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气质
① 科学家的精神气质用那些词来形容
科学家的精神气质: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默顿指回出:答“虽然科学的精神气质并未经过系统的整理,但是,从科学家的行为习惯中,在无数论述科学精神的著作中,在由于触犯了精神气质而激起的科学家的道德义愤中表现出来的一致性上,可以推断出科学的精神气质。”
默顿将科学精神气质归纳为四点: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② 科学家体现哪些精神、品质
科学,本身即是探索未知,发现真理,发展先进,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学问,而成为科学家,献身科学事业的人所拥有的精神是:
1.公正:以公正的立场观察事物。由于观察总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的,因此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很难脱离自身的角度去想象和思考现象,于是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无意识形成,当随着年龄增长观念僵化,则非常不容易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因而不容易把握事物。所以说公正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事实上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强化了公正意识。
2.简单入手多元思考:选择简单对象开始研究,建立理想模型,尽量应用数学,完整的考虑各要素,建立理论,并通过修改和扩展,扩大应用范围。这其实就是上面所叙笛卡尔提出的科学思想,所以把它称为笛卡尔精神。不仅在物理上牛顿的质点模型、克劳修斯的理想气体模型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是在其它领域也一样,如生物界摩尔幸运地选择了果蝇这个简单对象才揭开了遗传学研究的序幕。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最重要的就是避免片面思维,要有多元化思考,但大脑处理信息能力有限,所以先选择简单对象,就可以避免思考过多的因素。而较复杂问题可以用研究简单问题导出的结论通过各种方式的迭加和处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可以用已有结论定量近似和定性分析。
3.证实加证伪:科学是严格的,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一致,即理论的任何导出陈述都必须与观察相符,能用实验证实,不能被证伪的理论就不是科学。称这为波普尔精神。现代科学有许多新理论没有较多的实验支持,往往来源人为的演绎构造,这样的知识系统,只要有一个与观察不同,就应该推翻。但对经验科学,经验先于理论,则不应该轻易相信证伪,即使某个陈述被证伪,也应先考虑修改,或用更大的理论包容旧理论。
4.理性怀疑:科学只是最逼近真理,事物的真实道理只有事物自己知道,任何知识体系都是人为构造的,科学特别强调怀疑包括对自身的怀疑,但自从科学延生三百多年来由无数具有怀疑精神的科学家十分谨慎地发展,许多科学领域近于成熟,因此怀疑需要一定的理性基础。
5.争论与激励:科学是人造的,因此与人的素质有关,争论和激励能使人的素质迅速提高,因此科学需要讨论的环境和维护人们对科学的热情。
6.耐得住寂寞:它的头两条就意味着这点。与未知的东西打交道,科学家是第一人,除他和有限的几个人以外没有人会理解“阳春白雪”必定曲高和寡。这就要求科学家要耐住寂寞,忍受孤独,专注于自己的事业。科学很少能成为赚大钱、暴富的工具,科学家必然不会,也不应该像明星那样倍受追捧。事实上,喜欢“鲜花如海,美女如云,掌声如雷”者不大可能成为科学家。
7.耐得住不解。新东西,必定与许多旧想法格格不入。每到这时,科学家总会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或指责,或质疑,或嘲讽。这时就要求科学家能坚持以事实说话,顶住这些干扰,用事实说明自己是正确的。即使真的失败,科学家也要有顶住这些干扰,重头再来的勇气和决心。
8.具有普世情怀。科学需要改造世界,造福人类。所以科学家要有把自己的成果奉献出来,让它们转化为实际的产品,造福人类的决心。要是一个科学家的成果只能成为考试用的题目,那可真是可悲的事情。只有一般人能从科学家的成果中获益,这位科学家才可能被铭记,他才能被称为大家。
③ 怎样理解默顿四个科学精神气质
默顿对科学的精神气质下过如下定义,即指约束科学家的有感情色彩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综合体,这些规范以规定、禁止、偏好和许可的方式表达,并且这些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被科学家内化而形成了其科学良知。这些规范被用来保证科学的制度性目标——扩展被证实的知识,从而被认为是正确和有益的,是学术和道德上的规范。总结科学家的道德共识,默顿归纳出四项制度性规则——普遍主义、共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构成了科学的精神气质。
普遍主义是后三者的前提,在科学的精神气质中居支配地位。意指某种学说进入科学体系仅仅需服从一条准则,即与观察以及先前已证实了的知识相一致,而与其提出者的个人属性和社会属性无关,也就是说,科学知识是普遍而客观的,与社会和个人主观因素无关。此外,普遍主义还表现为要求科学职业不设置除了才能以外的准入门槛,例如职业、地位、种族、政治环境等。默顿认为,只有保证了普遍主义,才能够保证知识的发展和积累。
共有主义意指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突破皆为社会合作的产物,并且归全社会所有,同时,那些共有的科学知识也是新知识产生的基础。科学家们将毫无保留、完全公开的对自己的成果进行交流,并且仅从科学知识的署名中得到自己应有的承认和尊重。
无私利性指的并非是科学家动机上的无私利,而是制度层次的无私利,是对科学家的个人动机进行制度控制的模式。科学比其他任何领域都要更甚的公开性和可检查性要求都是保证无私利的基础,这些要求也在内化中为科学家的道德形成做出贡献。
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意为在未得到相关事实前暂时悬疑。
自己论文里面的。。不知道有没有说清。。
④ 科学精神(气质)的要点有哪些如何理解
1.求实——实事求是;
2.独立——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轻信;
3.学习——保持对新专技术和新事物的好奇心属;
4.创新——不拘泥于现状,有探索创新精神;
5.严谨——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6.交流——善于交流沟通。
⑤ 请论述科学家需要具备怎样的精神气质
科学精神来气质是有感情情调的源一套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这些规范用命令、禁止、偏爱、赞同的形式来表示,它们借助建制性的价值而获得其合法地位。这些通过格言和例证来传达、通过称许而增强的规则,在不同程度上被科学家内在化了,于是形成他的科学良心,或者用现在人们喜欢的术语来说,形成他的超我。虽然科学精神气质未被明文规定,但是从科学家在习惯中,在无数论述科学精神的著作中,在由于触犯精神气质而激起的道德义愤所表现出来的道义上的意见一致方面,可以推断出科学精神气质。”在默顿看来,科学精神气质包括普遍性、公有性、非牟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主义规范。这是一个没有主次和逻辑结构的规范集合。
⑥ 继续教育 科学具有哪些精神气质
