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体型
『壹』 燕子是什么样子的
燕子的样子:
燕子的体型很小并且很轻捷,它们的羽毛是黑蓝色的很有光泽,在燕子的前胸上面长着黑色和褐色的羽毛,燕子腹部的羽毛是乳白色的。
同时燕子的两只翅膀也非常的长和尖,燕子的尾巴部位像是分开的剪刀,燕子的嘴巴很短,口裂很深,并且燕子能够在飞行的过程当中捕捉一些蚊子和蝗虫这样的害虫。
(1)燕子体型扩展阅读:
燕子最愿意接近人类,而人类最喜欢这种有益的鸟类。一般来说,从四月到七月,它返回农田附近的农舍繁殖。燕子在农舍的屋檐下筑巢。
鸟巢主要由泥土和稻草茎组成,它们被唾液粘住在一起。鸟巢覆盖着柔软的杂草、羽毛、破布和一些青蒿叶。巢是碟形的。
它每年繁殖两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个巢产4到6个卵。第二胎少,2-5胎。鸡蛋是乳白色的。雄性和雌性孵化在一起。
从14天到15天,这些幼鸟出现并由它们的父母一起喂养。小鸡飞大约20天,再喂养5到6天,这样它们就可以自食其力了。
食物是昆虫。金腰燕子与家燕相似,但稍大一些。这种燕子腰身栗黄色,很显眼,下身有细细的黑色线条,很容易与家燕区别开来。
它们的习性与燕子相似,但大多生活在山村。燕子是一种典型的候鸟。繁殖后,幼鸟仍遵循成年活动,逐渐融入大群体,在第一次寒潮到来之前向南迁徙越冬。
『贰』 燕子有多大,几种,
一.家燕 家燕属鸟纲雀形目燕科,燕科鸟类广泛分布于除两极地区以外的世界各地,共有大约17属、78种,我国共有4属、10种,如沙燕、岩燕、毛脚燕、金丝燕等。但人们最常见、最熟悉的莫过于家燕和金腰燕。 家燕身长17厘米,体重15至18克,上体蓝黑色,额和喉部呈棕色,前胸黑褐相间,下体其余部分白色,尾基部有一行白点。它体态轻捷伶俐,两翅狭长,飞行时好象镰刀,尾分叉象剪子。飞行迅速如箭,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在比其身躯长度还小的距离内作九十度转弯,这些灵活运转的技巧,使它们能在未来从事惊险旅程时解围脱困。燕子经常在空中穿梭般地飞行,速度极快,刮风下雨对它们也没有多大影响,反应十分敏捷,张开嘴巴能在空中捕捉各种飞虫,并不时地发出几声短促、尖锐的鸣叫,蚊蝇以及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类的各种昆虫都是它们喜欢捕食的对象。 二.金腰燕 金腰燕的体形及大小和家燕相差无几,最显著的标志是它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鲜艳夺目,故又名赤腰燕。上体蓝黑色,具金属光泽;腰部具宽阔的栗黄色横带;尾黑褐,外侧尾羽特长,呈深叉状尾。翼上覆羽色似尾羽,飞羽褐色。下体白色染棕,具黑褐色棕纹。栖于从平原至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区村落 ...
『叁』 杜鹃和燕子哪一个体型更大
杜鹃体型更大
杜鹃大小量度为:体重雄性100-153克,雌性91-135克,体长约320毫米,翅长约210毫米。
燕子大小量度为:体重雄性70-103克,雌性60-95克,体长130~180毫米。
杜鹃
杜鹃,俗称布谷,是著名的食虫鸟类。体形大小和鸽子相仿,但较细长。上体暗灰色,腹部布满了横斑。脚有四趾,二趾向胶,二趾向后。飞行急速但无声。
我国最常见的杜鹃是大杜鹃(Cuculus canorus )。它喜欢栖居在开阔的林地,特别是近水的地方,常在清晨不停地鸣叫,有时可长害半小时,鸣声好似“喀咕-喀咕”,“喀喀咕”,声音响亮,可传到数里之外;鸣叫的时候,头向前伸,尾羽上翘并散开。杜鹃性隐怯,常匿在多叶的枝枝上,因而常是闻其声而不见其面。繁殖时,性格孤独,雌雄不是终日成对生活。是典型的巢寄生者,自己从不筑巢,而将卵产于其它鸟的巢中。在不同地区内,杜鹃卵的形状、颜色随当地主要宿主不同而有差异,卵与宿主的卵难分,这是在长期自然选择下形成的。卵壳粗厚,在我国华南一带,卵的大小为23×17.2毫米。孵卵期约为12-14天。雏鸟孵出后,将义亲的幼鸟挤出巢外,独享“养母”的抚育。杜鹃以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等昆虫为食,据河北昌黎果区检验鸟胃,其中鳞翅目蛾类幼早碎片占近78%,天黎蛾科大青水蛾幼虫占22%多。在国内,除西藏羌塘至今没有记载外,各地均有。
此外,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另一种杜鹃--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外形颇似大杜鹃,但以其四度一声的叫声与杜鹃很易区别,人们拟其鸣声为“割麦割谷”或“光棍好苦”。四声杜鹃也是著名益鸟。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的一种。本属鸟类体小型,体长130~180毫米。翅尖长,尾叉形。背羽大都辉蓝黑色,因此,古时把它叫做玄鸟。翅尖长善飞,嘴短弱,嘴裂宽,为典型食虫鸟类的嘴型。
燕子,有楼燕、白腰雨燕、家燕、岩燕、灰沙燕、金腰燕和毛脚燕等种类。不同的燕子有不同的生活习性。比如同是燕子,雨燕的燕子属攀禽,家燕和金腰燕的燕子属鸣禽。
