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么让自己看起来有气质

有气质的女人从不对时尚发高烧。时尚总是为女人披上小资、BoBo、中产等外衣以博芳心,而有气质的女人对这些富而堂皇的名称的温度永远是36`C——不冷不热、不温不火。决不会削足以适之或狂热以追之。千万不要认为她不解风情,有气质的女人会从时尚中冷静地发掘适合自己的因素。或者屏弃时尚,而崇尚自我,谁说这又不是一种时尚呢?有气质的女人懂得如何装扮自己。看似平常,稍不注意就会从眼前飘然而过,但当你止步注目,总是有一些看似不经意的雕琢会让你细细品味。看有气质的女人的衣着就如同看日本文学——一碗清澈见底的水,品过之后才知道里面是加了盐的。
有气质的女人钟爱音乐。不是让自己看似某一类人而附庸风雅。听音乐就象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并且不可缺少。当大多数人争先恐后地要冲入“神秘园”时,当每条大街上都有马修 -连恩的低吟时,有气质的女人总会莞而一笑。仿佛想起了儿时吃过的水泡饭——现在已经不会再用它来充饥了。她知道如何加强自己的营养。如果把听音乐比喻成吃饭,晚宴通常是郑重的:正餐是《图兰朵》,卡拉丝或者波提切利演唱的歌剧片段做背景音乐。如果要有酒那就要《蝴蝶夫人》——浓烈的味道象一杯苦艾酒,虽说使眼泪忍也忍不住,但让人心甘情愿地去感受。饭后的甜点不妨来一点格里格的钢琴小品,轻柔抒情的琴键敲遍全身,在每一处都印上静谧的音符。于是,我——一段婉约的乐章——在华灯初上之时,演奏着幻想。如同花儿绽放。
有气质的女人爱书。正是因为有书的浸染,才有温润、雅致的女人。女人的抬手投足、一招一式都流动着书的气韵。书与女人相映成辉。睿智的你,总能感受到她与诗经中的哪个女子相象,或是谁的化蝶在她扑朔迷离的眼睛中再生。盈满暗香的她,比唐诗浅,又深于传说。有气质的女人是一道风景,你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要是你才情出众,志趣相投,才有幸与之结得梅兰之交。与有气质的女人共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只觉心脾清凉静谧,所有恶俗的浊气侵入不得只能流离于九霄云外。有气质的女人就是一本好书。她不会任人翻阅,也不是每个人都读得懂。
有气质的女人懂得生活。任何人的生活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烦恼、焦虑、失望……总是悄无声息地从潘多拉的盒子里跑出来,伺机侵占我们惬意的心。凡尘中的你是不是被搅得焦头烂额了呢?而有气质的女人会先把它们尘封,暂时“生活在别处”。待到心平气和、神清智明时在杀一个漂亮的回马枪。“诗意地生活”是她恪守的准则。所以,她总是生活的诗意盎然。清晨醒来,摘一朵白云放在衣袋里,于是一天的心情都会轻盈曼妙。即使工作繁忙她也能忙里偷闲,适时地放飞心情:窗下的小草终于钻了出来;滴在纸上的墨迹象一只小狗;晚霞的色彩变幻莫测,想不出由哪些颜色来调和;雪花飘下来的时候一点秩序都没有,随意改变着方向……正是因为有这些小亮点,日子才不会阴沉。
有气质的女人可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答理起生活来秩序井然,又别有情趣。如果时间允许,会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一边听着花腔女高音的歌剧唱段,一边在厨房煎炒烹炸。收拾停当后,一幅色香味俱佳的油画跃然于桌上:烛光摇曳,格子台布与兰印花磁盘映衬出的典雅色调忽浓忽淡。觥筹交错,暗香浮动。细心品味的不只是菜肴,还有心情——吃饭不再是件简单的事情。

