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男子打扮
① 宋朝唐朝元朝隋朝明朝清朝汉朝秦朝的衣着打扮
6、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剃发易服”,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满族入关后,下令汉族剃发易服,“衣冠悉尊本朝制度”。汉族长期的抵制斗争使清政府也考虑做些让步,以稳定局势。于是提出所谓“十从十不从”,这点有限的让步,终于保留了一些汉服中的特点,但总体而言汉服仍在清朝统治者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下逐渐消亡了。也致使了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汉族男子服饰基本以满服为模式,旗袍、长衫、马褂都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而非汉族传统的民族服饰。
② 明朝人的审美标准是什么
历史的长河中,可谓英雄辈出,然而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英雄身边总少不了美女的相伴。其实在每个朝代对美女的审美标准都不尽相同。
古时候女子地位低下,往往女子都是为了迎合男子的审美而刻意去塑造体型等。因此每个朝代的美女都有自己的特点。
汉代的美女以柔弱优雅为美,而且特别注重服饰装扮。《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这样的诗句描写汉代女子: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四句诗就很好得诠释了汉代女子的形态美。其中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就是汉代的一个大美女,沉鱼落雁中的“落雁”就指的是她。
清朝最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时代满族宫廷女子更注重气质的体现,衣着华丽,追求优雅成了那个时代满族女性的显著特点~
③ 明朝时期百姓官宦的衣着打扮和生活用品等有什么区别
洪武年间,朱元璋对于等级阶级制度异常重视,重农抑商,而且对于平民百姓的日常专生活,无论是穿戴,属婚嫁都给予了严格的规定。百姓家的妇女,不准戴金首饰,不准穿丝绸,违者严惩。
但在明朝中后期,可能是出于某种逆反心理,百姓穿戴异常骄奢,反正我觉得是怎么奇异怎么来。
我记得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部里稍有记录。
至于图片么,要看派什么用,如果不是很较真的话,我觉得直接去看看一些电视剧里的服饰就行了,比如说《江山风雨情》等等,可以借鉴。
④ 明朝书生装束是什么样子
一是襕衫,明制襕衫用玉色为主,皂色缘边,两侧有宽摆,出土实物图:http://www.hanminzu.com/bbs/attachments/dvbbs/2009-3/2009331092917225.gif
撷芳主人绘制的Q版图:http://www.hanminzu.com/bbs/attachments/dvbbs/2009-3/20093310102265883.jpg
这种衣服在中进士或者做官以后就不会再穿了,中进士以后官方会有一个集体释褐礼,把襕衫当做“褐”象征性地脱掉。而中秀才以前原则上也是不能穿的,所以说是很典型的“书生”服装。
——————
此外,直裰(o一声)也是用得非常普遍的款式,现在和尚道士穿的除了法衣外既是直裰,是当年普通汉人穿的服装,浅蓝色的白色也比较常见。
这是按照古款复原的直裰:http://hiphotos..com/%D0%BE%D4%C2%C3%EC%C3%EC/pic/item/8329e93e3dbd2ae77d1e7195.jpg
这是真人版:http://hiphotos..com/%C8%D5%D4%C2%D3%C0%C3%F7/pic/item/a5f9b026871ab82b908f9dbb.jpg
这是带钩直裰:http://hiphotos..com/%C0%E4%D6%ED%C8%E2/pic/item/60e9658addc0aef9fc1f1079.jpg
——————
书生也可以穿朱子深衣,但是深衣作为贵族的日常衣服,但是普通书生穿需要有点活动什么的才可以,不可以无缘无故穿深衣。
深衣Q版图:http://hiphotos..com/%D3%E3%BA%CC%BB%F0/pic/item/c1fe6a8bb9b1161cc9fc7afb.jpg
真人版深衣:http://hiphotos..com/jolin2056/pic/item/63644fa7eddb8eb3d043582a.jpg
⑤ 明朝锦衣卫的打扮
根据职位不同穿着也不同,堂上官穿飞鱼补红色官袍,千百户有青绿色锦绣服,版负责仪仗的有各类权仪仗服饰比如紫花布大甲之类,大汉将军穿盔甲,根据各人位置不同颜色和手中拿的兵器会有不同。
飞鱼服属于赐服比较少,麒麟服虽有记载锦衣卫指挥可以穿但貌似穿但人也不多。
⑥ 明清时期的人是怎么打扮的
明代,皇帝穿龙袍。大臣穿绣有“蟒”“斗牛”“飞鱼”等花纹的袍服,各按品级,不得随便。一般官服多为本色云缎,前胸后背各缀一块彩绣“补子”(官品不同,“补子”的彩绣也不同)。有品级的大官腰带间垂一长长丝绦,下面悬个四寸长象牙牌,作为入宫凭证。冬天上朝,必戴皮毛暖耳。普通衣服式样还多继承宋、元遗制,变化不大。这时结衣还用带子,不用纽扣。男子头上戴的巾,有一种像一块瓦式,名“纯阳巾”,明太祖定名为“四方平定巾”(喻意天下平定),读书人多戴它;另有一种帽子,用六片材料拼成,取名“六合一统帽”(喻意全国统一),小商贩和市民多戴它。妇女平时在家,常戴遮眉勒条;冬天有事出门,则戴“昭君套”式的皮风帽。女子有穿长背心的,这种背心样式和兵士的罩甲相近,故又叫“比甲”或“马甲”.