不同种类的燕子形态也不一样。楼燕体形稍大,飞得高,飞行速度快,全身黑色,发金属光泽,鸣声十分响亮,它喜欢在亭台楼阁古建筑的高屋檐下为巢。
家燕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接近人类。
(3)燕子体型扩展阅读:
外形特征:燕子雀形目(Passeriformes) 燕科(Hirundin idae)74种鸟类的统称。少数种俗称马丁燕。形小,翅尖而窄,凹尾,喙短,足弱小。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相似。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的1属。本属鸟类体型小,体长13~18厘米。翅尖长,尾叉形。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因此,古时把它叫做 玄鸟。
翅尖长善飞,嘴短弱,嘴裂宽,为典型食虫鸟类的嘴型。脚短小而爪较强。世界上有家燕、岩燕、 灰沙燕、金腰燕和 毛脚燕等20多种,中国有4种,其中以家燕和金腰燕等比较常见。
『肆』 燕子长什么样
燕子 :
yàn zǐ
鉴别特征:
额、喉栗色,且侵入胸部,胸具不完整的黑色横带,下体余部白无条纹,上体余部均为辉蓝黑色。地理分布为留鸟。
生态:
燕科鸟类的通称。益鸟。体型小巧,两翅尖长,尾羽平展时呈叉状,飞行时捕食昆虫。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中国有九种,如家燕夏季遍布各地,在建筑物的屋檐下筑巢,秋冬季节飞往南方。多见于居民点附近的空中、建筑物、电线上等。耐飞,觅食和营巢时来回不停,往往在飞行时伴随发出“咝咝”声。寻食时,一面飞行一面张着嘴把飞虫迎入嘴内。以小型昆虫为食。3-8 月繁殖,巢筑于屋檐下或横梁上,用泥土混和稻草、羽毛构成半碗状,内垫细草根和羽毛,雌雄二鸟合同衔泥作巢。燕子是人类的益鸟。当秋风萧瑟、树叶飘零时,燕子成群地向南方飞去,到了第二年春暖花开、柳枝发芽的时候,它们又飞回原来生活过的地方。
经济意义:
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群众时代有保护燕子的习惯。
更多: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的1属。本属鸟类体小型,体长130~180毫米。翅尖长,尾叉形。背羽大都辉蓝黑色,因此,古时把它叫做玄鸟。翅尖长善飞,嘴短弱,嘴裂宽,为典型食虫鸟类的嘴型。脚短小而爪较强。世界有20种,中国有4种,其中以家燕和金腰燕等比较常见。家燕前腰栗红色,后胸有不整齐横带,腹部乳白色。燕子一般在 4~7月繁殖。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巢是把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破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巢为皿状。每年繁殖2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窝产卵4~6枚。第二窝少些,为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鸟出壳,亲鸟共同饲喂。雏鸟约20天出飞,再喂5~6天,就可自己取食。食物均为昆虫。金腰燕体形似家燕,但稍大些。此种燕腰部栗黄,非常明显夺目,下体有细小黑纹,易与家燕相区别。习性亦与家燕相似,但大都栖息于山地村落间。燕是典型的迁徙鸟。繁殖结束后,幼鸟仍跟随成鸟活动,并逐渐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
此外,此名词在亚洲还被用来形容对外执行秘密活动的,经过系统训练的女特工。
『伍』 燕子的体重
液体中其实也没有多重,它主要就是在300克到400克之间,因为每个样子的体型也是不一样了。
『陆』 燕子外貌的特点
外貌特点:
1、燕子本属鸟类体小型,体长130~180毫米。
2、翅尖长善飞,尾部叉形。版
3、背羽大都辉蓝黑色,因此,权古时把它叫做玄鸟。
4、嘴短弱,嘴裂宽,为典型食虫鸟类的嘴型。
5、脚短小而爪较强。
燕子鉴别特征:鉴别特征额、喉栗色,且侵入胸部,胸具不完整的黑色横带,下体余部白无条纹,上体余部均为辉蓝黑色。地理分布为留鸟。
拓展资料
燕子(Swallow)学名家燕,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都很相似。
燕子消耗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在树洞或缝中营巢,或在沙岸上钻穴,或在城乡把泥黏在楼道、房顶、屋檐等的墙上或突出部上为巢。每产3∼7卵。
『柒』 燕子的外型是什么