1.求实——实事求是;
2.独立——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轻信;
3.学习——保持对新技术和新专事物的好奇心属;
4.创新——不拘泥于现状,有探索创新精神;
5.严谨——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6.交流——善于交流沟通。
⑦ 科学的精神气质是什么科学家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范学术不端及其危害是什么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
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是有坚持力、不怕困难、不辞辛劳、勇于创新的精神。
⑧ 科学的精神气质是什么科学家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范.学术不端及其危害是什么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篡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是广义上来说,一稿多投、一稿多发、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圈内屡禁不止的学术不端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名牌大学的校院领导、博导乃至院士到普通高校教师都有人曝光。针对日益严重的学术不端问题,2010年11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频道联合清研咨询专门做了问卷调查 [1]。结果显示,55%的被调查者认为论文抄袭和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很普遍;另有31%的被调查者认为身边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但是很少;仅仅5%的调查者表示,自己和周围的人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探究引起学术不端的原因,“社会风气不良”(63.5%)和“评价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63.5%)占首位,紧随其后的是“为获得利益置规范于不顾”(58.2%)和“自身能力和学术要求不匹配,不得已而为之”(52.4%);也有45%左右的人认为工作或学业压力过重,精力有限;42%左右的人认为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原因在“对学术道德规范了解不够”等几个主要原因。但在分析原因时,人们往往都只注意到外部制度因素,很少重视到学术人道德自律的重要作用。有些人看不到这一点,把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完全归罪于外部原因,因此同情学术不端者,甚至为他们辩护和开脱。与此同时,惩罚不重导致越来越多科研人员心存侥幸。
以前,学术不端行为缺乏有效监督机制。近几年,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在2009年3月19日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针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绝不姑息。2009年3月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不再续聘。2014年,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小保方晴子作为第一作者的2篇《自然》论文被判定存在捏造及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其导师日本干细胞领域著名科学家笹井芳树于之后也自缢身亡。
作为科研人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学术不端行为不仅从道德的角度来看是可悲的,更会断送科研前程,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根治学术不端行为不能完全依靠行为发现后的严重处罚,学者自觉践行学术规范才是治本之策。专门的学术规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导师也应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⑨ 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有哪些
赤胆忠诚和求真务实。
竺可桢、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力学、航天事业、原子能事业等重要科技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享誉全世界的科学巨匠、国家脊梁、民族楷模。
邓稼先妻侄许进和朱光亚之子朱明远分别讲述了两位科学巨匠克服万难、为国奉献的动人事迹。支队助理工程师程都感慨:“先贤已去,精神永存。我们一定要传承好老一辈科学家赤胆忠诚的品质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9)科学精神气质扩展阅读
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要把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结合起来,主动发现、严肃查处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
并视情节追回责任人所获利益,按程序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实行“零容忍”,在晋升使用、表彰奖励、参与项目等方面“一票否决”。
科研项目承担者要树立“红线”意识,严格履行科研合同义务,严禁违规将科研任务转包、分包他人,严禁随意降低目标任务和约定要求,严禁以项目实施周期外或不相关成果充抵交差。
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守住学术道德底线,按照对科研成果的创造性贡献大小据实署名和排序,反对无实质学术贡献者“挂名”,导师、科研项目负责人不得在成果署名、知识产权归属等方面侵占学生、团队成员的合法权益。
⑩ 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精神气质"对于我国的科学发展有哪些启示
默顿提出的科学 规范理论为学术各界、各学科、各学派结成广泛的反法西斯联盟发挥了巨大作用, 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认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政治威胁科学自主性的背景被 慢慢削弱,以英国科学社会学家马尔凯(Mulkay)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默顿的学 说提出了质疑和批评。正是在这种批评与辩驳的论战中,莫顿学派修正和发展了 科学规范论。此后,各个学派的学者又从不同的角度,对默顿学派的科学规范进 行了不同程度的补遗、修正、重构甚至批判,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的精神气质的内 涵。 科学的精神气质之内涵 默顿在《科学的规范结构》一文中对前述的四类科学精神气质进行了比较详尽的 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