清代的服装打扮,不同于明代。明朝的男子一律蓄发绾髻,衣着讲究宽大,大体衣宽四尺,袖宽二尺,穿大统袜、浅面鞋;而清代的男子,则剃发垂辫(剃去周围的头发,把顶发编成辫子垂在背后),箭衣马蹄袖,深鞋紧袜。清代官员服用石青玄青缎子、宁绸、纱,作外褂,前后开叉,胸、背各缀“补子”(比明代的“补子”小一些)一方(只有亲王、郡王才能用圆形),上绣各种禽兽花纹,文官绣鸟,武官绣兽,随品级各有不同:一品文官绣仙鹤,武官绣麒麟;二品文官绣锦鸡,武官绣狮子;三品文官绣孔雀,武官绣豹子;四品文官绣云雀,武官绣老虎;五品文官绣白鹇,武官绣熊……一般人戴的帽子有素冠、毡帽、便帽等几种。便帽即小帽,六瓣合缝,上缀一帽疙瘩,俗名西瓜皮帽。官员的礼帽分“暖帽”(冬天戴)、“凉帽”(夏天戴)两种,上面都有“顶子”,随着品级不同所戴的“顶子”颜色和质料也不同:一品官为红宝石顶,二品官为红珊瑚顶,三品官为亮蓝宝石顶,四品官为暗蓝宝石顶,五品官为亮白水晶顶……帽后都拖着一把孔雀翎,普通的无花纹,高级官僚的孔雀翎上才有“眼”,分一眼、二眼、三眼,眼多表示尊贵。只有亲王或对统治阶级特别有功勋的大臣才被赏戴三眼花翎。平民妇女服装,康熙、雍正时,时兴小袖、小云肩,还近明式;乾隆以后,袖口日宽,有的竟肥大到一尺多。衣服渐变宽变短。到晚清,城市妇女不穿裙,但上衣的领子转高到一寸以上。男子服式,袖管、腰身日益窄小,所谓京样衫子,把一身裹得极紧,加上高领子、琵琶襟子、宽边大花坎肩,头戴瓜皮小帽,手拿一根京八寸小烟管,算是当时的时髦打扮。一般地主、商人和城市里有钱的市民,很多就是这样的装束。照规定,清代农民是许可穿绸纱绢缎的,可是事实上穿绫罗绸缎的仍然是那些地主官僚们、大商人们,至于受尽剥削、受尽压迫、终年辛勤难得一饱的短衣汉子们,能求勉强填满肚皮,不至赤身露体已经很不容易,哪里还能穿得上丝织品!
⑦ 明朝状元夸官后的打扮
赤罗青缘的圆领朝服,与大臣们无异;腰间是光素银带,挂药玉佩,头上的乌纱帽,也左右各簪了一朵大红花,像是新郎官了,其实新郎官的盛装,正是模仿状元郎而来~
⑧ 明朝男扮女装的皇帝是﹖
明武宗 朱厚照!他是十分贪玩,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明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回议的一位皇帝。以往很多人认为他答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