燕子(Swallow)---报春使者 雀形目(Passeriformes)燕科(Hirundinidae)74种鸟类的统称。少数种(包括岸燕)俗称马丁燕。形小,翅尖而窄,凹尾,喙短,足弱小。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相似。燕消耗大量的时间在空中捕捉昆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在树洞或树缝中营巢,或在沙岸上钻穴,或把泥黏在墙上或突出部上为巢;每产3∼7卵,有时卵有斑点。除最寒冷地区和极偏远的岛屿外,世界性分布。温带种包括远距离迁徙的候鸟。家燕(Hirundo rustica)的喉和额棕色,头蓝色,叉尾,迁徙范围几遍世界;美国的亚种称仓燕,可在加拿大度夏,在阿根廷越冬。石燕属(Petrochelidon)10种,筑长颈瓶形的泥巢,加利福尼亚的红石燕(P. pyrrhonota)有强烈的归还本能。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的1属。本属鸟类体型小,体长13~18厘米。翅尖长,尾叉形。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因此,古时把它叫做玄鸟。翅尖长善飞,嘴短弱,嘴裂宽,为典型食虫鸟类的嘴型。脚短小而爪较强。世界有楼燕、白腰雨燕、家燕、岩燕、灰沙燕、金腰燕和毛脚燕等20多种,中国有4种,其中以家燕和金腰燕等比较常见。不同的燕子有不同的生活习性。比如同是燕子,雨燕的燕子属攀禽,家燕和金腰燕的燕子属鸣禽。不同种类的燕子形态也不一样。楼燕体形稍大,飞得高,飞行速度快,全身黑色,发金属光泽,鸣声十分响亮,它喜欢在亭台楼阁古建筑的高屋檐下为巢;家燕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筑巢,最喜接近人类。燕子一般在 4~7月繁殖。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巢是把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破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巢为皿状。每年繁殖2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窝产卵4~6枚。第二窝少些,为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鸟出壳,亲鸟共同饲喂。雏鸟约20天出飞,再喂5~6天,就可自己取食。食物均为昆虫。金腰燕体形似家燕,但稍大些。此种燕腰部栗黄,非常明显夺目,下体有细小黑纹,易与家燕相区别。习性亦与家燕相似,但大都栖息于山地村落间。燕是典型的迁徙鸟。繁殖结束后,幼鸟仍跟随成鸟活动,并逐渐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 燕子是人类的益鸟,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昆虫,所以我们不能伤害它.。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的秋季,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离乡背井去南方过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安居乐业。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原来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物,也不能橡松鸡和雷鸟那样杂食浆果,种子和在冬季改吃树叶(针叶树种即使在冬季也不落叶)。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燕子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了。
『捌』 燕子有什么外貌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的1属。本属鸟类体型小,体长13~18厘米。翅尖长,尾叉形。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因此,古时把它叫做玄鸟。翅尖长善飞,嘴短弱,嘴裂宽,为典型食虫鸟类的嘴型。脚短小而爪较强。世界有、家燕、岩燕、灰沙燕、金腰燕和毛脚燕等20多种,中国有4种,其中以家燕和金腰燕等比较常见。
『玖』 燕子的种类有哪些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75种之多的燕子。分为雨燕、楼燕、家燕、岩燕等种类。不同的燕子有不同的生活习性。比如同是燕子,雨燕的燕子属攀禽,家燕和金腰燕的燕子属鸣禽。不同种类的燕子形态也不一样。楼燕体形稍大,飞得高,飞行速度快,全身黑色,发金属光泽,鸣声十分响亮,它喜欢在亭台楼阁古建筑的高屋檐下为巢;家燕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接近人类。它们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群众时代有保护燕子的习惯。当秋风萧瑟、树叶飘零时,燕子成群地向南方飞去,到了第二年春暖花开、柳枝发芽的时候,它们又飞回原来生活过的地方。“年年此时燕归来”。
『拾』 燕子体型大的是雌性还是雄性
根据经验来说,体型大的应该是雄性吧?雄性的话,体型可能会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