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应包括哪些项目

【】大气环境质量,即环境空气质量,的环境监测,应该是指“常规监测项目”;
【】具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 。

㈡ 如何提高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水平

1 加大对大气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

大气环境监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监测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专业的设备,而设备的准确性对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要加大对大气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及时更新大气环境监测设备,并积极地引进先进的大气环境监测设备,从而有效地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

2 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机制

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机制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很大影响,因此,环境监测部门要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认真分析,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将其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确保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管理紧密结合。

3 加强现场采样管理

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对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环境监测部门必须加强对现场采样的管理。环境监测部门要定期安排采样人员对采样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各项资料,明确各采样点、频次、周期、断面,从而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同时,环境监测部门还要根据采样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采样设备、样品盛放容器,明确样品保存条件,从而为大气环境监测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4 加强实验室质控管理

实验室质控管理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环境监测部门要加大对实验室质控管理力度。环境监测部门要推行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并保证实验室各项设备配置齐全,对于污染性比较强的实验,要在专用的通风柜中进行操作,避免这些污染气体对操作人员造成危害。环境监测部门要采用标准的分析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最少要保持两个平行样,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 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环境监测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环境监测部门还要注重对监测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强化监测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确保监测人员能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从而为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提供保障。

6 认真把握大气环境监测细节

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时,监测人员要做好各项细节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在以往的大气环境监测中,往往会因为采样的不合理,对大气环境监测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采样人员在进行采样时,必须确保样品的代表性、真实性、均匀性,同时在正式进行大气环境监测时,监测人员要对采样流量进行校准,避免采样体积的误差比较大,对监测质量造成影响。在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时,监测人员首先要对各种分析仪器进行清洗和矫正,从而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㈢  大气污染的常规监测和分析

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进行大范围的环境质量评价开辟了新版的途径。尤其是权彩红外和热红外航空遥感图像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比较好地反映出某一地区面状的环境质量的好坏。由于遥感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探测技术,目前仍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它在定量分析评价环境质量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因而需通过少量的常规环境监测,并使之与遥感技术相结合,以建立起常规监测定量数据与遥感数据相应的关系,结合植物波谱测试的结果来综合分析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这样就可以取得比较客观、全面和准确的评价结果。

在矿区,主要大气污染是颗粒烟尘、SO2和NOx,宜用综合指数来评定大气的质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工矿区环境动态监测与分析研究

式中:I为大气质量综合指数;

Ii为单一污染指数,且

Ci为污染物日均浓度值;

Si为污染物质量标准;

Imax为最大的单一污染指数;

n为参与计算的污染指数个数。

计算公式(3-6)既能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区域常年的大气质量状况,也能突出反映重污染指数的影响。

大气质量的综合指数等级标准可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一般划分为清洁、轻污染、中等污染、重污染和极重污染等五级。

㈣ 空气质量的监测现状

2012年10月11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强调,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的74个城市,要如期开展监测并发布数据。截至2012年9月底,74个城市的496个国控监测站点中,已有138个站点开展监测并发布数据,195个站点完成仪器安装调试并试运行,70个站点完成仪器招投标。其中,北京市在原有12个国控点、15个市控点共27个监测站点的基础上,又新增了8个交通、区域监测站点,并完善了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和信息发布制度。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所有国控站点都已开展监测并发布数据,四川省成都市、湖北省武汉市、山西省太原市已经完成所有监测站点建设并开始试运行。
2012年12月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要按新标准开展监测并发布数据,是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公开郑重承诺,是对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我国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三步走”目标的第一阶段。
各地一定要全面理解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新标准监测是包括PM2.5在内的6项空气质量指标监测,并非仅仅是PM2.5的监测。各地要对新标准规定的全部指标开展监测,并综合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发布评价结果,不能只将注意力集中在监测和发布PM2.5数据上。在大城市里,臭氧的污染要引起高度重视。
国家和地方都要建立空气质量信息发布系统,充分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等媒介及时发布按新标准监测的数据,使公众能够从多种渠道方便快捷地获取环境空气质量信息。要建立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预报系统,提高风险信息研判和预警能力。当前要注意加强秋冬季节灰霾天气预警监测,连续出现重污染天气时,要及时启动应急机制,指导群众合理安排出行和生活。
2014年
据人民网等媒体报道,中国环境保护部21日在北京公布了2014年上半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结果显示,上半年,74城总体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上升至60.3%,空气重污染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和污染强度均明显降低。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大气“国十条”实施和气象条件利好影响,与去年同期相比,2014年上半年74城平均清洁天数比例由58.7%上升为60.3%,提高1.6个百分点。PM2.5(细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浓度均不同程度下降。
2015年2月13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表示,京津冀PM2.5年均浓度下降12.3%。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国74个城市中只有八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翟青介绍说,74个城市2014年PM2.5的年均浓度有所下降,平均下降11.1%,其中三大重点区域,京津冀下降了12.3%,长三角下降了10.4%,珠三角下降了10.6%。74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有所增加,重度及严重污染天数比例下降3个百分点。其中,京津冀下降18.7%,长三角下降51.8%,珠三角没有出现严重污染天气。
翟青指出,大气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重。74个城市中,2014年达到国家标准的只有8个城市,京津冀仍然是污染最重的区域之一。
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26日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在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占9.9%,未达标的城市占90.1%。
2015年
2016年2月18日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外媒体见面会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2015年全国环保部门全力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全国空气质量总体趋好。去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同比分别下降3.1%、3.6%、5.8%、10.9%,“十二五”减排目标超额完成。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1%。但目前的环境状况与老百姓的要求和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㈤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设置合理吗

一般是按一个监测点最大的监测范围设置的,至于说监测的数据是否准确,误差有多大,要看国家相关技术标准

㈥ 大气环境质量检测目的是什么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它的制定目的是为了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为人内民生活和生产创造清洁容适宜的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标准规定了一类区一般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一般执行二类标准;三类区一般执行三类标准。标准还规定了监测分析方法,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

一级标准

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

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

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能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附图:如下!

㈦ 保护空气可以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什么积极什么的

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工厂废气、矿物燃料的燃烧、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因此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状况,应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
故答案为:清洁;植树造林.

㈧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质量监测

采样
环境空气监测中的采样点、采样环境、采样高度及采样频率的要求,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执行。
分析方法
各项污染物分析方法。
各项污染物分析方法 污染物名称 分析方法 来源 二氧化硫 (1)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2)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3)紫外荧光法① GB/T 15262-94
GB 8970-88 总悬浮颗粒物 重量法 GB/T 15432-95 可吸入颗粒物 重量法 GB 6921-86 氮氧化物
(以NO2计) (1)Saltzman法
(2)化学发光法② GB/T 15436-95 二氧化氮 (1)Saltzman法
(2)化学发光法② GB/T 15435-95 臭 氧 (1)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2)紫外光度法
(3)化学发光法③ GB/T 15437-95
GB/T 15438-95 一氧化碳 非分散红外法 GB 9801-88 苯并[a]芘 (1)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2)高效液相色谱法 GB 9871-88
GB/T 15439-95 铅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5264-94 氟化物
(以F计) (1)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④
(2)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⑤ GB/T 15434-95
GB/T 15433-95 注:①②③分别暂用国际标准ISO/CD10498、ISO7996,ISO10313,待国家标准发布后,执行国家标准;④用于日平均和1小时平均标准;⑤用于月平均和植物生长季平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