㈡ 什么是气质

在逝水流年中,我们日复一日地阅读、听说、看到、经历、感受和体验很多很多人和事。其中的很大部分,都象旧式日历一样一页页翻过,留存不下什么记忆,也没有复习和回味的必要。但有一些阅读、见闻、经历、感受和体验,却会在人生的旅程中,或者勾魂摄魄刻骨铭心,或者无声浸润沉降积淀,最后蓄养成为我们称之为“气质”的东西。 冯友兰先生在《南渡集》中专有《论风流》一文,文质彬彬,气质跃然。文曰: 第一,真风流的人,必有玄心。所谓玄心,是指一种超越感,超过自我,做到无我,“真风流的人必须无我”,不太计较个人的得失和一己的喜忧,而是将自己化入天下苍生和自然万物之中。 第二,真风流的人,必有洞见。所谓洞见,就是不借用复杂的逻辑推理,而专凭直觉和睿识,直逼问题的要害,看破事物的本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第三,真风流的人,必有妙赏。“所谓妙赏,就是对于美的深切的感觉。”凡一境界,其最高深微妙处,皆是“不可说”的。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是错。所谓“不可说”者,并非“无”,而是“真有”,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却无言”。庄子曰:“道可得而不可见”。因不可见,故不可说。不可说是道,得道者方为大师。相传梁任公与顾随二人对“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是错”有相似的体认,二人讲授诗词赏析课的时候,遇到绝妙好词,均只能言“好,真是好”,再也说不出其他的话来。妙不可言,斯谓妙赏。 第四点,真风流的人,必有深情,懂得一往情深,能够憨憨地迷恋、痴痴地眷恋。由于真风流的人有玄心而能超越自我,所以他的深情就不是关乎自己的,不是对他自己喜忧和沉浮的嗟叹,而是“对宇宙人生的情感”。“他的情与万物的情有一种共鸣。他对于万物,都有一种深厚的悲悯与同情。”这实际上是一种仁者的情怀,是仁者“以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因此,冯先生不仅讨论了魏晋名士的风流,而且还讨论到宋儒特别是程明道的境界,目其为“风流人豪”。 何谓风流也?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四者皆备者,每每与天、地、人、物俱化,斯为风流。生活中的你我他何以不风流哉?一缺玄心,总是斤斤计较;二无洞见,总是浅见陋识;三乏妙赏,总是与俗同枕;四寡深情,总是轻浮滥贱。涵养凋零,人格坍塌,何谈风流?风流是一种美和高贵,是一种人格美和人格的高贵,它可以与形体、样貌、男女、妆扮、钱财、权势无关,亦可以赋予这些东西以真正的气质。 这本书选编的几十篇文字,表面上看内容庞杂、错乱无章甚至于莫名其妙,但是在通向“气质”的意义上,篇章与篇章之间,随处都有眉来眼去的浪漫呼应或者相互补位的无声默契。没有人能够准确地定义出人生的气质究竟由哪些成分所构成,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本书里各个篇章的主题和意蕴,是营养人生品位与气质的多种维生素。你说维生素X和维生素Y之间有啥关系?它们都为健康所必需,That’sAll。 气质,是岁月的沉积、人格的蓄养,它之于人生的意义仅仅是:“它在那里!”(ItBeThere!)就象花儿在春天开放、在风中摇曳,美丽自处;亦象深山河谷的古老水车,于两岸青山之间,濡沫清流,兀自转动,吱呀自响。所以,气质跟附庸风雅无关,跟矫情做作无关,跟表演无关,跟目的无关。它在那里! 张承志的说法是深刻而高贵的,他说:“饱暖或餍足是不够的,富裕或财富是不够的——确实还存在更高的形式。确实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活下去的同时,怎样做才能保住生的尊严;微渺的流水日子,怎样过才算有过生的高贵。……这依然是一个精神的,关于人的气质的话题。……是的,就是它,它比经济大势、比是非成败,更影响着我们的未来。” 这样的人生立场和生活主张,显然透出一种精神挺拔、风姿绰约的气质。终究有一天我们会悟识到,人生中的一切功名利禄、穷达祸福、順逆成败、风光落魄,都不过是速朽的身外之物或迟早要散的眼前浮云罢了,惟自处的品位与气质,堪为生命的终极表达!

㈢ 女人怎样才能有气质和内涵

阅读能提升一个人的智慧
显得更加知性
运动能提升一个人的体魄,显得更加精神
但是都需要坚持去做的