60厘米,6~8个主枝分为3~4层。

图10自然扇形

是与棕榈叶形相似的树形,但不立支架,枝叶分布有一定厚度,是一种很扁的树形。干高30米,主枝3~4层,每层2个与行向保持15°夹角伸展;第二层主枝在第一层主枝的另一侧面,也与行向呈15°夹角,上下两层主枝左右错开,层间距50~100厘米。主枝上留枝组,不留侧枝,全树高2~3米,株间相连时,形成树篱状(图11)。

图11V字形

果树主枝呈V字生长的一种树形。有支架者称V字架。起源于澳大利亚,已在桃、苹果、梨等多种果树上应用,美国、新西兰也开始应用。树干上发出2个主枝,不留中心干,两主枝夹角60°,并分别与地面呈60°夹角斜上生长,架顶枝条间距2米,树高2.5~3米,冠幅2.5米左右(图12)。V字形结果早、产量高、品质优良,便于人工、机械疏果、采收。

图12《水蜜桃谱》记述清代上海栽培水蜜桃的专著。作者褚华,字秋萼,号文州,清乾隆时上海书生,成书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水蜜桃系品种在12世纪的文献中已有记载,开始仅限于浙江省有栽培,明代后期传播到上海一带,成为显宦顾氏露香园中的名品。在清代,上海一直是水蜜桃的名产区,水蜜桃不断向外地传播,且被引种至英、日等国。水蜜桃既是当时上海的名产,作者了解甚详,实录其事。全书共约2000字,采用分条叙述的方式,记述了上海栽培水蜜桃的历史、水蜜桃的特性、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等。

⑥ 乔木的树型有哪几种

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酸角、木棉、松树、玉兰、泓森槐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又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 灌木类 树体矮小(通常在6米以下),主干低矮,主干不明显,呈丛生状态的树木,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称为灌木。

1、酸角,又称酸豆、罗望子、酸梅、“木罕”、酸果、麻夯、 甜目坎、通血图,亚参果。是蔷薇目豆科酸角属的一种热带、亚热带常绿大乔木。酸角是一个单种属,仅1种两个类型:甜型和酸型,酸角糕的主要原料。树身高大,树干粗糙,枝叶扶疏,枝头挂着一串串、一嘟噜褐色的弯钩形荚果。

⑦ 木本植物按照体形可以分为哪几类 体形从小到大排列

1.半灌木(亚灌木) 植物多年生,但仅茎的基部木质化,而上部为草质,冬季枯萎,如牡回丹
2.灌木:比较矮小答,高在5米以下的树木,主干不明显,分枝靠近茎的基部,如茶、月季、木槿等,有常绿灌木及落叶灌木之分.
3.乔木:高大直立的树木,高达5米以上,主干明显,分枝部位较高,如松、杉、枫杨、樟等,它们有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之分.
有时也有小乔木之说,体型在灌木与乔木之间,比如碧桃之类的

⑧ 什么是树型结构

所谓的"树"型结构很好解释和理解~
故名思义树的结构是树干,树回枝,树叶。那树以谁为答主
呢? 树干呀树干上不是树枝吗树枝上有树叶啊。它们都属于一个整体就是树,但是有主次之分的,不能没有树枝树叶就长在树干上吧~他们之间是有关联的是有层次分别的。不能跨层次。

⑨ 自然型树桩盆景 规则型树桩盆景 草书体型树桩盆景枝片制作方法比较

规则型枝片制作,多在地方流派中广泛应用。是制作盆景的入门必修技回。盆景制作者能熟。答掌握规则型技法后,多弃其形留其神,转而创作自然型盆景。草书体型盆景是川派盆景中的新的表现形式,在枝片处理上,三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却有相通之处。
由规则型到自然型的学习是通向有法到无法的捷径,制作盆景的最高境界是创作出自然型盆景的神品妙品。

⑩ 树型图与树状图的区别 请解释清楚些

这两个图都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树形图又称树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